美章网 资料文库 风险管理在胃肠镜检查护理的运用范文

风险管理在胃肠镜检查护理的运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风险管理在胃肠镜检查护理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风险管理在胃肠镜检查护理的运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年第34期

【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镜检查护理的风险管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风险管理前)在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与2016年9月-2017年9月(风险管理后)进行胃肠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风险管理前,外来胃肠镜进行常规终末消毒;风险管理后,外来胃肠镜进行常规清洗+2%戊二醛消毒10h。结果风险管理后的临床肠胃镜检查后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及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的比率均有所降低,其中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和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风险管理前,医院46条外来胃肠镜在清洗消毒后的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为84.8%(39/46),而进行风险管理后外来胃肠镜在清洗消毒后的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为100.0%(46/4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外来镜消毒按常规清洗管理+2%戊二醛浸泡消毒10h,可减少外来镜带来的风险,值得在胃肠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胃肠镜;风险控制;消毒

在消化道临床检查中的常用检查手段为内镜检查,该检查方式属于微创外来物检查仪器入侵检查,是一种辅助性的检查方式。由于内镜检查所使用的检查仪器———胃肠镜的制造材料特殊,且获取工艺特殊,使得其造价昂贵以及其结构构造较为精密复杂,在日常消毒中存在诸多困难。在临床治疗中,胃肠镜数量有限,若消毒不充分,则会引起临床治疗感染[1-2]。为了控制外来胃肠镜在临床治疗中带来的风险,本文通过对比风险管理前后胃肠镜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发现常规清洗管理+2%戊二醛浸泡消毒10h可有效消毒胃肠镜,合格率达100%,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风险管理前)在我院进行胃肠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与2016年9月-2017年9月(风险管理后)进行胃肠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选所患者入院前的病史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息肉。排除哺乳期患者、妊娠期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胃肠排空障碍患者、年龄<18岁患者,以确保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安全性。

1.2方法

风险管理前,外来胃肠镜进行常规终末消毒;风险管理后,外来胃肠镜进行常规清洗+2%戊二醛消毒10h。同时,对我院参与质检风险控制的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划分,将每个环节的监督任务进行细分,并合理安排小组成员轮班管理,确保每天使用的消毒液均在规定的浓度及使用保质期内。此外,要求所有质检风险控制小组对每天的检查管理以日志形式记录下来,每月作出对比总结,以便排查风险漏洞。与此同时,基于所有质检风险控制成员的总结报告,定期展开风险管理控制培训,并对管理制度进行提升与更新。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我院胃肠镜展开风险管理前后所接触的辅助器械、日常消毒液浓度、日常清洗用水的清洁指标、无菌水检验结果、消毒槽检查评估、空气消毒指标情况以及微生物类群的抽样检查,以上类别均定期展开随机抽检,记录抽检情况。同时,对医院风险管理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如,进行内镜检查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感染病原菌的调查与鉴别,有必要时还可抽取感染患者的体液进行培养,再结合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及其他特殊的检查,以判断患者感染情况。此外,为了获取更精确的数据,还需记录感染患者的出血、胃肠穿孔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情况和感染患者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心率波动等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感染患者低氧血症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情况。与此同时,还需对参与试验患者进行肺部疾病、心脏病、高血压、饮酒、吸烟、年龄、性别等资料的检查与记录,从中分析导致其感染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风险管理后的临床肠胃镜检查后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及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的比率均有所降低,其中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和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风险管理前,我院46条外来胃肠镜在清洗消毒后的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为合格率为84.8%(39/46),而进行风险管理后外来胃肠镜在清洗消毒后的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为合格率为100.0%(46/4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胃肠镜在临床消化内科的检查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可将检查患者体内消化系统情况直观地呈现给检查医师,降低了误诊、漏诊的概率,进而早一步采取正确的方案[3]。在临床应用记录中可看到,近年来,胃肠镜不仅能够应用于传统的肠胃检查中,还可行内镜下血管套扎、消化道肿瘤内镜微创治疗、超声内镜等,由此可见胃肠镜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广[4]。但是,胃肠镜是外来入侵至患者体内展开一系列医疗检查活动的,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拓广,其可从患者的口腔进入,途经咽喉、食管、胃、十二指肠乳头,或是从患者肛门进入,途经肛管、结肠、回盲瓣,且口腔、肠道的定值菌群若得不到有效消毒,其带来的外来风险将会随之升高[5-6]。特别是从口腔进入途经咽喉、食管、胃、十二指肠乳头的胃肠镜,食管、气管相邻,患者易因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7-8]。同时,因人体喉部较为敏感,若其受到不当刺激,还会导致其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9]。因此,对于胃肠镜清洗消毒的风险管理极为重要。目前,胃肠镜的清洗消毒成了降低外来感染风险的主要手段[10],我院在进行胃肠镜清洗消毒中应用国际认可的内镜消毒剂———戊二醛。在本次试验中发现,胃肠镜的外壁只需使用戊二醛消毒剂冲洗5min便可达到100.0%的污染细菌芽孢的清除率,而胃肠镜的内管腔较为狭窄,普通机械清洗很难将其清洗干净。

采用王从路等报道的清洗方式后,本院的胃肠镜使用浓度为20g/L的戊二醛进行3次洗吸,每次洗吸过程为15s,再用洁净水进行3次洗吸,依旧检查出45.8%的胃肠镜管道内残留HBsAg。同时,在使用戊二醛消毒剂对指示菌进行消毒时,经检测后其消除率为86%,而采用二氧化氯对指标菌进行消毒时,经检测后其消除率为99.99%。因此,对于胃肠镜的内管进行消毒时可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冲洗,且该消毒剂可用于胃肠镜消毒机,其杀菌效果可满足其快速及可靠的清洗要求。在本次试验研究发现,胃肠镜风险管理前胃肠镜检查后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当本院胃肠镜进行风险管理后,在随机的消毒剂、诊疗分室、胃肠镜消毒情况、消毒人员培训情况、清洗过程中使用防护用具的抽检中,其消毒及制度合格率均有提升。胃肠镜风险管理后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降至1.5%,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降至2.5%,发生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占6.0%。外来胃肠镜清洗消毒后的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由风险管理前的84.8%升为100.0%。由此表明,胃肠镜风险管理可降低患者外来感染的概率,该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晓蓉,金慧玉,霍世英,等.胃肠镜洗消过程中溶剂的选择[J].转化医学杂志,2017,6(2):126.

[2]肖静,于子涵.无痛胃肠镜在诊疗消化道疾病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56.

[3]黄小坪,郭展熊.降低胃肠镜故障率与减少维修费用的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1):172.

[4]杨兴畅.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63.

[5]孙宏.医院内镜清洗消毒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222.

[6]张金生,叶丽丽,岑华丽,等.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42.10.

[7]国金霞.无痛消化内镜的风险评估及临床应对策略[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9):175.

[8]陈素欣,刘小丽,甘婉儿.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572.

[9]刘蓉俊,向艺.风险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降低硬式内镜受损率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7,16(5):474.

[10]庞华兰,赖雪珍,徐艺华.内镜消毒质量对降低胃肠镜室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64.

作者:刘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