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家庭照顾状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逐年上升[1]。我国绝大多数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长期在家中生活,家庭照顾的质量是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保证。本文对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家庭照顾现状综述如下。
1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家庭照顾现状
1.1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
在家中居住的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存在生活质量低、有安全隐患、缺乏适当刺激、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家庭护理等问题[2-4]。造成其家庭负担的主要因素为疾病严重程度、有无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年龄、退休金情况等[5]。
1.2照顾者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是以家庭成员为核心的照料模式,以看护性为主,缺少专业的康复性照料[6]。影响照顾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有照顾者自觉健康状况差、每日照顾时间长、医疗费用压力大等,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病情的严重程度越重,自理能力状况越差,其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越差[7]。长期的压力削弱了照顾者提供最佳护理的能力,让照顾者身心疲乏。但大多数照顾者在照顾的过程中,会采取一些应对方法,包括心理应对、行为应对、失调型应对等[8]。
1.2.1配偶和子女:家庭照护中配偶和子女为最主要的照顾者,负责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日常起居[9]。
1.2.2护理员:除家庭照顾者外,50%左右的家庭会聘请护理员来家中照顾,但因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差、职业保障少等,护理员服务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等均不能满足需求[10]。现有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未经专门的岗前和技能培训,不具备执业资格[11]。
1.2.3志愿者:志愿者人力资源浪费、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活动重量不重质、服务内容缺乏个性化等问题也亟待解决[12]。
1.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影响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3],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越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就越高[14]。我国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社会支持度仍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15],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较重,而来自家庭成员、个人社交网络的非正式支持或者政府、医疗、社区机构的正式支持均非常有限[16]。
1.3.1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初级卫生医疗服务机构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家庭之间的保障机制需要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建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家庭照顾者支持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17]。政府有限的资源不能满足全体家庭长期照顾者的全部需求,现行的对家庭长期照顾者的支持政策尚不完善,且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许多试点服务被叫停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18]。
1.3.2机构照顾:随着认知功能日益衰退,部分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无法继续在家里生活,需由专业照顾者提供照顾,此时,各类长期护理机构就成为一种选择[19]。将老人送去服务更专业更全面的养老机构,不仅可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又可使子女安心工作[20]。根据提供的服务程度,可分为老年公寓(retirementhousing)、辅助照料机构(assistedliving)、护理院(nursinghome),以及设置在护理院的痴呆照顾单元(specialcareunitsfordementia,SCUs)等[19]。
1.3.3社区照顾
1.3.3.1日间照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直接服务于居家的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白天在照料中心活动,晚上回归家庭的模式,深得老人和家庭照护者的喜欢[21-22]。但是这种模式在我国仍处在初期阶段,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不完善、志愿者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23]。
1.3.3.2喘息照顾(respitecare):又称阿尔茨海默病缓解计划(Alzheimer'srespitecareprogram,ARCP),这种独特的模式出现,给家庭照护者带来了益处;当家庭照顾者生病或者有事不能照顾认知功能障碍老人时,可以请社区照顾者帮忙照顾[24-25]。
1.3.3.3照顾者支持服务:是指对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照顾者进行的教育、培训、指导以及心理支持等[19]。其主要所需的照顾是替代性照护和专业性支持[26]。
2干预措施
2.1对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干预
2.1.1单要素干预:多位学者对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单要素干预持有不同意见。王瑶等[27]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PCC),可缓解神经精神症状、促进健康和产生幸福感。王靓等[28]研究表明,冥想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注意力、调节其情绪,还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延缓认知功能衰退速度,对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有着重要的作用。于金美等[29]通过对轻度认知障碍病人的抑郁状态进行干预,减缓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2.1.2多要素干预:除了单要素干预以外,综合多种要素干预也是必要的。冯俏[30]的研究表明,由护士主导对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观察力、执行力、记忆力等多方面进行强化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病人的认知功能。邵璟[31]的研究指出,通过随访、心理护理、社区活动、家居安全护理进行干预,可增强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李静[32]利用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将老人愉快的信息反复输送,在干预的同时保持老人愉悦的心情,从而延缓认知功能障碍。
2.2对照顾者的干预
许丽华等[33]指出,为缓解照顾者生活负担及压力水平从而提升家庭照顾水平,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和措施进行干预。通过对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指导和尊重支持,照顾者家庭照顾水平明显提高[34]。
2.3社会支持
在宏观层面,政府应结合国际先进的照顾管理模式理念,制订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长期照顾的相关国家级规划和护理规范,达到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分担[18]。在社会层面,养老机构注重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完善机构的养老服务体系[23]。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坚持家庭基础、社区阵地、政府主导协调社会多方力量,发展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服务[9]。在社区层面,大力加强社区支持,以弥补家庭照料功能的不足[19]。
2.4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可影响认知功能,指导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控危险因素,如吸烟、嗜酒、锻炼少、抑郁、睡眠障碍等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积极培养保护因素,如常做家务、常进行脑力劳动等,可降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
3小结
由于医疗卫生资源紧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长期住院治疗不现实,以配偶和子女为主的家庭照顾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家庭护理效果差;照顾者负担重大、身心疲惫;社会支持度低、体系缺乏等。目前,尚未发现比较适合的干预模式,改变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家庭照顾现状任重道远。我们建议可以从政府、社会和社区等三个层面展开建设,并早期展开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徐祥雷,刘冰.老年痴呆患者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6):564-566.
[2]程娟,徐娜娜,马英霞,等.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1):2147-2151.
[3]王志稳,肖顺贞.痴呆患者居家生活环境现状及照顾者态度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15-917.
[4]王婷婷.重庆市三区县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现状与社区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
[5]丁燕.长沙市老年期痴呆的疾病负担调查及社会支持对策建议[D].中南大学,2012.
[6]蒋莉君,况伟宏.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照料及照料者负担的研究现状[J].四川医学,2016,37(12):1417-1418.
[7]牛荦.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调查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6.
[8]赵文红.伴有行为精神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负担及应对与成长体验[D].河北医科大学,2016.
[9]姜科屹.失智老人社会福利服务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0]方黎明.养老护理人员供需矛盾的形成机制和开发策略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3,1(1):56-64.
[11]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9.
[12]林小希.上海社区养老志愿者服务体系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3.
[13]连国民,周东升,朱文波,等.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2):1275-1277.
[14]贺润莲.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
[15]杨春水,刘人恺,杨志刚,等.老年痴呆患者社会支持度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2):207-209.
[16]王婧.痴呆症家庭照顾者面临的挑战及对痴呆症照顾服务的期望[D].中南大学,2014.
[17]朱蓓,林征,邵志梅.老年痴呆症家庭照顾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24):2967-2970.
[18]陈瑛.上海市家庭长期照顾者的照顾支持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19]胡慧秀,王志稳.痴呆老人照顾模式及照料资源的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36-1138.
[20]房圆圆.当前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7.
[21]王高霞.T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7.
[22]石英,李志民.中、美、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对比分析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8(2):249-253.
[23]李洁.浅析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2(04):115,117.
[26]郝薇,武杰,张晖,等.居家痴呆老人亲属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1):1294-1297.
[27]王瑶,罗艳,王婧,等.以人为中心的老年痴呆症照护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621-6624.
[28]王靓,戴付敏,张娜,等.冥想对防治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54-1257.
[29]于金美,陈爱妹,卢万俊,等.轻度认知障碍病人的抑郁情绪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34):4350-4352.
[30]冯俏.护士主导的强化认知干预对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
[31]邵璟.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54-3656.
[32]李静.愉快家庭康复治疗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D].河北大学,2017.
[33]许丽华,张敏,闻子叶.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与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2):3025-3027.
[34]李琳.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其陪护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8):38-39.
作者:张萌;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