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口腔颌面部皮瘘的治疗范文

口腔颌面部皮瘘的治疗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口腔颌面部皮瘘的治疗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口腔颌面部皮瘘的治疗

本组29个病例经过上述相应治疗后,均痊愈,随访2~4年无复发,X线检查显示骨质吸收暗影消失/明显缩小,患者主观无明显不适。

口腔面部皮肤瘘管比较多见,病因各不相同,除先天性原因所致如腮裂瘘、甲状舌管瘘、耳前瘘、唇瘘外,还有外伤手术引起的涎瘘,以及特异性炎症所致皮瘘等,其中最常见多发的就是化脓性皮瘘,主要是牙源性感染引起。在此对本组皮瘘进行病因的临床分析,除常见的病因以外,对于断根遗留(包括埋伏阻生智齿断根)等少见的病因也进行分析,希望能引起同业者的重视,并对于皮瘘的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提供一些帮助。

1牙源性感染:

颌面部皮肤瘘管主要是牙源性感染的并发症。牙源性皮瘘形成的原因:经久不愈的智齿冠周炎和未经及时治疗的前牙,前磨牙或磨牙的根尖炎症。尤其是智齿冠周炎引发多见,第三磨牙冠周炎常向磨牙后区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向外穿破,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之间的薄弱处发生皮下脓肿,当穿破皮肤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慢性根尖周围炎发生脓肿,从皮肤开口排出,形成瘘孔或炎症性结节的疾病。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城市患者的感染较以前明显减少,肿胀也较轻,而多数农村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患者不重视等原因导致瘘管长期不愈,延误治疗。

2先天性疾患:

甲状舌骨瘘是甲状舌管退化不全而发生的,可发生于颈部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上下多见。甲状舌骨囊肿可经过舌盲孔于口腔相通而继发感染。

3损伤:

腮腺是常见部位,损伤是主要原因。损伤导致腺体导管破裂,涎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部皮肤表面;手术损伤也可导致涎瘘的发生。化脓性感染也可能破坏腺体或导管而产生涎瘘。

4异物:

异物在口腔内残留一段时间后,发生继发感染而形成窦道。临床上常因外伤造成口内异物残留,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后,由于钛板的排斥反应在颌面部形成瘘道也是异物形成瘘道病因之一。

5特异性感染:

颌面部特异性感染所致的窦道主要继发于淋巴结核,颌骨结核以及放线菌病。少见的特异性感染有梅毒、麻风以及某些真菌感染。本组病例中有1例颈部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颈部淋巴结呈串珠状排列。

6断根:

拔牙过程中发生断根,遗留在牙槽窝内/外,牙根未被吸收,尤其遗留在牙槽窝外的移位断根,作为“异物”引起炎症,导致皮瘘形成。我院接诊3例此类患者,1例46近中根遗留,2例38埋伏阻生牙断根遗留(其中一例断根移位于牙槽窝外,38舌侧咽旁间隙内)。46断根的患者,外院拔牙后4年就诊于我院。入院时拔牙创已愈合,检查未见异常,右面部近下颌角处肿胀伴皮瘘,X线见46近中根牙窝内残留一牙根,根周无明显密度减低区。38断根患者,拔牙创检查也未见异常,左颌下区皮瘘形成,X线可看到牙窝外高密度影。

总之,口腔颌面部皮肤瘘管比较多见,病因复杂,除了常见病因外,对于断根遗留(包括埋伏阻生智齿断根)等少见的病因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因为拔牙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最常见的小手术,而断根又是拔牙常见的并发症,对于健康无感染的牙根,折断在5mm以下,尤其阻生牙牙根折断靠近下颌神经管或者接近上颌窦者,如果拔出困难或者避免造成更大的损伤,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考虑不予拔除的,等日后牙根被吸收即可,但是应警惕有少数的患者后期牙根未被吸收并导致皮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炜胡砚平程筠单位:厦门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