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略论PRF在口腔医学中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prf较PRP有更加优良的生物学特性:(1)PRF可机械滞纳各种生长因子,并可借助循环血中的葡萄糖胺聚糖与各种生长因子发生化学联系,PRF中释放的生长因子可抵抗内源性纤维蛋白酶的蛋白降解作用,延长生长因子的作用时间[2];(2)PRF制备过程中无需添加抗凝试剂及凝血酶制品,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交叉感染危险,使用安全;(3)PRF的纤维蛋白网状结构与人类天然的组织结构非常相似,即组织疏松、孔隙较大、弹性良好,此种特殊结构使得营养成分及氧气可以轻松的弥散至细胞周围,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沉积骨质,加速成骨过程[3];(4)PRF纤维蛋白凝块中可观察到大量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可持续释放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减轻局部不良免疫反应,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4];(5)PRF是具有弹性质韧的半透明膜状结构,可以作为自体源性生物材料单独用于植骨手术。正因为PRF具有上述优点,从而避免了PRP所存在的不足:(1)PRP中生长因子释放过快,作用时间短暂,只能在植入早期起作用[5];(2)PRP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入异种凝血酶和抗凝血制品,可能会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3)PRP在提取过程中,血小板在体外脆弱、易破碎,且不同的提取方法都可能引起PRP的效果不稳定;(4)PRP在临床上很少单独使用,一般需与骨粉等混合应用。
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PRF中所富含的各种生长因子可以有效的调控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与组织修复紧密相关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凋亡,且作用较PRP显著。He等[5]分别检测了PRP和PRF不同时期分泌液中PDGF-AB和TGF-β1的水平,结果显示:PRP组最大量PDGF-AB和TGF-β1的释放出现在PRP第1天分泌液中;而PRF组最大量PDGF-AB和TGF-β1的释放则分别出现在PRF第7天和第14天分泌液中。分别以PRP和PRF不同时期分泌液培养大鼠成骨细胞,PRP组中第1天分泌液能诱导出最大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RF组中最大ALP活性的诱导出现在PRF第14天分泌液中。可以看出在ALP表达和矿化诱导方面,PRF较PRP作用更强、更持久。DohanEhrenfest等[6]将PRF分别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联合培养,并与未加PRF的对照组比较,PRF对二型细胞均产生明显而持久的诱导增殖作用和对成骨细胞产生较强的诱导分化作用。1年后DohanEhrenfest等[7]进一步观察了PR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作用效果。结果,在整个实验阶段,PRF显示出显著的促进BMSCs增殖和分化活性。扫描电镜分析第14天的培养基,PRF组出现比对照组更多的矿化结节。此外,Huang等[8]还发现PRF可通过增加牙髓细胞(dentalpulpcells,DPCs)中骨保护素和ALP的表达,而刺激DPCs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为PRF在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1.PRF在修复牙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传统的牙周非手术治疗获得的牙周组织再生非常有限,而采用骨或骨的替代品等移植材料来修复牙周组织缺损可获得明显的牙周组织再生。Anilkumar等[1]报道利用侧方移位龈瓣联合PRF膜植入法修复牙龈退缩,术后1个月时病人无任何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裸露根面被完全覆盖,牙龈形态和色泽得完美恢复。Sharma等[9]比较了植入PRF的翻瓣清创术与单纯的翻瓣清创术治疗慢性牙周炎三壁骨内缺损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植入PRF的翻瓣清创术患者,其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平均减少4.55mm,附着水平(attachmentlevel,AL)平均恢复3.31mm,骨缺损平均恢复48.26%;而单纯翻瓣清创术患者,其PD平均减少3.21mm和AL平均恢复2.77mm,骨缺损仅恢复1.8%。继之该学者又进一步比较了联合PRF的翻瓣清创术与单纯的翻瓣清创术治疗下颌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PRF具有明显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功能,联合PRF的翻瓣清创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翻瓣清创术[10]。
2.PRF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应用:骨量充足与否是影响牙种植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可明显影响种植术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2002年,Nkenke等[11]报道了使用PRF修复牙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移植材料与种植体微小螺纹可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能明显缩短愈合时间。Jang等[12]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了PRF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良好效果。此研究中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充填了PRF和丝素蛋白组成的复合材料,而对照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未充填任何材料。待种植体完全愈合后,检测两组中取出种植体所需扭矩。其中,实验组为30.34N•cm,对照组仅为21.86N•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骨-种植体接触率(BIC)实验组为43.07%,对照组仅为15.37%,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3.PRF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概念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即在上颌窦底黏膜与窦底骨之间植入骨移植材料,以增加窦底骨的高度,理想的骨移植材料是影响手术成功率和疗效的关键。Choukroun等[13]在行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填入异体冻干骨与PRF的混合物,发现实验组术后4个月的骨组织成熟程度与对照组(仅填入异体冻干骨)术后8个月骨组织成熟程度相似,而且二者的骨量相当,表明PRF具有促进骨质早期愈合的能力。此外,Inchingolo等[14]在联合上颌窦提升术的牙种植术中,使用了PRF和Bio-Oss作为充填材料。术后不仅出现了理想的种植体稳定性和明显增加的种植体周围骨密度,而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及种植体周围常见的术后软组织症状。
4.PRF在口腔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有报道显示,PRF可应用于修复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根尖周骨缺损。其术后1周可见牙龈软组织愈合良好,未出现明显疼痛、肿胀等GBR常见并发症;术后6个月缺损区骨质密度即与周围骨密度相同,界限完全消失[2]。此外,PRF尚被应用于拔牙窝早期骨愈合的研究[15]。国外有关PRF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已较为普遍,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然而,PRF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且制备简单、价格便宜,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随着PRF相关基础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用途一定会更加广泛.
作者:郑友丽张国志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