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沟通的必要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建立和健全分析前质量保证体系,检验科应向临床科室提供“检验标本采集指南”[3],内容应包括检验各项目的临床意义、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及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并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并进行指导。定期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落实分析前质量保证的各项措施。
1检验科应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并将此项工作制度化
随着检验自动化的飞速发展,新仪器的不断购进,这要求检验人员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并将此项工作制度化。检验人员可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临床需求和建议,回顾近阶段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同时也可向临床医务人员提出建议,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真正做到相互促进,提高医疗质量。在非典型性间质性肺炎流行时期,为加强检验科设备,本科获赠1台日本SYSMEXpocH-100i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可采用全血模式检测,省去了半自动的稀释步骤,方便快捷,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些标本采用此仪器检测会出现血小板偏低的现象,血小板计数为(50~80)×109/L,有些甚至低至(20~30)×109/L,但患者无出血症状,且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数值均为正常。在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会上,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这个问题经常被询问,甚至外科有几位患者因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而将手术时间推延,当时这一结果被认为是护士抽血不顺利或抽血后未混匀。但有2点疑问却难以解释:(1)为什么以前用日本光电MEK-5108K半自动血液分析仪时很少出现此现象,而日本SYSMEXpocH-100i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却频频出现;(2)环境温度低或远距离医疗点送来的血样更容易出现此现象。后来发现此现象被称为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与使用的EDTA-K2抗凝剂有关。EDTA-K2是一种钙配位剂,可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因其对红细胞、白细胞形态影响很小,广泛应用于血细胞计数检测,但当体内存在人源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抗体时,该抗体可以与GPⅡb/Ⅲa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在体外接触到EDTA时,会产生血小板凝块、血小板卫星现象或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凝块等,诱导血小板聚集,用其抗凝的全血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时,可能会出现EDTA-PTCP。住院患者EDTA-PTCP的发生率为0.13%,门诊患者为0.10%[4]。手工计数或采集患者末梢血在稀释模式下检测,可以纠正ED-TA-PTCP。这表明检验人员只有深入临床,随时了解临床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才能相互促进,使检验这门学科不断发展、成熟和完善。
2检验科应向临床作好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工作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标本的采集时间与方法、检验科室内质控工作等。临床对检验科部分结果不理解,与临床不了解检验的方法、技术原理有一定的关系。如梅毒的假阳性率为1%~2%,老年人的假阳性率会更高[5],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reponemapallidumhemagglutinationassay,TPHA)是针对梅毒螺旋体的抗体,其特异性较高;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plasmareagincirclecardtest,RPR)采用抗类脂质抗体,无特异性。凡是能够导致体内产生类脂质抗体的疾病,都能够使RPR的检测产生阳性结果,如肿瘤、丙型肝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肺炎、慢性肾炎,甚至妊娠等。但梅毒以外疾病造成的RPR阳性有一个显著特点,即RPR的滴度比较低。临床检验中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是较常见的问题,并非检验水平差,而是由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任何一项辅助检查都有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可能。作为临床医师,应学会在众多的检验报告中去伪存真,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而作为检验科医师,也应在检验出现可疑结果时,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解决临床的疑问。只有这样,才能使临床误诊率降至最低。
3检验科应积极深入临床,参与临床会诊
合格的检验师必须了解临床,积极参加临床会诊,学习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的评价,解释临床医师的疑问。本科微生物室与临床科室沟通,提出并实施以下改进措施:(1)临床标本无菌采集后立即送检,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2)取脓液标本时,先用无菌棉签将脓液去除,取基底部渗出物送检;(3)所有送检标本,应先进行革兰染色,必要时做抗酸染色,初报涂片结果;(4)所有标本应在1h之内接种。细菌室人员应通晓诊断细菌学的全面知识,负责人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了解细菌学检验的进展,积极参与临床会诊、讨论,了解检验与临床的关系,积极与临床沟通联系。
4小结
总的来说,检验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医学,在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前要进行临床调查,征求临床医师意见,检验人员应就检验医学的新进展、新项目、存在的问题向临床医师介绍,使检验医学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在使用新项目时,为临床科室详细解释新项目有关参数的使用方法,同时检验科应不断从临床收集新项目的使用效果,以评价该项目的有效性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师定期交流、学习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答医师疑问,这样有利于检验医学工作的改进和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的开展,同时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科学的高效服务[6-7]。
作者:诸孙桥周文辉单位: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