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临床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手术治疗的 255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其切口感染情况,设为感染组(30 例)与未感染组(225例),同时选择 30 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抽取感染组感染后 1、3 d 的空腹静脉血,观察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与非感染组患者进行比较;将感染组患者分为深部感染(12 例)与浅部感染(18例),比较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感染组患者感染 1、3 d 的血清 TNF-α、hs-CRP、IL-6、IL-8 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且非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感染组 3 d的所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 1 d 显著降低;感染组感染 3 d 的 hs-CRP 水平较感染 1 d 显著降低(P<0.05),TNF-α、IL-6、IL-8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部感染患者 1、3 d 的血清 TNF-α、hs-CRP、IL-6、IL-8 水平显著高于浅部感染者(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亦显著升高,深部切口感染者升高更为明显;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可用于切口感染的早期监测。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切口感染;炎症因子;高敏 C 反应蛋白;白介素
切口感染是脊柱骨折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轻者可导致切口愈合延迟,住院时间增加,严重者病原菌入侵脊髓可发生重度深部感染,甚至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感染性骨缺损、骨髓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主要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以期为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
2014-02-2018-02 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55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术后住院期间切口感染情况,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年龄 18~60 岁;经MRI、X 线、CT 明确位 T8-L4胸腰段脊椎爆裂性或压缩性骨折;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前无感染性疾病或相关感染指征。排除标准:合并骨折节段严重外伤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胸腰段脊椎肿瘤、结核、感染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等者。依据术后切口感染与否,将 255 例分为感染组(30 例)与未感染组(225 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配对的 30 例正常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感染组中,男18 例,女 12 例,年龄 18 ~60 岁,平均(39.43 ±4.99)岁;非感染组中,男 144 例,女 81 例,年龄 19~56 岁,平均(40.48±5.87)岁;对照组中,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 19~56 岁,平均(39.87±4.67)岁。三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1)深部引流或手术切口引流液致病菌培养阳性;(2)穿刺或深部切口有脓液流出;(3)切口自然裂开或人为打开存在脓性分泌物,体温≥38℃;(4)切口周围局部按压痛,经影像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深部切口脓肿证据;(5)临床医师诊断为切口感染。满足 5 条之一者,即可确诊为切口感染。
1.3 研究方法
抽取感染组感染后 1、3 d 的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 TNF-α、hs-CRP、IL-6、IL-8 水平,并记录非感染组患者同时期 3 d 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将感染组患者分为深部感染(12例)与浅部感染(18 例),比较各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检测方法:将静脉血保存于抗凝试管中,3000 r/min 离心 15 min,分离上层血清并保存于-80 ℃恒温冰箱人 TNF-α、hs-CRP、IL-6、IL-8ELISA 试剂盒购自美国 R&D 公司,上述检测步骤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1.4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2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正负标准差“x±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 t 检验,各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感染组患者感染 1d、3d 血清 TNF-α、hs-CRP、IL-6、IL-8 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且非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感染组第 3 天的所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第 1 天有显著降低 (P<0.05);感染组感染 3 d 的 hs-CRP 水平较感染 1 d 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IL-8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注:与感染 1 d 比较,* P<0.05;与感染组比较,# P<0.05;与非感染组比较,a P<0.05。2.2 深部与浅部感染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深部感染患者 1、3 d 的血清 TNF-α、hs-CRP、IL-6、IL-8 水平均显著高于浅部感染患者(P<0.05),见表 2。3 讨 论切口感染是包括脊柱手术在内的众多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 6.87%~19.34%[3-5]。当前脊柱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研究仍主要集中在病原菌检测、危险因素分析、耐药性抗菌治疗等方面,对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特点报道较少。切口感染后具有明显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对脊柱外科切口感染的早期诊治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价值[6]。本研究血清炎性因子检测选择较为常见的TNF-α、hs-CRP、IL-6、IL-8 等,观察分析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后血清促炎性因子的表达与非感染者的比较,以初步分析切口感染者炎症反应的作用[7]。IL-6、IL-8 为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重要组成,其已被证实为机体炎症级联反应的启动因子,同时其能够能够对机体的淋巴细胞功能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 IL-6 能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裂解作用,其在感染性休克、细菌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明显升高[8]。TNF-α 一种主要由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并参与到人类几乎所有的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中。hs-CRP 是超早期敏感性急时相蛋白,其分泌对创伤及炎症的敏感性较CRP 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感染 1d、3d血清 TNF-α、hs-CRP、IL-6、IL-8 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表明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发生更严重的炎症反应。非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因为未出现感染的患者因脊柱骨折以及手术创伤也会促进炎性因子的表达[9]。就感染后炎性因子的变化换情况而言,结果显示感染组感染 3d hs-CRP 水平较感染 1d 显著降低(P<0.05),TNF-α、IL-6、IL-8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 TNF-α、IL-6、IL-8 在发生感染后存在一个持续性升高的过程,在进行感染治疗的早期仍可能存在持续的高表达情况 [10]。而 hs-CRP 属于超早期敏感性急时相蛋白,其在感染、创伤、炎症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便可急剧上升达到峰值,其表达水平随炎症病情改善情况呈敏感性变化,因此在感染后 3 d 其水平得到明显的降低[11]。而深部感染者 1 d、3 d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浅部感染患者(P<0.05),表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与切口感染严重程度有关,蔡培强等[12]认为深部切口感染因引流不畅、脓液淤积等更适合致病菌的繁殖,相应感染情况更为严重。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尚未对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者进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分析,待后期条件成熟再做深入研究。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出现伴随着血清促炎症因子的显著升高,且深部切口感染升高更为明显,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可用于切口感染的早期监测。
参考文献:
[1] 阴彦斌, 栾彦军. 前后入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比较[J]. 创伤外科杂志, 2017, 19(5):330-3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J]. 现代实用医学, 2003, 81(7):460-465.
[4] 施向春. 老年急性脊椎骨折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3, 33(7):637-640.
[5] 吴云刚, 王忠仁, 李志强,等. 脊柱外科手术术后伤口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J]. 脊柱外科杂志, 2016, 14(5):292-296.
[12] 蔡培强, 邵玉凯, 蔡培素. 脊柱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骨科, 2017, 8(3):200-202.
作者:陈超 李锋 方煌 李光辉 张菁 王晋贤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