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理气活血中药对肺疾病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江西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八期
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肺脾肾虚为本,痰浊、水饮、血瘀为标。本病初期病位在肺,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外合皮毛,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气上逆,肺失宣肃。若六淫之邪反复侵袭,久则损伤肺气,从五行来看,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肺为脾之子、肾之母,肺虚日久,则子盗母气,脾气亦虚;金水相生,肺虚及肾,则肾气不足,由此可知,一旦肺气受损,日久则可波及脾肾。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气之枢,肾为气之根。肺脾肾三脏虚损,运化失司,则水湿内停,痰浊内生,则可阻滞气机,肺朝百脉,若肺气虚弱,则无力鼓动血行,血滞为瘀。气为血帅,气虚推动无力,血停为瘀。痰浊、瘀血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使病变日渐加重,缠绵难愈。痰阻血瘀贯穿病程始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的病理改变。
另一方面肺主气司呼吸,而外邪犯肺,致使肺气滞、气逆,则肺失宣降,多为咳嗽胸闷;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导致脾转输到肺的水液不能正常布散,聚而为痰饮水湿;痰饮蕴积肺中,阻塞气道,进一步影响气体交换。另一方面,肺主气,心主血,同时肺朝百脉。全身血液经过经脉会聚于肺,再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完成气之交换,使其气之清者输于全身,并且血液之正常运行还需依靠肺气的推动和调节。总之肺之功能失调,必阻碍气血的运行,反过来气血运行失常也会导致肺的失用,进一步说明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均相互影响。
《丹溪心法•痰》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我们从痰与气的关系可知,津液因代谢障碍聚而成痰,痰若久蕴可进而阻碍气机的升降运行,故调畅气机,行气祛痰可使津液得以流通,例如肺失宣降,痰浊内阻,宜用宣通降逆之法,使气机顺畅,津液才得以在体内正常运输,正所谓“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而肺胀多为久患肺病之后期,肺气已虚,而肺气亏虚而致肺不布津,聚为痰湿,可补气益肺,增强气的推动作用,津液则通。因此,肺胀的治疗以祛痰治气为基本治法。
清代医学家唐容川《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中有“运血者即是气”之说;《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指出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因此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气能行血是指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来源。气运行于血中而固护于血外,又因气为血之帅,血在脉中流行,实际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因此,气的充盛,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则得以保证血液的正常运行。反之,气机不畅则不能推动血行,血液运行不畅则能够产生血瘀的病变。瘀血形成,则又能阻碍气机的运行调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胀的患者痰浊阻遏气机,尤其郁阻肺气,肺气被郁,失于宣降,百脉不能正常朝汇于肺,肺不能助心主治节,可促使血瘀的产生,加重瘀血内阻;反之,瘀血内阻,气机不畅,肺脾肾功能失调,也可引起痰浊的产生,加重痰浊内阻。痰、瘀既成,极易形成痰瘀蕴结,阻碍气机运畅,进一步加重病情。从以上气痰瘀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得知,治气可活血化瘀祛痰。
故针对COPD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痰瘀伏肺、气道壅塞”,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改善“痰瘀气阻”之状况。唐容川强调“治一切血证,皆宜治气”及朱丹溪提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的理论,根据“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原则,结合“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而运用理气行气、活血化瘀中药,以达到气顺痰消、气行血活、痰消瘀散的目的。且钱瑞琴等运用理气活血中药研究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的机理发现,理气活血中药通过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而增强免疫功能,恢复血液流变性。刘纳文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72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并给予理气活血化瘀之中药汤剂,结果显示观察组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廉富等将15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理气活血化痰汤,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亦优于对照组;张元兵等通过临床研究,认为治气应重在泻肺气、行脾(胃)气和通腑气,应用理气行气通下药治疗AE-COPD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综上所述,理气活血中药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做到理气可宣降肺气,上通下达,则瘀滞易散,活血则能化瘀,降低全血粘度;能利肺气,通腑气,活肺络,除肺壅,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超李映霞单位:江西省中医院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