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江西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八期
1资料与方法
1.1.22组在1组基础上配用中药复方凉血散瘀汤(主要药物为水蛭、大黄、地龙、水牛角、炒蒲黄等),伴神昏、烦躁甚或抽搐者服安宫牛黄丸;神疲气短、肢体软瘫者去大黄加黄芪、当归、蜈蚣、全蝎、络石藤、海风藤等,配服马钱子胶囊(0.25/粒,首剂2/3粒,如不效加至1粒,仍不效加至1.5粒,再不效加至2粒,日1次,每晚睡前服);伴眩晕、烦躁、肢体麻木者,加天麻、钩藤、全蝎、僵蚕、络石藤、海风藤等,水煎服,日1剂,疗程14~28天。1.6.33组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在2组基础上:(1)常规配合康复训练及中医手法治疗,每日1次,疗程28天;(2)针刺治疗:选穴人中、内关、供血、神明、失语,头部相应运动、感觉区等,每日1次,疗程28天;(3)火罐及中药外治疗法:火罐选背腧穴8~10穴,1次/日,中药外治采用化瘀祛风通络外治方(由桃仁、红花、川芎、防风、络石藤、透骨草、大血藤等组成)水煎,将专用毛巾在药液中浸泡后,热敷患侧上下肢,1次/日,疗程均14日。
1.2观察内容(1)治疗后14天,28天,1年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2)14,28天后颅内血肿的吸收情况;(3)14天,28天,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采用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3],血肿面积大小按高田氏公式计算。
1.3统计方法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均数±准差(x珋±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组间多重比较。
2结果
2.1各组不同阶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见表1。14天后,1、2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无著差异(P均>0.05),3组愈显率优于1、2组(P<0.01);28天后,2组总有效率优于1组(P<0.05),3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显著均优于1组(P<0.01),总有效率优于2组(P<0.05);1年后,3组总有效率优于1、2组(P均<0.01),1、2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2.2各组14,28天后血肿吸收情况比较见表2。对三组患者于治疗14天及28天后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结果示,与治疗前比较,1组在第28天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在14天时即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第28天时与1组比较,2,3组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2,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各组不同时期ADL疗效比较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14天后ADL评分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组间比较,于28天、1年时,3组ADL评分与1、2组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1、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脑出血急性期病人最终的治疗结局,因此,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多环节、多靶点干预正日益成为众多学者对脑出血治疗的共识。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采用三种综合疗法对急性脑出血都有较好治疗作用,但随着治疗措施的增加,1到3组在神经功能的康复,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远期疗效等方面呈逐步提高趋势。急性期血肿面积缩小2、3组明显优于1组,而2、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在缺乏特效治疗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运用中西医综合疗法,使不同疗法发挥协同或互补效应,确实是提高临床疗效的理想途径。
2、3组皆配合中药复方凉血散瘀汤加减治疗,方用重用水蛭破血逐瘀、消散血肿,辅用大黄通畅肠腑,使瘀热从大便而下,同时佐用水牛角、炒蒲黄凉血消瘀、止血,地龙祛瘀、通络,诸药合用,使瘀化络通、热清血宁、肠腑通畅,相关研究表明,本方有促进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吸收作用及有降低脑出血大鼠血ET和TNF-α作用,故2、3组患者血肿面积缩小优于未用复方的1组。另外,虫类药蜈蚣、全蝎等祛风通络、化散瘀结,络石藤、海风藤等藤类药通经活络,马钱子通络开闭、疗瘫振萎,在辨证治疗基础上配合上述药物,能显著提高对脑卒中偏瘫、麻木、失语等症的疗效;在上述基础上,3组同时配合规范系统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并把现代康复训练与针灸、火罐以及中药外治(化瘀通络类中药热敷瘫痪侧肢体)等中医特色疗法有机结合,在促进脑梗死后瘫痪、失语、偏身麻木等症的康复上方法更为完善、作用更为突出,因而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其余两组。
作者:况时祥刘建辉薛红张树森翁柠舒建中刘琛杨辉唐桂华邹家莉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