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国际视角的医改效果探讨范文

基于国际视角的医改效果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于国际视角的医改效果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基于国际视角的医改效果探讨

【摘要】医改是指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进行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医药供应、公共卫生系统改革的总称。医改的目标是使人人享有支付得起的基本医疗服务。医改效果的评估标准是医疗保障覆盖的广泛性、医疗服务的可支付性、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优质性。通过与金砖国家之间的医疗指标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医疗保障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国际视角;医改效果;分析

医改是指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进行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医药供应、公共卫生系统改革的总称。为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世界各国对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系统进行改革,以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防范与化解因病致贫风险,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规定,建立医疗效果评估标准与分析框架,评估我国医改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尽快建成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医疗服务与药品供应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1医改效果评估标准

医改的效果与医改的目标有关。医改本身不是目标,医改的目标是使人人享有支付得起的基本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因此,医改效果如何,应当有客观的评估标准。研究认为,医改的各项措施是否实施到位,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应当通过三方面标准进行衡量:一是医疗保障是否覆盖了全民,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二是医疗服务的可支付性是否得到改善,有效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优质性是否得到提升,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1.1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标准

医疗保障覆盖范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医疗保障要覆盖全民,二是医疗保障要覆盖适度的药品与医疗服务项目。在覆盖全民方面,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是医改的重要目标。按照国际做法,可以通过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的方式提供医疗保障,也可以通过公共医疗服务的形式提供医疗保障,但都必须覆盖全民(不论国民贫富与否)。在覆盖适度的药品与医疗服务项目方面,需要规定适当的医疗服务待遇包。通常认为,该医疗服务待遇包应当能够满足维系、恢复和改善健康的需要,能够满足确保劳动能力和满足个人医疗的需要。国家应当界定医疗保障待遇包,制定相应的医疗服务、药品和设施设备目录,以满足所覆盖人口的医疗需要。病患是否支付得起医疗费用,同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医疗保险的报销目录有关,同是否有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有关。因此,医疗保障是否覆盖了全民,是否覆盖了适度的药品与服务项目,是衡量医改成效的重要标志。

1.2医疗服务的可支付性标准

医疗服务的可支付性,或称为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是指当家庭需要得到医疗服务时在经济上能够负担得起,或者说不应当因为经济问题而得不到相应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可支付性有四方面的含义:一是在支付高额医疗费用时不存在经济障碍;二是制定的医疗保险缴费水平家庭可负担;三是家庭负担的卫生支出没有超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0%,进而没有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四是没有发生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风险。因此,国民能否看得起病,是衡量医改成效的重要方面。

1.3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优质性标准

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优质性,是指医疗服务所需的医护人员、医疗设施、产品设备具备便捷性、充分性、合格性。医疗服务可及性指标反映了医疗服务供给的可利用性。医疗服务的优质性反映了医疗服务的高质量与高效率。研究认为,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不仅要解决医疗费用的补偿问题,还要有便捷、充分的医疗服务供给。如果医疗卫生人员不足,药品供给不足,医疗保障水平将大打折扣。同时,还必须重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提高治愈率,减少误诊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是否为病患提供便捷充分和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供给,是衡量医改成效的重要内容。

2医改效果评估指标

如果仅仅度量多少人口被法定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并不能反应出实际利用医疗服务的情形。因此,需要用一组指标反应医疗保障的实际覆盖情况。同衡量医疗成效的三方面标准相联系,应当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同医疗保障覆盖范围相联系,应当建立医疗保障缺口率指标;同医疗服务的可支付性相联系,应当建立家庭医疗费用自负率与医疗筹资缺口率指标;同医疗服务可及性与优质性相联系,应当建立医护专业人员缺口率与万名出生婴儿死亡率指标。

2.1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指标——法定医疗保障缺口率法定医疗保障缺口率,是指未被法定医疗保障覆盖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率。该指标是体现社会保障权与健康权的替代性指标。医疗保障未覆盖人数包括未参加医疗保险或未享有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的人员。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未被医疗保障覆盖的人数越多,表明医疗服务的可支付性越差。

2.2医疗服务的可支付性指标——医疗费用自负率与医疗筹资缺口率医疗费用自负率,是指家庭自己负担的医疗费用占家庭发生的总医疗费用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对病患提供资金保障水平的高低。该指标表示病患在治疗期间,自己支付用来购买医疗产品与服务的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明病患自己自负的医疗费用越多,表明医疗保障水平越低。医疗筹资缺口率,是指因医疗筹资不足带来的就医缺口,因而出现不及时不充分就医问题。该指标是反映医疗保障水平的替代性指标。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非脆弱性国家(脆弱性国家是指比较不发达国家,非脆弱性国家指发达国家,下同)人均医疗筹资的中位数估计,能够及时充分就医的医疗筹资门槛为每人每年239美元。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筹资缺口越大,进而表明保障的水平越差。例如,一个国家的人均医疗筹资是该门槛的50%,就认为由于筹资不足导致50%的人口没有能够及时充分就医。医疗筹资保障缺口将反映在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水平上,较高的医疗费用自负率可能源于较大的医疗筹资缺口,进而表明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不能提供充分的筹资保障。

2.3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优质性指标——医护人员缺口率与出生婴儿死亡率医护专业人员缺口率,是指因医护人员匮乏导致未能及时充分就医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率。为了对医护专业人员资源的可及性进行估计,使用了反映一个国家医护人员密度与非脆弱性国家医护人员人口密度差距的替代性指标。非脆弱性国家医护人员人口密度指标为判别其他国家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基准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数据,包括医生、护士、助产士在内的非脆弱性国家医护人员密度为41.1人/万人。出生婴儿死亡率,是指婴儿出生后不满周岁死亡人数同出生人数的比率。一般以年度为计算单位,以万分比表示。在婴儿死亡率较高的地方,可用百分比表示。出生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居民健康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3基于国际视角医改效果实证分析

以金砖国家为样本,分城乡列明相关数据,就法定医保覆盖范围缺口率、医疗费用自负率、医疗筹资缺口率、医护专业人员缺口率、出生婴儿死亡率等指标与我国进行对比分析,肯定成效,发现差距,以不断提高医改水平。

3.1法定医保覆盖范围缺口率法定医保覆盖范围缺口率是反向指标,指标数据越小,说明医疗保障覆盖的水平越高。反之,法定医保覆盖范围缺口率越大,说明仍然有较多的人口没有被法定医疗保障覆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数据,在五个金砖国家中,中国法定医保覆盖范围缺口率为3.1%,高于巴西与南非,低于俄罗斯与印度,处于中间水平。中国城市的法定医保覆盖范围缺口率为1%,农村的法定医保覆盖范围缺口率为5.1%,说明中国在城乡法定医保覆盖范围上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2医疗费用自负率医疗费用自负率是反向指标,总体认为医疗费用自负率越低,医疗保障水平越高;反之,医疗费用自负率越高,表明医疗保障水平越低。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在五个金砖国家中,中国医疗费用自负率为35.3%,高于巴西、南非和俄罗斯,低于印度,处于中间偏下水平。这表明中国在适当降低医疗费用自负率方面要有较大空间,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3医疗筹资缺口率医疗筹资缺口率是反向指标,如果医疗筹资缺口率低,表明医疗保障水平高;反之,如果医疗筹资缺口率高,表明保障水平低。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在五个金砖国家中,中国医疗筹资缺口率为24.1%,高于巴西与南非,低于印度(俄罗斯的数据不可获取),处于中间偏下水平。这表明中国在医疗筹资方面还存在一定缺口,需要拓宽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逐步缩小筹资缺口。

3.4医护专业人员缺口率医护专业人员缺口率是反向指标,如果医护专业人员缺口率越低,表明医疗保障水平越高;反之,如果医护专业人员缺口率越高,表明医疗保障水平越低。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在五个金砖国家中,中国医护专业人员缺口率为29%,高于巴西、南非和俄罗斯,低于印度,处于中间偏下水平。这表明,中国在医护专业人员供给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5出生婴儿死亡率出生婴儿死亡率是反向指标,如果出生婴儿死亡率越低,表明医疗保障水平越高;反之,如果出生婴儿死亡率越高,表明医疗保障水平越低。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在五个金砖国家中,中国每万名出生婴儿死亡人数为3.7人,高于俄罗斯,低于印度、巴西和南非,处于中间偏上水平。这表明中国在控制出生婴儿死亡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4有关建议

4.1加强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要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全项目覆盖、全生命周期覆盖,需要做好与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有关的医保付费改革、医保智能监控、规范药品流通等工作。

4.2坚持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的筹资模式要确保病患不遭受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风险,需要采用社会保险方式,通过向社会保险基金缴费,使健康人与病患之间共担疾病风险,实现医疗费用统筹支付和预算管理,进而减少病患直接支付的医疗费用。

4.3切实搞好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要优化城乡、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配置,全面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医疗设施设备与医护人员的有效供给,确保治疗规范,疗效提升。

作者:褚福灵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