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疾病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穴位埋线[1]是在针灸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穴位刺激疗法,利用特殊埋线针具,刺入皮肤,植入可降解线体,替代银针,长期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运行,平衡脏腑阴阳,治疗疾病。我们发现一些慢性疾病长期针刺不能耐受,选择穴位埋线治疗较为适宜。选取昭通市昭阳区中医医院职工亚健康或肥胖人群穴位埋线,辨证选穴,特制胶原蛋白线替换银针埋藏于穴位上,利用胶原蛋白线对穴位持续性刺激作用,4~5d进行一次[2]。
1操作规程
穴位埋线疗法适应症广泛,包括内科疾病(肥胖、亚健康状态、气管炎、头痛、失眠、神经衰弱、慢性肠炎、慢性胃炎等),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等),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疳积、惊风、百日咳、便秘、夜啼等)。操作时患者不宜过饥、过饱,选择无慢性严重性疾病、穴位局部皮肤疾患及出血性疾病,避开月经期,妊娠期;在室内光线明亮、温度适宜环境下,医者清洁手部,佩戴术帽套、口罩,患者着宽松衣物,向患者清楚交代注意事项,取合适体位,根据病情辨证选穴,消毒局部皮肤,穿线,埋入皮肤0.5~1cm。操作结束,休息15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埋线局部3d内不能接触水,尽量避免洗浴;局部穴位痛、痒、皮下出血、瘀青、肿胀等,可用75%酒精棉签轻擦;避风寒,调情志;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食辛辣刺激、海鲜、羊肉等食品;埋线后果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回院处理。
2典型病例
2.1腰椎间盘突出[3]-腰痛(气滞血瘀)某女,45岁,专业技术人员。2016-07-20初诊。腰部酸痛伴右下肢胀痛4年余。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疼痛呈酸胀刺痛,伴右下肢牵扯痛,活动尚可,弯腰及行走时疼痛加重,右下肢外侧及腹股沟部疼痛不适明显,2年前针灸推拿治疗病情稍好转。3d前因快速行走后腰部及右下肢酸痛不适加重。刻诊:腰部疼痛,疼痛呈酸胀刺痛,伴右下肢牵扯痛,活动尚可,弯腰及行走时疼痛加重,精神可,纳差,大便3日1行,排便困难,量少,便质干燥,无特殊臭味,便后偶有里急后重感,小便正常,眠可。腰椎退行性病变(L3-L4、L4-L5、L5-S1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受压。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腰痛(气滞血瘀)[4]。治疗:穴位埋线。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肾俞。配穴:环跳、秩边、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利用穴位埋线产生持久的特异性刺激,解除局部肌肉痉挛,舒经通络止痛,消除神经根部水肿,改善病变腰椎微循环及组织营养作用。治疗30d,腰部疼痛明显好转,疼痛呈酸胀刺痛明显减轻,右下肢牵扯痛明显患者,活动尚可,弯腰及行走时疼痛明显好转,右下肢外侧及腹股沟部疼痛明显好转,精神可,纳可,眠可,大便1日1行,排便正常,小便正常。
2.2痛经(气滞血瘀)[6]某女,18岁,学生。2016-07-10初诊。行经小腹疼痛伴下坠感4年余。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经期间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疼痛呈酸胀刺痛,未曾系统治疗。刻诊: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不适,下腹部坠胀感明显,疼痛呈酸胀刺痛,平素月经周期规律,量少,色黯黑夹有血块,质黏稠,二便正常,睡眠可,全腹B超:①左侧卵巢内囊性结构;②子宫、右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③右肾小结石待观察声像;④肝、胆、胰、脾、左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痛经,中医诊断:痛经(气滞血瘀)[7]。穴位埋线,取穴:中极、地机、三阴交、次髎、关元、肾俞、血海。经前3~7d治疗,每月1~2次,按穴位埋线操作规程操作。治疗2个疗程(第2个月经前期),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不适明显缓解,下腹部坠胀感明显减轻,疼痛呈酸胀刺痛减轻,平素月经周期规律,量少,色黯黑夹有血块减少,质黏稠;未见“恶心、呕吐、胸闷、潮热”等症,精神可及饮食可,二便正常,睡眠可。治疗3个疗程(第3个月经前期),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不适明显好转,下腹部坠胀感消失,疼痛呈酸胀刺痛明显减轻,平素月经周期规律,量适中,色黯黑夹有血块明显减少,质年稠;未见“恶心、呕吐、胸闷、潮热”等症,精神可及饮食可,二便正常,睡眠可。
2.3亚健康状态[10]-虚证(气血亏虚)某女,45岁,专业技术人员。2016-08-10初诊。全身疲乏无力4年余,加重1月。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疲乏无力,时有叹息,记忆力减退,健忘,少气懒言,反复易感,胁肋部隐隐作痛,入睡困难,大便稀溏,服中药后稍有缓解,1月前因过度劳累后全身疲乏无力加重,长吁短叹,彻夜难眠。刻诊:四肢乏力,面色淡白,双眼无神,精神欠佳,记忆力减退,健忘,少气懒言,反复易感,眠差,纳差,偶有怕冷、畏风,二便正常,正常心电图,肝功、肾功、性激素六项、甲功八项凝血四项等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亚健康状态。中医诊断:虚证(气血亏虚)。穴位埋线治疗。取穴:膏肓俞、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穴。治疗1个月为1疗程。3个疗程后,四肢乏力症状明显减轻,面色好转,双眼神色正常,记忆力减退明显缓解,反复易感明显缓解,眠可,纳可,病程中偶有怕冷、畏风等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恢复正常,二便正常。
2.4肥胖[12]-胃肠积热某女,28岁,专业技术人员。2016-06-15初诊。形体肥胖5年余。5年前因妊娠分娩后出现形体肥胖,服用减肥药未见明显改变。刻诊:形体肥胖,消谷善饥,大便干燥,肢体沉重,口渴喜饮,时有头晕,咽喉咯痰不爽,眠差,心电图、肝功、肾功、性激素六项、甲功八项、凝血四项等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肥胖,中医诊断:肥胖(胃肠积热)。穴位埋线,主穴:中脘、天枢、水道、曲池、足三里。4个疗程(4个月),体重明显减轻,饮食适量,大便润滑,便质细软,色黄,肢体沉重明显减轻,口渴喜饮明显好转,时有头晕消失,咽喉咯痰不爽消失,眠可,精神可,小便正常。
3结语
穴位埋线[1]通过持续刺激穴位,改善症状,调节机体平衡即可达到治病效果,又能未病先防,突出了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可缩短治疗操作时间,提高就诊率,方便患者,减轻痛苦,深受广大患者的支持与好评,提高患者满意度。穴位埋线仍存在缺点及不足:①缺乏过敏体质患者相应异体蛋白线代替,无法掌握适应症;②许多医疗环境外滥用,形成恶劣影响;③患者自我消毒处理意识差,易导致感染;④患者急于求成,不遵医嘱休息及饮食禁忌,线体不吸收引发硬结及肿块;⑤患者隐瞒相关病史,导致医生误判,难以准确辨证取穴。穴位埋线治疗属针灸治疗延伸,既能补充针灸的长时性,又缩短针灸治疗的耗时性,提高治疗持续性。未来研究重点应完善穴位埋线理论,寻找相应异体蛋白线,减少过敏及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任晓燕,王守东.现代针灸疗法[M].香港:香港亚洲医药出版社,2015:16.
[2]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4,19(12):757-759.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1.
[4]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96.
[5]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7.
[6]黄瑜瑷.痛经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8):115.
[7]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64.
[8]吴意意,王朋,赵吉平.痛经的针灸诊治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9,28(4):279-280.
[9]宋晓琳,王洋,苗纪飞,等.郄穴为主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23例[J].光明中医,2016,31(1):45-46.
[10]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2(11):801-802.
[11]黄帝内经[M].姚春鹏,译.北京:中华书局,2014:69.
[1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4.
作者:徐朴翠a;张远本b;耿春芬c 单位:昭通市昭阳区中医医院:a.针灸推拿科,b.治未病科,c.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