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现状调查范文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现状调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现状调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现状调查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年第10期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改善睡眠质量。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50名和普通病房护理人员50名,将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普通病房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睡眠质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5.98±3.56)分,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与我院普通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总体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较大,应积极采取措施,以减轻工作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睡眠质量;心理压力;工作压力

护理工作是一项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职业,工作任务繁重,而且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承担着更大的工作压力,由于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人员面对危重多变的病情和超负荷的工作量。在整个工作流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流的护理技术,而且需要一直保持工作紧张性,导致护理人员处于高水平的应激状态[1-2],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影响着护理人员包括工作及生活上的各个方面。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关心及关注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特别是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尽管如此,目前,国内对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状况的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旨在研究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的因素,研究应对措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

我院50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其中,女43名,男7名;年龄为23~40岁,平均年龄为(26.2±2.7)岁。随机选取我院普通病房护理人员50名为对照组,其中,女40名,男10名;年龄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5.6±2.1)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一般资料,一部分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该表由Buysse等[3]编制,由刘贤臣等[4]信效度进行验证,此量表包括7个方面(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方面分4个等级,7个方面的总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7分时表示睡眠质量尚可,反之表示睡眠质量差。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后发放问卷并告知参与者调查目的,采用无记名的方式独立填写问卷,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得分(5.98±3.56)分,普通病房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3.24±2.27)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导致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差的原因

(1)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对象通常为不能自理的急危重症患者,患者常常意识不清,护理人员很难与其顺利交流,护理难度大。而且患者病情不稳定,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抢救患者,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下,护理人员常常担心自己出现工作失误,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这种自我加压进一步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导致护理人员夜间无法入睡,出现睡眠质量差的问题[5-6]。

(2)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任务重,但是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我院重症监护室床护比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3~3.5[7],同时在临床工作中不可能人人都能按计划上岗,排除请病假、产后休假以及因身体疾病原因不能从事高强度工作的护理人员后,人手远远不够,同时重症监护室是全封闭式病房,没有护工,护理人员不但承担着护理任务,还要照顾患者生活起居,进一步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科室管理层不得不增加排班数,护理人员经常倒班,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打乱了护理人员的生物钟规律,对人体的正常代谢与身体机能造成影响,导致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产生了巨大的身体及心理压力。

(3)工作环境差。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在慢性疾病及外伤的摧残下,表情冷漠痛苦,精神差,病房气氛压抑,缺少生气与活力,同时重症监护病房常常为封闭式,缺乏空气流通,工作环境憋闷,缺乏生机,给护理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除此之外,监护病房内的各种呼吸支持装置、生命体征监护仪,再加上患者的呻吟声,各种嘈杂的声音充斥着护理人员的耳朵。在这种环境下,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一方面常常极易烦躁易怒,另一面封闭抑郁,心理状态波动极大,造成入睡困难,深睡眠时间短,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并产生恶性循环。

(4)护理工作社会认知度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认识不够全面,护理人员得不到社会甚至是医院管理层应有的重视与理解[9-10],护理人员收入普遍偏低,晋升机会较临床医生甚至医技科室人员少,工作付出多风险大,普通护理人员很难在工作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8]。现如今不可回避的是,全社会仍普遍认为从事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卑微,他们的社会价值未得到应有的认可,认为社会不公平,久而久之产生职业倦怠感,产生睡眠障碍。

(5)医院管理政策缺乏护理针对性。在护理人员的工作生涯中,肯定涉及到晋职称、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考核,但是由于部分医院管理层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护理工作人员的政策针对性,护理人员晋升时需要与临床医生甚至临床医技科室人员竞争,而评委组常常为各临床科室主任,护理人员与之接触较少,护理人员落选的几率较大,且护理人力资源紧张,护理人员外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很少,极大打击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情绪,甚至离职,导致一定的生活及工作压力。

3.2应对措施

(1)完善人力资源分配制度。根据重症监护室实际收治患者数量按床护比配备护理人员,优化护理人员配置,达到合理的床护比。根据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数量、病情及护理工作量优化排班,避免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同时增加男护理人员及护工数量,男护理人员体格优于女性,在患者搬运、翻身等较重的体力劳动时男护理人员的优势非常明显。男护理人员特别适合护理男性患者,特别是隐私部位检查和护理时,避免了护患双方的尴尬。同时男护理人员比女性护理人员更加理性,在遇到突发紧急事件时比女性护理人员更沉着冷静。优化护理人员配置,可以减轻护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

(2)实行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认可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表扬并奖励表现优秀的护理工作者,优先考虑评优评先。提高工资和待遇,关心护理人员的个人家庭生活,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使其安心工作。参考对急诊科及影像科的政策倾向,如特殊岗位补助,争取重症医学科政策支持,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岗位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激励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留职工作[11]。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实现同工同酬,消除护理人员内心的社会不公平感,让护理人员以平和的心态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

(3)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加强护理业务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及各种抢救技能应用的熟练程度,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12]。此外,作为护理管理者,积极与护理人员谈心,科室内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或聚会,增加集体荣誉感,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地评价自我价值,增加自信,积极投入临床护理事业中。

(4)加强政策引导。医院管理层加强政策引导,为护理人员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护理人员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增加职业荣誉感[13],医院应该重视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把医院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晋级、进修政策公平公正化,为护理人员提供职业发展的便利条件,减小护理人员生活与工作中心理压力及工作压力,保证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才可持续发展[14]。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总体水平均处于中等,睡眠质量差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睡眠状况只是护理人员工作状态的一个缩影,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人性化管理,减低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护理队伍,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敏,周莉,秦惠基.护理人员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

[2]田春梅,张素珍,王素枝.临床护理人员情绪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53-54.

[4]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5(2):103-107.

[5]段霞,施雁.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6):1-5.

[6]龚梅恩,刘军,苏程,等.症状自评量表焦虑与抑郁分比值对焦虑症和抑郁症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8,17(11):993-995.

[7]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

[9]史德焕,赵静,刘晓燕.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4):4-7.

[10]戴维蕾.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49-50.

[11]朱桂菊.重症监护室工作环境对护理队伍发展的影响及相应策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2):65-66.

[12]刘宏宇.心脏监护病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2011,19(2):326.

[13]温杏良,吴晓霞,李智.护理人员流失现状调查与管理者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4):571-572.

[14]樊燕明,林敏,曾慧韵,等.聘用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8):2300-2302.

作者:郭杨坤 单位: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