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气压治疗在脑卒并征患者的应用效果范文

论气压治疗在脑卒并征患者的应用效果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气压治疗在脑卒并征患者的应用效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气压治疗在脑卒并征患者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气压治疗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syndrome,SHS)Ⅰ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SH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改良式气压治疗和传统气压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的疼痛评分、手部肿胀程度、上肢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lg-Meyerassessment,FMA)及肩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FMA评分及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FMA评分及ROM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气压治疗有利于减轻SHSⅠ期患者的疼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气压治疗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Syndrome,SHS)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1-3],其发病率约占脑卒中患者的12.5%~70.0%[4],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导致肩、肘、腕、手部肌肉萎缩或畸形等,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及生活质量[5]。SHS临床分为急性期(Ⅰ期)、营养障碍期(Ⅱ期)及萎缩期(Ⅲ期),进入营养障碍期后,其治疗及康复的效果均欠佳[6]。因此,必须尽早对SHS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干预。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科采用改良式气压治疗SHSⅠ期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一科收治的60例SH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2~80岁,平均(60.23±7.51)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7]并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且符合SHSⅠ期患者的诊断标准[8];(2)病程<2周,生命体征较平稳,神志清醒;(3)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患者;(3)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疾患者;(4)外省市无法随访的患者。本研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1.2.1操作前准备60例患者均选用韩国产POWER-Q6000PLUS气压治疗仪,连接电源及接头;嘱患者平卧或坐位于病床上,患肢只着患者服,屏风遮挡,注意保暖;治疗前检查患肢有无破溃等,确保皮肤完整性。1.2.2气压治疗1.2.2.1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课题组设计的分段可调节式充气袖带进行气压治疗。袖带选用耐脏耐用的中性TPU材质,其中腕、前臂及上臂三部分袖带分别采用搭扣设计,可根据患者的上臂周径绑扎袖带,松紧度以可伸入1指为宜;手部为拳击套式充气囊,气囊指端留有小孔用来安装监测探头,袖带及充气囊均通过充气管连接。操作者将SpO2传感探头消毒后连接于患者患肢指端,连接好心电监护仪,调节压力至SpO2显示动脉波形消失,记录压力值;压力模式采用间歇性充气,充气时间为3s,放气时间为20s,治疗时间为20min。同时,增加患者姿势管理方案:调整患侧上肢的姿势,如保持患者直立坐位,防止弓背坐位出现。姿势管理配合气压治疗时进行。1.2.2.2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气压治疗仪配套的一体式可充气袖带进行气压治疗。按照患者体位和承受能力调整压力,设定参数和时间,压力通常维持在20~220mmHg(1mmHg=0.133kPa),依次对患者手、腕、前臂及上臂进行充气,待全部充满后再进行放气。压力模式采用间歇性充气,具体方式及治疗时间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4周疗程结束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疼痛情况、手部的肿胀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情况及肩关节活动范围。(1)患侧上肢疼痛情况: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9]评价患者患侧上肢的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2)患侧手部的肿胀程度:患者将健侧手和患侧手分别伸入灌满2L水的量筒里,水面没及腕横纹处,两手排掉水的体积差值即为患侧手部的肿胀值,重复3次取平均值[10]。(3)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采用上肢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lg-Meyeras-sessment,FMA)[11]进行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分值为0~100分,得分<50为严重运动障碍,100分为功能正常。(4)肩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ROM是指肩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度,使用专用的量角器测量患者健侧和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及外旋的角度,以患者不出现不适或疼痛为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MA评分的比较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手部肿胀程度的比较见表4。治疗前,两组患者手部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部肿胀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ROM的比较见表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O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后伸、外展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3.1改良式气压治疗袖带的作用原理本研究中采用的改良式气压治疗袖带包括三段式袖带、充气管、拳击套式充气囊,监测探头;三段式袖带包括上臂袖带、前臂袖带和手腕袖带,三段式袖带左右两侧的接件用于根据患处的周径调节长度;充气管依次连接三段式袖带,通过充气管对三段式袖带充入空气或者排出空气以调整三段式袖带对患处的压力;拳击套式充气囊位于手部位置且与充气管连接;监测探头置于拳击套式充气囊内并与外部的气压治疗器连接,用于监测患者实时参数以调整向三段式袖带充入或排出空气的量。改良式气压治疗袖带可根据患者患处的周径调整长度,适用于不同患者且不影响充气压力;同时可结合所监测到的实时参数对气压治疗进行调整调整,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

3.2改良式气压治疗的研究意义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卒中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或传导束受限,引起血管运动神经麻痹,从而造成肩胛周和手腕部水肿、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从而引发SHS等并发症的发生[12]。气压治疗具有无创、舒适的特性,患者易于接受。其原理是通过气泵以不同压力对多腔气囊依次从远侧向近侧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从而增加上肢静脉血液加速向心回流;同时加强动脉灌注,从而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达到消肿、改善周围血管功能、促进愈合的功效[13-14]。但是,传统气压治疗的充气及放气方式均未以血流阻断及恢复压力作为依据,也未考虑到患者上肢周径这一个体化因素对气压治疗压力的影响,而且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感知觉状况经常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仅凭患者的主观感觉既缺乏科学性又可能在实际操作中因压力过大对患者的血运或神经功能压迫过紧或过松。基于传统气压治疗存在的不足,本课题组制作了分段可调节式充气袖带,以消除脑卒中后SHS患者上臂周径这一个体化干扰因素,然后将SpO2监测用于患者患肢的血液流变学监测中,以探讨一种最佳的充气、放气方式,促进SHS患者的康复。

3.3改良式气压治疗的优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实施气压治疗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FMA评分及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FMA评分及ROM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与吕晓颖等[15]的气压治疗有利于患肢神经营养和功能活动恢复的结论相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改良式气压应用上臂周径调整臂套以消除个体臂围差异及应用SpO2测定来更好地调整个体对压力的耐受程度有关。

【参考文献】

[4]王茂斌.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80-581.

[5]汪军,崔晓,倪欢欢,等.浮刺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部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4):294-298.

[6]冯怡墨,马素兰.针灸结合红外线穴位照射及康复训练治疗12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5,36(4):195-197.

[7]黄如训,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9-261.

[9]中国康复医学会.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6-37.

[10]李放.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命名、诊断与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565-566.

[11]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43-545.

[12]刘元石,马晓晶,任振家,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受累经筋分布规律总结[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3):1597-1598.

[13]赵玉玺.气压式肢体血液循环促进仪的设计[J].液压与汽动,2006(2):311.

[15]吕晓颖,赵迎娱,孙永新.动静脉泵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3):270-272.

作者:曹凤 张丹丹 杨丽 顾亚萍 詹青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