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极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的疗效分析范文

极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的疗效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极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的疗效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极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极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极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采用无创呼吸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插管有创呼吸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插管PS使用率、肺部感染率、氧疗时间、死亡率以及BPD、NEC、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插管PS使用例率、肺部感染率、氧疗时间、NEC发生率、IVH≥III发生率、PDA发生率、患儿鼻损伤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支持能降低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保证患儿抢救成功率的同时提高极早产儿存活率。

关键词:极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插管;新生儿;发育不良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新生儿出生时容易患有肺透明膜病(HMD)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呼吸系统疾病,并由相关疾病引发呼吸衰竭,需要给予呼吸支持[1]。临床上呼吸支持技术的应用使得早产儿成活率明显提高,但插管式呼吸支持技术容易造成患儿呼吸系统损伤,引发容量伤、压力伤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远期的生存质量[2]。现阶段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呼吸支持技术是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但容易导致腹胀、鼻损伤、气胸等并发症[3]。研究[4]表明,极早产儿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支持治疗能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使用,减少患儿呼吸系统的外部创伤。本文主要探讨极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出生的极早产儿78例。纳入产妇孕周为28~31周,出生体质量≤1000g但<1500g且出生后有自主呼吸的患儿。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呼吸道畸形及感染性疾病等患儿。经医院伦理委员批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78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胎龄(31.9±2.3)周、出生体质量(1873±487)g、RDS(Ⅲ级)10例、产前使用激素29例、胎膜早破22例、母亲年龄(28.4±4.6)岁;对照组:胎龄(31.8±2.2)周、出生体质量(1855±503)g、RDS(Ⅲ级)8例、产前使用激素27例、胎膜早破23例、母亲年龄(27.9±4.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应用早期无创呼吸支持:进入ICU后即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英国EME公司的InfantFlowSystem)或NIP-PV(德尔格Bab-ylog8000),设置通气压力为6~8mmHg。在患儿出生后5h内行心脏彩超检查和胸透,监测患儿的呼吸、心跳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根据患儿的观察指标判断患儿的临床情况,情况好转可停止无创呼吸支持,改行鼻导管小流量氧疗,并视患儿的观察指标表现逐渐停止氧疗。当患儿出现以下情况:(1)频繁呼吸暂停或进行性呼吸困难(6h内>6次,或≥2次的面罩正压通气);(2)动脉血气分析pH<7.20,二氧化碳分压(PaCO2)>60mmHg,氧分压(PaO2)<50mmHg;(3)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0.88,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并运用PS。对照组应用有创呼吸机:进入ICU后,即行气管插管治疗,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气管内滴入PS。患儿出生后5h内行心脏彩超检查和胸透,监测患儿的呼吸、心跳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根据患儿的观察指标判断患儿的临床情况,待病情允许,采用无创呼吸支持过渡,后改用鼻导管小流量吸氧,并根据患儿观察指标表现逐渐停止氧疗。统计两组患儿PS使用率、BPD发生率、气胸、肺部感染率、严重呼吸暂停、鼻损伤、肺炎、NEC发生率、总氧疗时间、死亡率。

1.3观察指标

出生后有呼吸短促,吸气性三凹征,全胸片检查提示有RDS,胸片Ⅰ、Ⅱ级为轻度,Ⅲ、Ⅳ级为重度。持续用氧>28d,根据出院时FiO2分度,重度:FiO2≥30%和(或)需要正压通气;中度:FiO2<30%;轻度:未用氧。IVH≥Ⅲ度:按照Papile分度法[8],Ⅳ度,脑室扩大伴有脑室旁白质损伤或出血性梗死;Ⅲ度,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Ⅱ度,出血进入脑室内;Ⅰ度,单纯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出血伴极少量脑室内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插管

PS使用率、肺部感染率、肺炎、氧疗时间、严重呼吸暂停、死亡率比较实验组插管PS使用数、肺部感染数、氧疗时间分别为16例(41.0%)、5例(12.8%)、(173.2±10.8)h,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9例(100.0%)、17例(43.6%)、(184.0±1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4、9.117,χ2=2.335,P均<0.05)。实验组发生肺炎3例(7.7%)、严重呼吸暂停4例(10.3%)、死亡0例,与对照组的5例(12.8%)、6例(15.4%)、2例(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0.459、2.053,P均>0.05)。

2.2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患儿NEC发生率、ⅣH≥Ⅲ发生率、PDA发生率、鼻损伤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ROP及气胸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

3讨论

VLBWI由于发育不健全,出生后极易患有RDS,导致患儿死亡。临床常用呼吸支持治疗辅助抢救,但PS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都可能造成患儿气管创伤,进而引发肺部感染,加重患儿的呼吸困难[5]。无创呼吸支持采用鼻塞、面罩等方式与呼吸机连接,行正压通气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呼吸支持给患儿造成的创伤[6]。常见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有NIPPV、NCPAP、经鼻高肺容量及流量吸氧,以NCPAP应用最为普遍。应用无创呼吸支持可扩大患儿的肺容量,延长肺泡的通气时间,保持气管和鼻腔的畅通,减少呼吸阻塞和呼吸暂停的发生[7]。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插管PS使用数、肺部感染数、氧疗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早期无创通气呼吸支持治疗能够减少插管PS使用率,进而减少呼吸支持模式对患儿呼吸系统造成的创伤,降低患儿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时高压通气引发肺泡过度扩张、肺泡破裂等长期性损伤的发生率,减少了气压伤和容量伤,进而降低了BPD的发生率。此外,本文结果还显示应用无创通气呼吸支持治疗能有效降低患儿的氧疗时间,患儿应用无创通气能获得充足氧气以保证正常的生命呼吸体征,同时减少插管等有创操作对患儿呼吸系统的进一步创伤,对极早产儿的治疗和抢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果显,示无创呼吸支持治疗能有效降低患儿NEC、PDA、鼻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有研究[8-10]表明,急性肺损伤是BPD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无创呼吸支持治疗减少了插管机械通气对气管的创伤性损伤,降低因此而触发的感染反应和PS的灭活、促炎细胞因子释放,进而减少了气管的免疫性损伤、肺部毛细支气管上皮损伤及肺泡萎陷。有创呼吸支持会对患儿的鼻腔和气管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创伤,引发患儿的免疫反应,并可能引发患儿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免疫疾病,进而引发NEC、气胸等并发症。无创呼吸支持能降低器械对患儿呼吸系统的破坏,从而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支持能降低新生儿VLB-WI有创机械通气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保证患儿抢救成功率的同时提高极早产儿存活率。

参考文献

[1]王柱,高薇薇,陈佳等.两种无创呼吸支持法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17,32(4):269-273.

[2]茹喜芳,王颖,谢生勇等.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及随访情况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2):100-104.

[3]张涛,高薇薇,陈佳等.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7,32(2):96-99.

[4]娄五斌,张卫星.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比较[J].广东医学,2017,38(13):2037-2040.

[5]吴杰斌,周彬,翟敬芳等.不同无创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呼吸支持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3):383-387.

[6]张涛,高薇薇,陈佳等.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拔管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2):38-41.

[7]王陈红,施丽萍,马晓路等.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3):177-181. 

作者:冯小妹 姚大洲 蔡浩 单位:文昌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