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复探索范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复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复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复探索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6年第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32例诊断为CHF并至少随访1年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和生化资料,并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测。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CHF患者心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232例患者中56例患者心功能恢复,176例患者心功能未恢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较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更易恢复(P<0.05),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预后良好。与体质量正常或过轻患者相比,体质量指数(BMI)较高的CHF患者心功能更易恢复(P<0.05)。心功能恢复患者基础心率偏快,β受体阻滞剂耐受剂量较大,药物治疗后心率下降较明显(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心功能恢复与CHF病因(OR=1.322,95%CI:1.256~1.392,P=0.04)和β受体阻滞剂剂量(OR=2.483,95%CI:2.359~2.614,P<0.001)相关。结论:CHF病因和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与CHF患者心功能恢复相关,BMI及基础心率较高患者心功能易于恢复。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恢复;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3]。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使部分CHF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至正常水平,预后明显改善[4]。本研究探讨影响CHF患者心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以期对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老年病科明确诊断为CHF的244例患者,各例患者符合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成人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具有CHF的症状和体征,超声心动图证实LVEF≤45%,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或三个月内曾发生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脏病未经手术矫正者、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心肌炎、未控制的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CHF再入院以及心脏移植。所有患者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其中12例患者失访,最终232例患者入组,平均随访(34.53±15.34)个月。

1.2研究方法

患者完善常规及生化检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改良Simpson法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计算LVEF。各项指标均取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心功能恢复定义为无明显CHF临床症状,LVEF≥55%,左心室大小恢复正常(LVEDV<56mm,LVESV<37mm),且至少随访1年无心脏再扩大及心功能降低。根据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未恢复组和恢复组,各组根据CHF发病原因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及围生期心肌病亚组。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行正态分析后,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进行对数交换。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变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用以评估影响心功能恢复的因素。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特征

232例患者中,176例患者心功能未恢复(未恢复组),56例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完全改善(恢复组)。恢复组平均年龄小于未恢复组,两组间炎症因子、电解质、血脂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两组间性别、基础疾病情况(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用药无显著差异,见表1。两组间治疗前超声心动图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恢复组LAD、LVEDV、LVESV、LVE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与未恢复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均<0.05);未恢复组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见表2。随访期间,恢复组无终点事件发生,未恢复组5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行心脏移植。本研究入组患者中,有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12例,另有6例女性患者为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随访过程中,所有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恢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有14例心功能恢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有36例心功能恢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较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更易恢复(P<0.05)。

2.2体质量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根据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析,随访期中87例体质量过重或肥胖(BMI≥25)患者中,29例心功能恢复,145例体质量正常或过轻(BMI<25)患者中,27例心功能恢复,体质量过重或肥胖患者较体质量正常或过轻患者心功能更易恢复(P<0.05)。

2.3心率和相关药物治疗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恢复组基础心率较未恢复组偏快[(80.74±15.31)次/min对(72.48±9.79)次/min,P<0.001],药物治疗后恢复组心率明显下降[(64.38±5.42)次/min对(80.74±15.31)次/min,P<0.001],但恢复组与未恢复组[(67.38±11.95)次/min]间治疗后心率无统计学差异。绝大部分入组患者规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恢复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平均剂量较未恢复组高[美托洛尔缓释片(93.58±46.27)mg对(46.55±7.27)mg,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与体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P=0.034,r=0.2)。

2.4心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舒张压、心率、CHF病因、BMI及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与心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P均<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心功能恢复与CHF病因(扩张型心肌病对缺血性心肌病,OR=1.322,95%CI:1.256~1.392,P=0.04)和β受体阻滞剂剂量(OR=2.483,95%CI:2.359~2.614,P<0.001)相关。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心功能恢复的CHF患者平均年龄较低,基础生化指标优于心功能未恢复甚至恶化的患者,尤其是电解质、血脂、炎症因子等,这些与以往的报道一致[6-9]。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是引起CHF的主要原因,但两者的发病机制与诊疗不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通常存在心肌缺血或不可逆心肌损伤,心肌重构后难以恢复,常规的药物治疗常不足以改善CHF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较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更大。我们发现体质量过重或肥胖更利于心功能恢复,这与以往认为肥胖患者预后更差相悖,可能有以下解释。

(1)体质量增加使患者心功能负担加重、临床症状出现早,促使患者及时诊治;相反,体质量正常或过轻患者因病程长,且部分已进入恶液质状态,药物耐受性差,预后较差。

(2)本研究中体质量偏高者大多数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规范治疗下,体质量增加使患者药物耐受剂量(例如β受体阻滞剂)也相应增加,治疗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3)体质量增加伴随神经内分泌代谢、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10-11]。以往的研究表明,心率增快可增加心血管死亡率[12-13]。本研究中,心功能恢复组患者治疗前基础心率偏快,但治疗后心率下降明显,提示药物治疗可使患者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得到有效抑制。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对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重构有明显的作用,可使CHF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本研究显示,CHF患者心功能恢复与心力衰竭的病因及β受体阻滞剂剂量明显相关。另外,体质量增加及基础心室率较快的CHF患者心功能易于恢复。虽然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尤其是心功能恢复的患者),但结果提示了部分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恢复的潜在因素,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6):624-632.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作者:任妍 张凤如 吴方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老年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