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摘要:
查阅相关文献,从体内研究和体外研究两大方面对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着重阐述了针灸引起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的内在机制,以期对针灸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
针灸;骨质疏松症;综述
针灸对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已被证实。研究人员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期望了解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但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方向多样,研究成果分布零散,对今后针灸治疗机制的研究造成了一定障碍。为此,笔者查阅了近些年关于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就针灸对骨代谢一系列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和意义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机制的研究提供帮助,为针灸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体内研究
1.1针灸对内分泌的影响
康轶鑫等[1]综述针灸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发现,针灸对血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雌二醇(E2)、睾酮(T)、生长激素(GH)、降钙素(CT)水平,同时能降低大鼠体内甲状旁腺素(PTH)的含量。该系列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轴来实现的,即针灸通过调整内源性功能和物质的含量,进而影响骨代谢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以此影响从中枢到外周的各级物质水平,达到缓解骨质疏松的目的。魏玉芳等[2]研究表明,针灸对雌激素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低也能升高雌激素的水平。
1.2针灸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晶等[3]研究针灸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可知,针灸可提高大鼠血清钙(Ca)、磷(P)、骨钙素(BGP)的水平。沈鹤军等[4]研究针药结合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BMD)、骨含量(BMC)及组织形态影响的研究发现,针药结合能提高大鼠体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同时,张红石等[5]研究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形态计量学影响的研究可知,该针法能降低大鼠尿中脱氧吡啶啉、尿钙/肌酐(Ca/Cr)、尿羟脯氨酸/肌酐(HOP/Cr)的含量。该研究表明,针灸既能促进大鼠的骨形成,同时也能抑制其骨吸收,从而使机体处于骨形成大于骨吸收的正平衡状态,达到延缓大鼠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效果。
1.3针灸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周晓莉等[6]研究“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表明,该针法能够提高实验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王华等[7]研究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发现,针灸治疗该模型大鼠可降低体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8-9]。总结上述实验结果发现,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相关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改善骨代谢负平衡状态,降低骨的转换率。同时也通过调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1.4针灸对骨矿物、有机物和BMD的影响
沈鹤军等[4]研究结果表明,针灸能显著促使成骨细胞内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提高骨基质中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进而增强骨骼的弹性和韧性,加强骨骼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此达到增强骨骼抗外力的能力,降低临床上外力致骨折的危险性。同时针灸可以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控机体内微观物质的变化,如通过升高BMD水平,进而改善骨的形态学超微结构,从而达到抗骨质疏松的效果。
1.5针灸对骨结构的影响
吴明霞等[10]一系列研究骨结构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骨骼骨基质密度深浅不一,骨纤维排列稀疏,骨胶纤维排列紊乱,骨细胞核固缩,胞膜破坏,胞质结构不清,骨陷窝明显扩大,絮状物增多,嗜锇板层增厚,衰变带较粗。但针灸可使股骨髓腔面积扩大的程度减弱,抑制股骨近1/3矿盐的丢失;椎骨密度、载荷和刚度增加;多数区域骨基质密度均匀,少数区域骨胶纤维较稀疏,粗细不一;骨基质中较幼稚的骨细胞明显增多,其核较大,胞质内见较多粗面内质网,成骨细胞略增多,周围有类骨质生成。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艾灸具有延缓去卵巢大鼠骨丢失、改善骨强度和超微结构的作用。
1.6针灸对生物力学的影响
刘存志等[11]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能升高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最大挠度、弹性扰度、最大应力等参数,能够升高大鼠腰椎后突指数、骶骨倾斜角等骨性物理量。李晶等[12]采用结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分析得出针法结合推拿法是通过良性应力作用调整骨质的生物力学结构,且其效果明显优于服用碳酸钙。
1.7针灸对骨代谢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针灸研究人员借助蛋白、基因检测技术来验证针灸疗效,使针灸的疗效更具说服力。葛伟等[13]研究发现,针刺能够增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上调小肠黏膜CaBP-D9K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此来增强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针灸可通过降低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M-CSFmRNA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达到减缓骨吸收的作用。以上研究都注重基因和蛋白等微观物质的表达,着重信息表达的完整过程,以此深化了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并将研究步伐更推进了一步。
1.8针灸对骨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针灸对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范怀玲等[14]研究表明,针灸能够通过上调成骨细胞内Wnt3α,β-catenin,Runx2的表达,以此来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对骨代谢进行调节,最终达到影响骨形成和增强骨骼强度的效果。黄永南[15]的研究结果表明,针灸能够增强成骨细胞内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mR-NA的表达,升高RANKLmRNA的表达,进而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OPG通过与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竞争结合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阻止破骨细胞的生成,从而达到阻止骨吸收的作用;通过升高OPG/RANKL的比值,调节OPG-RANKL-RANK,达到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拮抗骨吸收的作用。因此,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的靶向作用已成为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新手段。
2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体外研究
该种类型的研究方法结合了20多年流行的针灸血清研究[16]的方法,所谓针灸血清研究是将针灸治疗疾病后制备的血清加入到离体细胞、组织、器官内,在体外直接观察指标变化,有效地避免了机体内微环境对实验研究指标的影响,促使研究环境的单一性,也便于观察的直观性。为此,针灸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疾病的实验室研究。其中,针灸骨质疏松症的血清研究也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赵英侠等[17]研究针灸血清对破骨细胞数目的影响发现,模型大鼠破骨细胞耐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加入针刺血清后能够减少模型大鼠破骨细胞TRAP细胞数,以此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目,从而降低其骨吸收能力,减少骨组织破坏。由此看来,针灸血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取得的结果甚是微少。为此,研究人员应加紧步伐,期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成果,更好地改善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多发、危害大的紧张局面。
3结语
笔者总结近些年研究成果发现,研究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并落实。
1)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针对以往实验研究中没有涉及的具体环节设计实验项目并进行探索,而不是一味地重复测量相同指标;
2)近几年不断有从分子水平、信号转导方面来探索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内在机制研究,笔者认为以后的研究应该紧跟步伐,不断深入探索,为今后能更精准地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3)随着国际上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我们的研究应该借助该技术,由原来比较粗糙的研究指标逐步过渡到精细的基因探索,以期从不同环节关键物质的基因水平改变来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本质原因,从而指导针灸的临床治疗;
4)随着探索步伐的深入,针灸血清研究[18]的兴起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研究者应该将研究重点转移到针灸血清研究结合骨细胞信号通路OPG-RANKL-RANK方面,在体外单一环境下探索针灸血清对OPG、RANKL、RANK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康轶鑫,王道全,刘忠厚.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72-79.
[2]魏玉芳,刘钰林,张姗红,等.针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雌激素及骨密度作用的研究[J].针刺研究,2007,32(1):38-41.
[3]李晶,武峻艳,王慧明,等.针灸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827-1830.
[4]沈鹤军,景涛.针药结合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BMC、BMD及组织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4):67-68.
[5]张红石,高颖,杨晓慧,等.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形态计量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26-28.
[6]周晓莉,鲍圣涌,刘品莉,等.“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J].山西中医,2012,28(10):43-46.
[7]王华,鲍圣涌,周晓莉.“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及雌二醇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0):28.
[8]鲍圣涌,王华,王彦春,等.“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骨保护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6,31(3):78-82.
[9]鲍圣涌,王华,阎德文,等.“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9):619-623.
[10]吴明霞,周琳瑛,陈文列,等.针灸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强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8(18):3546-3547.
[11]刘存志,张雪竹,于建春,等.针刺对快速老化骨质疏松模型小鼠SAMP6骨生物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3):137-138.
[12]李晶,王艳,王慧明,等.针灸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41-42.
[13]葛伟,唐曦,欧阳钢,等.电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肠黏膜钙结合蛋白-D9k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5(11):914-917.
[14]范怀玲,纪峰,林莺,等.电针“关元”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Wnt信号通路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40(2):87-93.
[15]黄永南.“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密度、免疫球蛋白及RANKL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8.
[16]王宇,杨永清,陈汉平,等.“针灸血清”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12-15.
[17]赵英侠,王静,秦逸人,等.针刺血清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数目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27(7):521-524.
[18]贺静,于建春.针灸血清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4,34(10):1042-1046.
作者:浪万英 宋亚文 王亚军 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