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医药颈动脉易损斑块研究范文

中医药颈动脉易损斑块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药颈动脉易损斑块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医药颈动脉易损斑块研究

1治疗方药

1.1单味中药刘氏等[11]研究表明,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可使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显著减小,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与抑制剂-1比值显著降低,有助于稳定斑块。刘氏等[12]发现,清热活血解毒药大黄具有抑制及稳定斑块的作用。熊氏等[13]运用葛根提取物(葛根素)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伴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能调节免疫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1.2自拟方幺氏等[14]运用清热活血加养阴法治疗150例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药物由连翘、金银花、石斛、玄参、牛膝、当归、甘草组成。结果表明,此方可有效提高脂联素水平而达到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及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陈氏等[15]将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58例患者随机均分2组,治疗组在降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汤(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生地黄、丹参、红花、桃仁、葛根、甘草),结果益气活血汤抗动脉硬化疗效显著,能有效消退动脉硬化斑块。赵氏等[16]运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8例,处方含黄芪、当归、丹参、川芎、法半夏、石菖蒲、瓜蒌、陈皮、茯苓、地龙、炙甘草,结果显示此方治疗CAS安全有效。陈氏等[17]治疗CAS遵“标本同治、重在祛邪”原则,基础方药用:水蛭、丹参、郁金、黄芪、制何首乌、葛根,标本兼顾,攻邪为主,攻补兼施,以达痰散瘀化、脉络通畅、肾气充足目的。李氏等[18]以自拟益肾活血化痰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获得满意效果,方由制何首乌、女贞子、法半夏、丹参、水蛭、瓜蒌组成,具有益肾活血化痰之功。王氏等[19]自拟补肾汤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4例,方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龟甲、制何首乌、淫羊藿、肉苁蓉、当归、赤芍组成,结果表明,补肾汤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抑制颈动脉硬化。

1.3古方应用近年来用于颈动脉易损斑块治疗的经典方有半夏白术天麻汤、大黄䗪虫丸、补阳还五汤、葛根芩连汤、黄连解毒汤、四妙勇安汤、五虫散、抵当汤等。高氏等[20]运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患者35例,结果临床治愈28例,显效7例,全部有效。梁氏等[21]发现,补阳还五汤对颈动脉软斑块具有一定的消斑作用。郝氏等[22]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CAS火热证,临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张氏等[23]运用加味抵当汤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结果治疗3、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稳定斑块数量增加。杜氏等[24]运用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5例,随诊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氏等[25]运用加味五虫散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结果显效4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6.4%。

2作用机制研究

2.1对血脂水平的影响王氏等[26]研究了痰瘀同治方(人参、桂枝、丹参、川芎、山楂、泽泻、红曲、黄连、栀子)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干预,结果显示此方可不同程度降低血脂水平。梁氏等[10]研究发现,稳消颗粒(水蛭、丹参、赤芍、法半夏、石菖蒲、胆南星、牡丹皮、黄芩)可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紊乱。邓氏等[27]运用软坚散结方(鳖甲、三棱、莪术、枳实、制胆南星、石斛)可有效降低血脂,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盛氏等[28]研究发现,清热中药(穿心莲、黄芩、知母、牡丹皮和青蒿)可明显降低脂质中心面积。

2.2对炎症反应的影响霍氏等[29-30]研究了稳消方(水蛭、地龙、丹参、牡丹皮、郁金、半夏)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稳消颗粒可抑制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有益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防治与稳定。黄氏等[31]研究发现,导痰汤可有效抑制颈动脉硬化家兔血管内皮细胞中ICAM-1和p38的表达。

2.3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杨氏等[32]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能改善颈动脉软斑块患者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黏度。丁氏等[33]研究发现,加味五虫散(黄芪、丹参、全蝎、地龙、水蛭、土鳖虫、蜈蚣)可以使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王氏等[19]自拟补肾汤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4例,结果显示,此方可以改善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3小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足之处在于:①辨证分型没有明确的指标,相关方剂的运用主要根据医者自己的临床经验;②研究对象不具体,样本量相对较小,缺乏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的范围相对较窄;③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研究不够透彻。因此,中医药虽在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方面具有优势,但仍需进一步透彻研究,才能推动中医药干预易损斑块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琬越霍清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