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健康教育与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本研究相关标准将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就诊时接受常规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焦虑自评表(SAS)得分、抑郁自评表(SDS)得分、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表(DSQL)分值,并随访一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症知识得分、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更接近正常值;干预后观察组SDS、SAS、DSQL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同时能有效干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患者身心健康均有帮助。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糖尿病;健康状态
糖尿病是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缺陷、胰岛素抵抗而导致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共同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糖,若没能有效、及时地控制血糖,可导致机体免疫能力减弱,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发现,糖尿病患者中高达70%~80%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病变包括糖尿病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微血管病变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脑血管病变等[1-2]。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改善患者健康状态、延长寿命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糖尿病为终身疾病,患者需要终身与该病抗争,因此长期有效控制血糖成为难题。影响患者血糖水平的因素较多,但主要与患者行为有关,例如生活起居不规律、饮食不合理、用药依从性差、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等,因此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本研究分析了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本研究各项标准
纳入标准[3-4]:(1)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相关标准及《内科学》第八版相关标准:空腹状态下静脉全血血糖浓度≥6.1mmol/L,静脉血浆血糖浓度≥7.0mmol/L,毛细血管全血血糖≥6.1mmol/L;或糖耐量实验2小时后静脉全血血糖≥10.0mmol/L,静脉血浆≥11.1mmol/L,毛细血管全血≥11.01mmol/L。(2)病程≥0.5年。(3)年龄≥18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无阅读能力、意识不清、其他严重病变。根据以上标准于2016年10月—2017年1月将笔者所在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42~72岁,平均(63.12±6.12)岁;病程1~13年,平均(6.01±0.56)年;文化水平:小学8例,初中21例,高中15例,大学及以上6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1~70岁,平均(62.64±5.13)岁;病程2~12年,平均(5.97±0.62)年;文化水平:小学10例,初中23例,高中13例,大学及以上4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1.2方法对照组
患者在就诊时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包括用药方法、剂量、次数,戒烟禁酒,控制食盐和糖的使用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及糖尿病相关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为观察组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教育的途径包括上门访问、社区讲座、宣传手册发放、微信群干预等。其中上门访问主要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进行,对其面对面进行教育,使其积极面对治疗;社区讲座为每两周一次,共开展3次;建立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邀请患者加入,并在公众号上推送每日糖尿病知识及并发症预防讲解内容,通过每日阅读微信群患者聊天记录来了解患者最新情况和问题,及时解决。制订健康教育内容:(1)采用视频、文字、图片、口述等方式讲解糖尿病发病原因及治疗现状,告知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危害,指导其通过多种途径积极预防糖尿病。(2)告知患者饮食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使其了解高盐类、高糖类、高脂肪类食物对糖尿病本身及对患者心脑血管的影响,使其坚持从饮食上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3)告知患者规律性运动的意义以及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法,告知运动期间的注意事项。(4)加强用药意识管理,使其认识长期正确用药对血糖的干预作用以及不良用药的危害。
1.2.2护理干预(1)规范饮食习惯,一日三餐能量按全天摄入能量的1/5、2/5、2/5控制,或三餐均按1/3控制;饮食结构以平衡合理的膳食结构、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禁止食用糖类食物以及海鲜、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具体饮食结构需要根据患者饮食喜好、血糖控制情况等酌情调整,为每位患者制订个性饮食计划。(2)通过运动增强体质,指导患者长期进行规律性有氧运动,包括健身操、骑自行车、步行等,运动坚持适量、循序渐进、定时的原则;在餐后1小时进行合理运动,以有效控制血糖[5]。(3)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减少剂量、更改用药时间;注射胰岛素患者不能以一个部位长期作为注射点,在两天内不能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发放用药记录卡,每次用药患者在上面记录用药情况,对未按医嘱用药的患者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嘱患者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监测水平指导用药量,防止低血糖发生。(4)糖尿病足、低血糖等并发症的预防。加大对高龄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加强随访,了解其病情;指导患者穿通气性好的软垫鞋,保持鞋袜干燥洁净;可使用中药鞋垫或中药足浴;预防皮肤破损,一旦破损应及时正确处理,预防溃疡、感染。(5)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使其倾诉心中所想,分析其心理状态,找出焦虑、抑郁的原因并给予处理,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
1.3观察指标
采用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由院内专业人员制订并组织调查,主要分为基本信息、病症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健康需求调查四部分,本研究结果只统计病症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分值,信度、效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1。其中病症知识涉及患者对空腹血糖、尿常规、胰岛素、并发症的认知(合计最高4分)和对糖尿病诱发因素的认知(最高4分),典型症状的认知(最高4分),危害认知(最高4分),低血糖症状认知(最高4分),总分0~20分。自我管理能力评估包括低血糖预防和处理办法(最高4分)、糖尿病病情加重预防办法(最高4分)、饮食习惯(最高4分)、运动干预(最高3分)、心理干预(最高4分)、降糖药使用(最高2分)、胰岛素使用(最高2分)、血糖监测行为(最高2分),总分最高25分。生存质量:使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表(DSQL)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包括满意程度(15项)、影响程度(20项)、糖尿病相关忧虑程度(4项)、家庭和社会及职业相关忧虑程度(7项),分别为15~75分、20~100分、4~20分、7~35分,共4个维度、46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分值越高则生存质量越低。记录两组干预前后SDS(50分及以上为阳性)得分、SAS(50分及以上为阳性)得分、DSQL得分。随访一年,统计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病症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分值均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更接近正常值。见表2。
2.3干预前后两组心理健康、生存质量评估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分值、SAS分值及DSQL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得分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2.4随访一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发生1例神经炎、1例肾功能障碍,合计2例(4.00%);对照组发生1例糖尿病足、1例眼底病变、2例神经炎、2例肾功能障碍、1例低血糖,合计7例(1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137)。
3讨论
3.1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干预的必要性
糖尿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为慢性终身疾病,通常无须住院治疗,是社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其并发症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保持相对健康状态对患者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与其个人行为认知密切相关,例如饮食中糖分摄入过多,包括水果、面、米等,暴饮暴食、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等均是糖尿病危险因素;患者对糖尿病危险因素、并发症预防方法等认识缺乏,导致其行为不良,对病情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纠正其认知和不良行为,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此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最接近社区糖尿病的机构,需要充分发挥其卫生宣教和护理作用,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和护理能监管患者行为及病情,对控制社区糖尿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发现收效良好,下面进行分析。
3.2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病症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疾病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或有效阻止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核心在于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纠正错误认知,树立健康生活观念,从而改变患者行为及生活方式[6]。本研究中健康教育对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包括:(1)健康教育的效果与健康教育方式密切相关。本研究中的健康教育采用社区讲座、宣传手册发放、上门访问及微信干预等多种方式进行,具有多元化、人性化、生动化等优势。上门访问用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以及行动不便的高龄患者,能体现医护人员对患者健康的重视,患者乐于接受;微信干预能通过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多种信息进行,每日上传糖尿病及并发症护理知识,方便所有患者阅读和理解,同时也可以辅助医护人员通过视频和图片了解患者皮肤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征兆,积极干预。(2)健康教育内容涵盖疾病及并发症相关知识、饮食、运动、用药管理,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干预后,观察组病症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
3.3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能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包括:(1)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知识,使其将知识用于生活,学会自己检测血糖,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以免血糖明显波动[7]。(2)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肥胖程度、饮食习惯,合理规划每餐能量摄入比例及饮食结构,为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方案,通过饮食干预降低血糖水平。通过制订运动计划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并调节血糖水平,例如通过餐后1小时运动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通过加强患者用药管理,使其正确注射药物、口服药物,并使用药物记录卡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8]。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较对照组低(P<0.05)。
3.4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并发症
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患者健康程度的影响包括:(1)通过指导低血糖、糖尿病并发症的具体预防方法,使患者有效预防并发症。本研究中观察组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4.00%)较对照组(14.00%)低(P<0.05)。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发症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干预后,观察组SDS、SAS分值及DSAL分值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2)通过心理干预能及时了解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对症分析并进行心理引导,联合家属进行精神支持,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这也是观察组患者SDS、SAS分值降低的重要原因[9]。(3)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病症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能解决因为对疾病了解不够、对自己护理能力没有足够信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能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进行自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10]。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与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等有关,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病症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护理干预可加强其血糖控制水平、缓解不良情绪,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使其长期保持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黄海玲,陈小敏,曹结芳,等.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20-23.
[3]刘晓梅,黄亚川,王小娟,等.对糖尿病合并烧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33-34.
[4]黄丽芬.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80-83.
[5]徐向静,杨娟,李小峰,等.应用看图对话工具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58-60,68.
[7]安秀丽,张莉,梁丽娜,等.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支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3054-3056.
[8]张振宇,宋振兰,迟俊涛,等.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2):1733-1737.
[9]孙秋英,金小龙,金琳,等.规范化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5):1930-1933.
[10]张玉枝,王丽,曹莎,等.持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406-409.
作者:刘兰 李玲 单位:山丹县计划生育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