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风康复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中风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取本院接诊的68例中风康复期患者。按照接诊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为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4,P=0.006);两组患者护理前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S、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中风康复期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对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有明显效果,还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中风;康复期;心理护理
中风是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语言謇涩、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具有非常高的病残率与病死率[1]。中风对患者危害性非常大,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数量持续性上升,提高了中风发病率。中风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临床研究发现,中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对其后期治疗与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康复期的中风患者,负性心理严重时会对患者康复效果产生消极作用。因此,为康复期的中风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中风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活动实施时间段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取该时间段本院接诊的中风康复期患者68例。按照接诊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数量都为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18∶16,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9.20±6.20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19∶15,患者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9.90±5.90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类基础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可进行比较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被诊断为脑中风,符合脑中风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处于康复期;③均存在完整的临床资料,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的脑血管疾病;②因其他原因而导致的肢体症状或神经功能症状;③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即实施常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卧位,加强日常皮肤护理,定期清理口腔,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中风患者容易出现抗拒、自闭等心理状态,甚至还会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以冷漠和敌意的态度面对周围世界。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真诚的心,从各个不同的细节去打动患者,促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以此建立信任和信赖的关系,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关系,实现良好的沟通。尤其是患者主动询问自身病情的时候,护理人员不可对其有隐瞒,且不可为讨好患者虚报病情,要以正确心态建立关系,向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以必要的耐心向患者说明中风产生的原因和治疗、调养与康复,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促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更全面和真实的了解。同时让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对其病情康复的重要性,唯有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才可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负面情绪[2]。②差异性心理表现护理方式不同:不同中风患者的心理表现并不相同,部分患者有一种心理表现,也有患者是另外一种心理状态,有的患者可能有着多种不同的心理表现。因此,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期间,应注意不同患者心理护理方式也不同,应区别对待。而这需要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时候正确引导患者看待自身病情,不可盲目夸大,也不宜过分压低,对于不同心理反应的患者需予以相应的关心与安慰,消除患者孤独无助的负面情绪,尽可能让患者不要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3]。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中,参与对患者身心康复护理,予以患者关心,采用包容和耐心逐渐改变、消除患者的各类问题与焦虑,促使患者能够感受到身边的温暖,消除负面心理。如患者康复训练效果不明显,从而出现不耐烦、怀疑的情况,护理人员应不断予以暗示,促使患者了解到自身病情正在逐渐好转,主要是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利用语言让患者了解自身情况变化[4]。③劝导患者坚持锻炼:大部分中风患者因自身病情产生恐惧,甚至对未来有迷茫与绝望而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致使其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不会完成相关的康复锻炼。此时护理人员应采取适当的心理引导方式让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患者依赖性,促使患者认识到自身价值,不可自暴自弃,调动患者对周围事物的积极性,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平常抬腿、动手与行走等各类锻炼。针对部分语言能力表达缺失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以足够耐心,反复教导,促使患者在反复的训练中正确识记,从简单的字到词组,最后形成句子,并让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在康复锻炼中配合完成[5]。④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对正常人而言,不良生活习惯本就会构成危害,如熬夜、酗酒与抽烟等。中风患者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很容易在病情影响下出现此类不良行为习惯,这不仅不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还会对患者的身心构成伤害。因此,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让患者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帮助患者在了解健康知识的情况下,积极主动配合,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巩固健康康复效果[6]。⑤家属心理护理: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家属的心理状态也比较重要。护理人员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让患者家属产生信心,并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积极鼓励患者[7]。护理人员也可与患者家属多交流沟通,告知其患者恢复情况,以消除家属的焦虑情绪。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采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scale,FMAS),运动功能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运动能力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活动各类数据均经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12%(32例),高于对照组的67.65%(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4,P=0.006)。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S、SDS、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FMAS、SDS与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S、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中风在我国中老年人中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是中风患者康复期非常重要的内容[8]。在中风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时刻注意观察,把握康复时机。中风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状态更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更有助于调动患者积极性,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念[9]。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4.12%,高于对照组的67.65%;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运动功能评分、SDS评分与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S、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针对中风康复期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作用,可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综上所述,为中风康复期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对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有明显效果,还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张宗群,沈亚丽,张丽,等.心理护理综合干预与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1):130-132.
[2]余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应用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7):167-168.
[3]朱春莲.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中心理护理结合康复锻炼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8):203-204.
[4]吕飞飞.综合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22):156-157.
[5]何丽,黎艳.康复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13):265.
[6]聂源辉.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中心理护理结合康复锻炼的应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1):83.
[7]尹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6):78-79.
[8]王艳灵.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20,13(2):191-192.
[9]张萍,王秀娟,李春华.传统护理与心理干预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211-212.
作者:陈梅 陆剑英 陈英 单位:宜兴市中医医院脑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