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中医辨证论治:分4型治疗
1.1寒哮(212例):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嗽,痰少或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可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肢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药用:射干、麻黄、蜜炙甘草各10g,细辛3g,半夏6g,紫菀、款冬花各12g,生姜3片等。每日1剂,水煎服。
1.2肺虚(58例):症见气短声低,动则尤甚,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常自汗畏风,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哮病,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肺固卫。方用玉屏风散加减。药用:黄芪、防风各30g,白术6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5枚等。每日1剂,水煎服。
1.3脾虚(42例):症见平素痰多气短,倦怠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每因饮食不当易诱发哮病,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治宜健脾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陈皮、茯苓、白术各10g,甘草、半夏各6g等。每日1剂,水煎服。
1.4肾虚(56例):症见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质胖嫩苔白,脉象沉细。治宜补肾摄纳。方用金匮肾气丸与七味都气丸加减。药用:熟地黄12g,附子3g,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桂枝、五味子各10g等。每日1剂,水煎服。
2疗效观察
2.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呼吸气促困难,喘息不能平卧,喉中哮鸣声等症状体征消失,随访1年未发病;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发病次数减少,病程缩短;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2.2治疗结果:显效135例,好转21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4.56%。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内科常见病之一,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临床特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内,感邪引发,发作时,痰阻气道,痰气相搏,肺气失于肃降,表现为邪实之证,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俱虚,则在平时表现为正虚之证。大发作时,可见邪实正虚的错杂表现,故辨治原则是根据疾病的新久、已发未发,区别邪正缓急,虚实主次治疗。发时治标,缓则治本,发时以祛邪利肺为主,但要注意证候的寒热,以及寒热相兼,寒热转化是否虚实错杂等情况进行论治和方药调整。哮喘的发生,为宿痰内服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痰气搏击而发出痰鸣气喘声。发作时痰阻气道为主,故治以祛邪治标,豁痰利气。平时正虚为主故治以扶正固本。阴虚者予以滋养,阳虚者予以温补,肺虚者补肺,脾虚者健脾,肾虚者益肾。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天灸的一种。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为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内伏寒邪节气日期,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尤其是在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使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三伏贴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篇》中“春夏养阳”的原则。以清•张璐在《张氏医通》处方作为基本方加减: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麝香、半夏、苏子等。白芥子利气豁痰,温肺散寒,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细辛温肺化饮,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延胡索行血气而利肺气;甘遂苦寒,宣通肺气,促进痰涎排出;麝香芳香开窍,辛温走窜能率药物直达病所。
半夏化痰燥湿理气,具有镇咳作用。生姜辛温,发散风寒,温肺止咳化痰。苏子性能疏泄,温肺开郁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再加上穴位的作用,肺腧、心腧、膈腧宣发经气,祛邪外出,膻中乃气之会穴,宽胸理气,舒展气机;肺主气,肾纳气取肺腧、肾腧补益肺肾之气,天突降逆平喘止哮可以增强止咳化痰的作用,通过贴敷以鼓舞正气,驱散体内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根据年龄及个人耐受程度不同,贴敷时间一般为儿童每次贴1~3h,成人每次贴4~6h。通过中医药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秀珍单位:侯马市人民医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