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健康生活的传播及其媒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核心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核心内容,涉及锻炼行为、饮食习惯、休闲娱乐方式、人际互动、心理调节、精神调养等方面[5]。在锻炼行为上,究竟什么样的锻炼行为才算健康的?这就很值得研究。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可以认为持续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量合理的行为,方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才称得上是健康锻炼行为。有些锻炼强度偏大、锻炼量过大、负荷过重的锻炼行为,非但于健康无益,反而有害!这些锻炼行为怎能列入健康处方,又怎能随意向公众传播?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也颇有讲究。有些人适合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易筋经。有些人则适合选择现代群众体育锻炼项目,如慢跑、游泳、羽毛球、交谊舞、健美操。只有选择了适合自身特点的锻炼项目,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锻炼,才是有益于健康的锻炼行为,才值得推介与传播。饮食习惯、休闲娱乐方式、人际互动也是与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维度。在饮食习惯上,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是合理的、值得推介与传播的?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为什么对健康有害?有节制的均衡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何益处?在休闲娱乐方式上,什么样的休闲娱乐方式是有益于身心健康与精神健康的、值得提倡与传播的?整天呆在电脑前上网抑或通宵达旦地在歌舞厅里唱歌、跳舞算是上乘的休闲娱乐方式吗?在人际互动上,以包容的、善意的心态与人交往互动有助于提高社会适应与变革能力吗?以狭隘的、苛刻的心态与人交往互动会有损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吗?什么样的人际互动方式才最值得称道与传播?从传播者的良知、责任与使命的角度而言,为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传播者当优先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与精神健康的、令人愉悦的、有助于提高社会适应与变革能力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选择适宜的媒介,运用恰当的传播方式,向公众推介与传播。就健康生活方式这一主题而言,时下,值得传播者关注与传播的话题至少包括:如何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健康锻炼计划?健康锻炼行为有益于哪些健康学指标的改善?如何将饮食习惯调整到最佳状态?有节制的均衡的饮食习惯符合普通人的生理机理吗?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对健康有哪些积极效应?如何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与精神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怎样在人际交往中维护健康的心态?如何在人际互动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与变革能力?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健康理念乃是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核心理念。实证研究证实有益于或有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6],都是值得媒介传播与推广的;有悖于或有损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则是不值得媒介传播与推广的。在传播过程中,应突显健康理念,引导公众早日确立健康理念。
2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实践价值
2.1健康学价值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实质上是运用各种媒介向公众传播有价值的健康信息[5]。这无疑有助于增进公众的健康素质水平,使公众知晓维护与促进健康的方式方法,确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科学锻炼,养护身心与精神,切实提高身心健康与精神健康水平。公众掌握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增多后,必然更懂得珍视与维护健康,更注重健康锻炼习惯的养成,更重视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也会更重视预防疾病,更懂得“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并努力践行。即便染疾,也会尝试着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去积极治疗,更有信心与疾病作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公众通过传播媒介掌握的有价值的健康信息增多后,健康意识与健康锻炼观念将普遍增强[7]。为维护并切实促进身心与精神健康,公众平时用作康复保健的时间将增多,这将有益于其健康素质的改善,使得公众去医院诊病与治疗的时间频次明显下降;相应地,花在医疗卫生上的开支将明显减少,这将有助于节约医疗卫生资源,进而显示出可观的健康学与卫生学价值。
2.2教育学价值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不仅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其传播宗旨是为了教育、引导公众更新健康理念,确立新的健康生活方式[8-9]。健康生活方式有效传播的结果,将使该生活方式被公众欣然接纳,使公众更珍爱身心健康与精神健康,更关注健康知识、技能与行为,更自觉地确立“健康第一”、“科学锻炼”、“合理饮食”等理念,更主动地调节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并努力创设健康的社会环境。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成果,依笔者拙见,预计会更多地体现在健康促进的方式方法与策略上。从社会角度而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医院教育将更加注重教育公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教会公众掌握促进身心健康与精神健康的方式方法。从个人角度而言,个人亦将为维护并促进自身健康而选择适合自我的锻炼方式、休闲娱乐方式,合理调节心理与精神压力,使之处于相对完好的状态。
2.3社会学价值社会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的互动以及人的作为对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上[10-12]。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其着眼点是为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质水平,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健康、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在此过程中,卫生部、教育部等国家行政机关将更关注公众健康,出台多种政策与措施维护并促进公众健康,新闻媒体工作人员亦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如解说、评论、演播等),体现出国家行政机关与新闻媒体对公众健康的关爱,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公众的健康水平与预期寿命得以提升与延长,更理解健康之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新闻媒体的宣传策划与积极引导,使得各种传播媒介与公众接触更为密切,公众对媒介的选择性、包容度、接纳力增强,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过程,亦是传播者、受众、媒介密切交流、频繁互动的过程[13-14]。传播者在制定促进健康的策略之前,媒介在制作健康专题节目之前,都会与公众多方互动,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这既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也是一部分人群关爱另一部分人群的社会活动。传播者通过媒介将健康信息、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给公众,一方面使管理者、服务者更好地融入社会,使媒介报道更贴近公众生活实际,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度,另一方面,成功的策划、有效的传播,亦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强彼此合作共创健康美好家园的能力,促进社会朝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2.4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专家研究证实:健康指数每提高1%,国民经济增长率将提高0.05%[3]。而健康指数赖以生成的主体是人的健康素质。由此可推断,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事实上,健康素质是人的诸种素质中最核心的素质[15],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因而人的健康素质的提升必然有助于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传播健康生活方式,从经济层面而言,并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投资,只需巧妙地利用好现有的传播资源[16],将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理念传播给公众即可。公众接纳、采用并践行一段时间后,必将改善其健康素质,切实增进其健康水平。而公众的健康水平从整体层面得以明显提升后,必将有益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增长,从而彰显出引人注目的经济学价值。
3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媒介
当前,传播的媒介日趋多样化。所谓媒介,是指依存于传播、与传播不可分离的一种中介物,即信息传播的渠道[4]。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可供选择的传播渠道亦日趋多样化。
3.1媒介类别之一:大众传播媒介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依然对人们的行为选择与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与本研究相关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杂志、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报纸属于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则属于电子媒介[4]。它们对健康信息的传播各有其特点。以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为例,分述如下。
3.1.1印刷媒介杂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文化生活类杂志可通过开设“健康园地”之类的栏目,介绍采用健康生活方式对健康的积极效应,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途径,力求以简洁的语言向公众传播尽可能丰富的健康信息。例如,《家庭保健》[17]《家庭医生》[18]《大众健康》[19]等杂志,对健康知识与技能的传播曾作过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建议这几种杂志每期都能向公众传播有益的健康资讯。体育学术杂志亦可开设“健康科学研究”之类的学术栏目,向体育教育工作者、健康教育工作者等特定的群体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研究的最新成果。报纸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与杂志一样,具有单向传播的特点,但其传播周期比杂志更短。可通过开设“健康茶座”或“健康集锦”之类的专栏,专门介绍健康生活方式的诸多益处,健康生活方式与普通生活方式的区别,并以实例详加解说,或以漫画连载的形式引导读者仔细解读。例如,《健康报》[20]、《健康文摘报》[21]等报纸,经常报道康复保健与疾病诊疗的妙方,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建议此类报纸加大对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力度。
3.1.2电子媒介电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具有生动形象、画面直观、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且具权威引导性,但受到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目前,各省市电视台都在积极策划,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鉴于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愈来愈大,建议省市电视台开设健康栏目,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或健康学专家、教授为客座主持人,围绕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等问题精心制作节目,努力将该栏目“打造”成品牌栏目。已开设健康栏目的电视台,更应优化栏目制作过程,提高栏目播出质量,以期取得更佳的社会效益。眼下,有几家电视台已在健康传播方面做出了表率。例如,北京电视台开设的《健康北京》栏目[22],已在观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该栏目采用健康大课堂、健康故事等形式,邀请权威专家剖析健康热点问题,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该台还开设了《健康生活》、《健康大智慧》等相关栏目。又如,深圳电视台还专门开辟了体育健康频道[23],全天24小时播出体育与健康类节目。该频道下设体育类栏目与健康休闲类栏目。健康休闲类栏目倡导健康生活理念,设有《健康点点通》、《健康新闻》等板块。广播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即时传播、可随身收听、传播内容不便于听众保存与记忆的特点,也受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对喜欢收听广播节目的人群有较大的影响力。如今,各省市广播电台开设的专业频道愈来愈多,建议增设健康频道,暂不能增设该频道的电台应在节目策划中增设健康栏目,播报健康资讯,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已率先开设健康频道的电台,应创新节目制作内容,力求办成特色频道。例如,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健康之声频道[24],以服务大众身心健康,普及医学科普知识为宗旨,全天24小时播音。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听众的青睐,被誉为“听众生活中的好帮手”。该频道播出的品牌节目包括《健康宝贝》、《中医百草园》、《专家门诊》、《寻医问药》(上午版、晚间版)等,影响力日渐扩大。又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健康频道[25],在健康传播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该频道开设的《心理健康》、《两性健康》、《青春期健康》、《老年健康》等栏目,贴近实际,有利于引导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2媒介类别之二:新媒介新媒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4]。在本研究中,它是指除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外的媒介形态,主要指网络和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4]。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媒介将在未来的信息传播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网络和手机对健康信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各有其特点,以下侧重介绍网络传播的实例。目前,健康传播领域比较引人注目的网站当数《大众健康网》[19]与《健康报网》[20]。《大众健康网》为非盈利公益性网站[19],开设有《健康资讯》、《健康时尚》、《健康体检》、《健康综述》、《养生保健》、《饮食营养》、《常见疾病》、《育儿宝典》等栏目,传播与服务内容涵盖与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多个方面。《健康报网》除了开设与健康知识相关的栏目外[20],还开设了健康报官方微博与专题讲座视频,堪称该网站的“一大亮点”。网友们在微博中可实现与专家的实时互动,交流健康维护与保养经验,转发有价值的健康言论,或是就健康热点话题进行评论。网络视频节目因画面逼真、生动形象而倍受网友关注。据悉,《光明网》卫生频道也开设了健康视频栏目[26],聘请刘光瑞等养生学专家讲解养生保健知识,传播中医文化,也办得颇有特色。当前,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媒介的发展将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4]。手机的发展亦不例外。未来若干年,手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将主要以手机报、手机电视为依托向公众传播最新的健康资讯。例如,《手机健康报》对健康资讯的传播,即颇受业界关注[27]。
3.3媒介类别之三:以人为媒在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以人为媒介的亲身传播看似“老套”,实则有着大众传播媒介与新媒介传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特别是涉及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问题[5],以人为媒介的亲身传播更是不可或缺。亲身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可采取咨询与讨论的形式,也可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还可采取现场演示与指导的形式。比如,对如何促进职场人士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的问题,可聘请心理学或卫生学专家亲临现场,采取咨询与讨论的形式,与职场人士深入交流,反复沟通,直至职场人士完全领悟或豁然开朗为止。对如何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问题,可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大学教授从健康科学的学理层面予以剖析,并结合实验研究的案例详加阐明,力争使大学生率先垂范,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锻炼方法的传授与锻炼行为的指导,则宜采取现场演示与指导的形式。例如,对太极拳套路动作的传授,对八段锦演练功法的传授,对易筋经演练技巧的指导,均须采取口授心传的亲身传播形式。就传播特点而言,与报纸、杂志单向传播的特点不同,以人为媒的亲身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传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可以面对面的交流,实时互动。这也是亲身传播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在传授方法与技术时,双方实时的互动更利于受众学习与掌握。再者,以人为媒的亲身传播必要时也可借助现代传播技术与手段,以期给受众以更深的印象,更易于理解、消化与吸收。比如,传播者在作健康生活方式的专题报告时,可借助幻灯片演示的形式,将专题报告讲解得更精彩,予受众以更鲜明的印象,力求取得更佳的传播效果。综合以上分析,可将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媒介,以图1的形式予以概括。
4结语
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是为了让公众摒弃不良的生活方式,摒弃缺乏健身锻炼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雾、酒精、药物(滥用)的毒害,也是为了引起学者们对健康传播领域若干重要问题的重视与深思。当前的当务之急,应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选择比较适宜的媒介,去传播健康理念与健康生活方式。在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应注重渲染健康理念,倡导终身健康的理念:不论是在少年、青年时期,还是在中年、老年时期,都应牢固树立健康理念,并采取与特定时期相适应的健康生活方式。毕竟,人生不同时期的行为模式是不同的,与之相应,不同时期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模式也是有区别的。因而,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为赢得健康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与干预措施也会有所变化,切忌刻板地简单地套用某一时期健康生活方式的模式与做法。传播者尽心传播,受众坚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之花必定开遍大江南北。
作者:付志华单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