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促进气象事业发展管理意见范文

促进气象事业发展管理意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促进气象事业发展管理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促进气象事业发展管理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国家气象事业、地方气象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气象观测基础,完善气象服务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保障能力。

发展目标。到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测预报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基本实现“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目标。

二、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一)加强综合气象监测网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监测网,进一步提高我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服务能力。根据《市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气〔〕18号)(以下简称《气象规划》),年建成国家一级气象站和当涂县公共气象防灾两基地一中心;完成19个乡镇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任务。

(二)强化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建设。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建立健全天气、气候与气候变化、农业与生态气象、雷电、大气成份等预测预报业务系统。加快预测预报精细化进程,提高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为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三)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以提高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化、实用化、集成化、网络化为目标,建成国内先进的市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可供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系统直接使用的产品,以及供水文、环境、生态、林业、农业等相关业务单位共享的信息产品,实现气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四)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国家、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市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规定》(政办〔〕36号),依托气象业务系统和气象预报信息系统,扩建其信息收集、传输渠道及与之配套的业务系统,增加信息内容;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智能手机接收子系统、预警电子显示屏子系统等,在全国率先建设地市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市、县两级应急移动气象台实施应急监测,建设遍布县区、乡镇、村的电子显示屏防灾预警信号,开展森林火灾、雷电灾害、地质灾害、化学污染、爆发流行病等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现场保障服务,为政府组织救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加强公共气象服务

(一)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公共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实现服务产品的数字化、多媒体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多样化、精细化需求。有关部门和媒体要确保气象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加快建设气象科技服务系统、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系统、城市重大项目建设气象保障系统。

(二)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扩大气象为农业服务的范围。各级政府要组织做好农业气候区划和气候风险区划工作,并利用区划成果科学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相关农业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建设,提升和改造市、县区、乡(镇)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覆盖能力、信息传输能力;完善农业生产气象保障系统,增强气象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保障服务能力。

(三)积极开展交通、旅游气象服务工作。建立内河航运、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和灾害预警系统。开展高速公路道路结冰、降雪、大雾和能见度预报服务,开展内河、湖区水面的大风、大雾预报服务,开展旅游景点晴雨预报服务。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气象部门做好高速公路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气象规划》,实施长江大桥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四)开展公共环境、卫生气象保障服务。加强气象与城市管理、环保、卫生等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对城市交通、城市建设、城市能源、城区空气污染的气象服务工作。建立天气气候变化对环境及疾病发生、发展、传播影响的监测和业务服务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四、大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一)加快人工影响天气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提高作业装备质量,提高作业技术水平,提高作业次数与效益。重点开展抗旱人工增雨、森林防火灭火人工增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人工增雨工作,积极开展蓄水、涵养地下水源、植树造林增雨服务。根据《气象规划》,建设特色人工影响天气基地。

(二)加大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力度。开展气候生态资源动态监测和气候生态灾害预警服务,开展太阳能、风能资源和湿地资源的监测和调查。依法参与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为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气象依据。根据《气象规划》,建设全市若干个气候遥测地面站,建立全市气候资源数据库。

五、健全加快发展气象事业的保障体系

(一)加强气象法制建设和气象行政管理。推进全市气象灾害信息、气象灾害防御等地方性法规建设,将气象法规纳入我市普法计划,切实增强全社会了解气象、认识气象、应用气象的意识和能力。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坚持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的财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县两级财政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统筹安排地方气象事业发展经费,逐步加大对地方气象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三)加快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气象探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气候变化应对、人工影响天气、气象资源和湿地资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市气象科技馆阵地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气象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根据《气象规划》,积极开展风力提水与发电的气候资源利用研究。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发展规划,落实年度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对于发展规划的建设项目,要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各级政府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推进我市气象事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