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促进创建体育强镇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进一步明确建设体育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工作全局,认真贯彻新时期体育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全民健康素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日常业余训练工作,让体育事业发展成果惠及村居民,为全面达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年全市80%以上的完成体育强的创建;到年全市所有全部完成体育强的创建目标。具体目标任务是:
群众体育工作达到新水平。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人口的45%以上,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业余训练工作再创辉煌。建立健全业余训练网络,积极开展业余训练,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体育设施建设提升新层次。建有级文体中心、行政村都建有村级健身场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以上。
基层体育工作取得新发展。级体育工作有机构、有经费、有阵地、有专职人员,基层体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体育队伍建设呈现新活力。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流动有序、充满活力的体育人才队伍。
二、体育强创建的具体标准
(一)党政领导重视体育
1、体育事业列入全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目标。
2、体育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配备专(兼)职体育工作人员,每年研究体育工作2次以上,并解决实际问题。
3、体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增加。
(二)体育组织网络安全
1、建立全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建有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活动有方案。
2、设立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明确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切实做到人员、经费、场地和活动的落实。
3、建立农民、老年人体育组织,并向行政村延伸。成立6个以上体育组织或体育俱乐部。
4、全晨(晚)练点达到15个以上,有6支以上特色体育健身队伍,经常参加全民健身展示演练活动。
(三)体育竞赛活动普及
1、积极推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合格率在85%以上。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的45%以上。
2、每四年举办一次全体育运动会(6个以上竞赛项目),每年单项体育竞赛在4次以上。
3、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举办启动仪式,举办10次以上各种全民健身活动)。
4、全行政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经常组织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中小学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
(四)业余训练成绩显著
1、建立健全各级业余训练网络,各至少有一所市(县)级以上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乡中学、中心小学建立2至3个年龄组衔接的校代表队,积极开展业余训练。
2、平均每年向市(县)以上业余体校输送运动员3名以上(向市体校输送1名算2名、向省体校输送1名算3名、向省优秀运动队或向解放军队[具有与双计分协议的]输送1名算6名)。
凡所输送的运动员在四年内获得前3名或世锦赛、世界杯冠军,可视为四年向省优秀运动队或向解放军队(具有与双计分协议的)输送6名运动员。
(五)体育场地设施完善
1、建有级文化体育中心(包括混凝土篮球场、健身路径、80平方米以上配有体育器材的活动室等),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措施。
2、积极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所辖行政村均建有体育设施,并向农村集中居住点延伸。
3、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4、乡中学和中心小学有能够保证所开展运动项目课余训练的场地条件。
(六)科学健身氛围浓厚
1、每年举办2期以上科学健身知识讲座,在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为群众提供体育图书、报刊和杂志。
2、开展体育骨干培训,每个行政村拥有2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3、建有体质测定点,每年进行体质测定和健身咨询人数在500人以上。
4、利用广播、电视、橱窗、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体育宣传活动,每年在市(县)级以上媒体有2次以上报道宣传。
三、努力为体育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推进体育强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体育强创建的目标和要求,把体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政府任期考核目标,纳入文明乡、文明社区、文明村和文明单位评比考核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切实解决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积极为体育办实事、办好事。加大财政对公益性体育事业的投入,把体育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强化协调配合。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对建设体育强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体育强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体育社团的工作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促进体育社团合法、规范、高效运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和体育协会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在发动群众关注体育、组织群众参与体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营造良好环境。体育部门必须不断完善体育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制度,加快体育法制化进程。各进一步加大体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民体育意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全力营造创建体育强的浓郁氛围。积极开展体育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发展体育事业的先进经验。深入挖掘体育内涵,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努力发挥体育在传播先进文化、塑造时代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