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管治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方协调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标准化主体作用,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全力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着力构建完善的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全面增强我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企业主体原则。企业是研制和实施标准的主体,也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受益者。要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强化标准化意识,制订规划,加大投入,扎实开展技术标准基础工程、提升工程和创优工程,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鼓励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尽快形成优势产业技术标准。
2.坚持自主创新原则。积极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的工作机制,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技术标准,加速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和主动权。
3.坚持接轨国际原则。积极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自觉瞄准国际市场,及时跟踪和分析国际标准,加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力度,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提升企业应对和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能力,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
4.坚持品牌促进原则。坚持以技术标准为核心,加强管理和工作标准推广工作,着力打造品牌的核心价值,培育品牌的成长根基,稳定推进品牌的争创工作,巩固品牌的永久地位。
5.坚持政府推动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扶持力度,完善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引导、企业自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突出重点、渐进展开,为实施标准化战略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年,全市新增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00项;设立2~3个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15项,使我市技术标准成为经济、贸易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本建成标准化意识强、发展环境好、标准研制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支撑服务体系完善、专业人才长足、标准化贡献率显著提升的全国标准化先进城市。
(一)围绕提高工业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工业标准化工作力度。到年,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争创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5家、省级10家;企业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技术标准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二)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到年,完成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0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30项,新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5个。对已建成的示范区实行长效管理,80%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实现标准化,提高农副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三)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增强服务标准化意识,大力推广和实施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档次。结合我市服务行业的特点,重点在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商贸餐饮、旅游服务、特色专业市场、金融保险、住房物业管理等领域制定一批服务标准,创建2~3个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并总结示范点工作方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应用,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标准化技术基础工作。以贯彻实施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一、二、三产业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加强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经费投入,依托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加大技术标准创新和先进技术标准研制力度,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引领产业发展、促进技术进步中的作用。积极申报国家标准科研项目、标准化示范项目,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注重产学研有机结合,以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下简称采标)的步伐,与国际技术标准体系接轨。加强重点产业,尤其是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密切的产业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关联度研究,及时跟踪分析、研究确定采标的目标与措施,加大采标力度。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培育企业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采标工作,提升我市优势产品技术标准整体水平。
(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鼓励企业、专业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立足长远发展,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依靠自主创新的技术和智力成果,创新一批能够反映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国内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掌握产业竞争制高点。以我市产品市场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的企业为重点,每年争取一批企事业单位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
(四)努力培育和引进国际、国家和省标准化组织。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积极参加已建的国家和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争取秘书处工作或领导职务;积极申报并承担新建的国家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培育和组建我市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结构合理、功能较强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五)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力度。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将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专利纳入技术标准和优势产业领域企业联盟标准,并积极申报国家或行业标准。鼓励开展与重大科研项目配套的技术标准可行性、标准体系、检测方法和标准效益预测等研究工作。加强产业研发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和标准政策的协调,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道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六)建立完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和工作机制。围绕纺织、机电、轻工等主要出口产品和主要出口目标国,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按照“早预警、早应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预案,加快建立健全应对工作协调组织、信息网络、预警体系、反馈系统、评议机制,以及相配套的信息库、数据库和专家库,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注重相关部门的联动和资源整合,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分析、评议与对经济影响程度的研究和控制,整体增强我市出口企业应对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大力促进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标准服务业,加快建设政府标准化和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同时,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立技术标准服务机构,并面向全社会提供技术标准服务;按照产学研有机结合、持续创新能力强、促进产业提升与发展、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国内国际认证咨询、检验检测等资质和一流管理水平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加强技术标准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提升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保障和支撑能力。加大对技术标准人才引进、培养的力度,鼓励高校及培训机构开设标准化专业课程,造就一批能够代表国家、行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一批代表我市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研制、管理的优秀人才队伍。
(八)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技术标准意识。形成关注技术标准,重视技术标准研制、推广和应用的社会氛围。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活动,广泛宣传技术标准作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营造全社会技术标准推广应用普及的最佳环境,提高全市技术标准的总体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由质监、科技、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财政、出入境检验检疫、环保、农林、旅游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动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二)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各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把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列入本地、本部门、本行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科技计划、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之中,研究、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重点产业技术标准发展体系;要把推进技术标准工作作为享受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科技进步和外贸进出口、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扶植政策以及推优评优、政府采购、项目审定等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标准服务机构的监管、评价、资助和表彰等配套政策,加大对符合发展方向的各类技术标准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切实把技术标准战略各项目标与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三)建立奖励制度。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经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申报立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保护健康、环境和安全的项目,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1.对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单位,奖励50万元;对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秘书处)的单位,奖励30万元。
2.对被新批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资助。
3.服务标准化试点企业通过验收的,给予相应的配套补助。
4.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的,给予相应的配套补助。
各项奖励和补助经费由市财政承担。政办[73号文件同时中止执行。
(四)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宣传广告牌等形式,广泛宣传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在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经验和做法;每年表彰一批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加大对企业管理者和标准化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业务管理与技术水平。通过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和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