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灾后重建意见范文

农村灾后重建意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灾后重建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灾后重建意见

各村:

为加快我乡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恢复重建进度,确保按期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恢复重建目标任务,根据省市县有关安排部署,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快灾后农村住房建设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举措,是保民生的重要内容,是保稳定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加快农村恢复重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住房恢复重建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认真研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和受灾群众重建的积极性、创造性,争分夺秒、超常工作、把握主动,全力以赴加快农村住房恢复重建。

二、明确目标、加快重建进程

我乡农村住房恢复重建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必须按照省政府提出的2009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任务的目标倒排工期,确定重建进度安排。

2009年3月底,农村住房维修加固竣工率达到100%。新建住房全部开工,竣工率达到60%.

2009年6月底,新建住房基本竣工,农村受灾居民住进新房,实现家家有房住的重建目标。

三、细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进一步搞好政策宣传。灾后重建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各村要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让具体工作人员熟悉政策,明白操作程序和方法,要采取张榜公布、群众大会等方式开展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尤其要加大财政补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受灾群众理解政策、接受政策,并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恢复重建,为加快恢复重建营造良好氛围。

(二)严格补助标准。按照县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严格按照补助标准,实行三级会签制度。凡灾后重建农户按照“社—村—乡”三级验收会签表农户方可领取重建资金。社长、村主任、驻村组长、乡长均要实行审核会签。补助发放情况要实行公示。

(三)进一步加快推进重建

1、自建。鼓励受灾群众在符合规划的情况下开展原址重建工作。按照“建设进度发放申领重建资金”的方式,引导其率先启动、快速推进重建。对特别困难的重建户,要按照相关政策落实重建帮扶政策。

2、集中安置点重建。对于在天星坪集中安置点进行重建的农户,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貌、统一建设的“三统一”原则,由建设委员会全面负责质量监督、建筑方协调、建设进度等方面的工作。按照“自愿、自主、自筹”的三自原则,推进和加快集中安置点建设进度。一是推进土石方基础回填的进度,尽快完成基础建设,保障建筑方尽快入场进行建设;二是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严格安全施工,推进施工进度,确保年底全面建设完工。

(四)进一步抓好要素保障。一是加快实施重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征地、危房拆除、征地拆迁等工作,确保年初全面完成科建设用地准备工作。二是加强技术力量准备,确保满足全面开工建设需要。三是加强建材保障,加大建材生产力度,增强供应,多渠道乡办法保障建材供应。四是做好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交通的组织准备,并同步做好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五)进一步抓好工程质量管理。相关部门和项目领导要丛进场、施工、验收3个环节把好关口,确保建筑质量符合标准。丛进场方面,按照重建政策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专业机构的资质审查,丛源头上杜绝不达标工程;在施工方面,强化责任监管,防止不负责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延误工期、降低质量等现象和安全事故发生;在验收方面,按照“竣工一批、验收一批”的原则,依照新公布的工程质量和抗震设防标准,分阶段组织专业部门进行验收,确保恢复重建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六)进一步抓好资金发放。设立农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转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发放过程中要坚持“居民小组签字—村委会签字—乡签字—公示—受灾农户签字”的流程,确保各项补助政策准确发放到农户。

四、强化责任,确保重建提速

(一)落实领导挂联责任制。实行县帮扶、乡领导牵头挂联重建工作制度,其工作实绩喻年度考核挂钩。

(二)强化目标管理。各村按照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对照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对照各阶段目标,倒排工期,落实好完成各阶段目标的措施和办法,确保重建进度和时间同步。

(三)加强信息反馈。进一步规范重建信息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完善农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日信息、周报告、旬通报制度。重建领导小组要定期通报建设进度。

(四)加强督查督办。乡农村住房恢复重建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恢复重建工作的督促检查,重点督建进展情况、重建资金管理使用、项目招标、工程质量、受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等情况。

(五)维护社会稳定。实行稳定工作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好群众关心重建中的热点问题,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重建帮扶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千方百计确保和谐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