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惠民创精品创特色工作意见范文

文化惠民创精品创特色工作意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惠民创精品创特色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化惠民创精品创特色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紧扣文化强县目标,落实《县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积极打造文化精品,创塑文化特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实力、创新、美丽、和谐”建设,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文艺“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强化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深受群众欢迎、能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精品,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新贡献。

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文化特色,推进特色文化、惠民文化、精品文化创建工程,打造一批“市内叫得响、全省有影响”的特色文化品牌。以舞台精品工程为龙头,每年创作生产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文化精品力作,力争获国家主流奖项1个,确保省级主流奖项2—3个,整体实力和成果位居全市前列。

二、工作任务

(一)丰富节庆活动,做精特色文化

1.举办“美丽”群众文艺会演及巡演活动。进一步做大做优一年一度的全县群众文艺会演活动,每年10月份启动,12月份组织会演,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巡演,参加团队不少于30个,参演剧目60个以上;元旦期间在希望广场、双湖公园音乐广场、市民广场分别组织3场大型群众文艺会演获奖节目展演专场;遴选部分优秀节目在元旦、春节期间深入镇区及企业进行慰问演出。

2.举办“欢天喜地闹新春”文化系列活动。每年正月初三在县城组织开展大型“欢天喜地闹新春”踩街活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要求驻城单位和部门组团参加,展现各自特色,邀请外地知名特色团队参与,使踩街活动逐步做大,形成特色品牌活动;初一至初五和元宵节在大剧院、江淮戏苑、会展中心和主要广场等场地分别组织综艺、淮剧、杂技、民间文艺团体展演活动;各镇(区)结合本地特色分别组织舞蹈、器乐、书画、体育等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3.举办“中国梦•梦”文化系列活动。“五一”节期间在县城主要广场组织3场“劳动者之歌”大家唱活动;“六一”期间组织校园艺术周和少儿演出专场;“七一”、“国庆”期间组织“颂歌献党”、“歌唱祖国”庆祝活动;重阳节期间举办“幸福”敬老专场演出活动。

4.举办淮杂艺术周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淮杂艺术周活动,或结合县经贸活动每2-3年举办一届中国•淮杂艺术节。期间组织淮剧票友大赛、上海淮剧故乡行、经典杂技展演、淮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等活动;国庆长假期间组织全县淮剧业余团队在县城各主题文化场所开展票友比赛或专场演出5场;组织淮杂专业团体赴各镇(区)开展城乡联动的文化活动,活动场次不少于30场;举办全县(职工、中小学生等)书法、美术、摄影等比赛。

(二)实施四进工程,做实惠民文化

1.实施文化“进农村”工程。继续实施“四送”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即送戏100场,送电影2400场,送图书3万册,送展览20次以上;注重提升演出质量和效果,“送电影”实施远程监控,确保每个行政村一月一场电影。

2.实施文化“进社区”工程。每年在县城16个社区组织文艺表演活动30场以上;组织进敬老院文艺专场演出30场、电影30场以上;辅导社区文艺骨干60名以上;培训书法、美术爱好者100名以上;组织辅导社区演出队伍20场(次)以上。

3.实施文化“进校园”工程。继续举办“世纪之星”中小学生书法、美术大赛活动并逐年扩大规模,参赛作品不少于2000件;大力开展“三个一”读书活动和“淮剧进课堂、杂技上操场”活动;每年各学校举办一次“校园文化周”活动,县集中组织一次展示活动,努力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格局,不断提升全县学校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

4.实施文化“进企业”工程。每年配合各类经贸活动演出50场(次)以上,组织举办企业文化活动20场(次)以上,指导、服务20个企业自办文化活动40场(次)以上,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政民企合作,政府牵头、民间艺术团参加、企业支持,利用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多功能厅举办周末剧场活动。

(三)繁荣舞台艺术,打造精品文化

1.努力打造走向世界的杂技精品。切实做好杂技传承和保护工作,全力打造杂技舞台精品剧目,冲刺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每年编排新节目3-4个,力争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奖。

2.积极编排现代题材的淮剧精品。每年新排1-2台大型淮剧舞台剧目,5—8个小品、折子戏,力争在省以上大赛中获奖。

3.繁荣新剧(节)本创作生产。每年新创作大戏剧本1—2部,小戏、小品10个以上参加市以上新剧本评奖,争取较高层次奖项。

4.鼓励各艺术门类齐头并进。加强县电视台优秀节目、栏目创作,提高收视效果。鼓励文学、广播、影视、曲艺、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等文学艺术门类的精品创作生产,获市以上奖项不少于30件,省以上奖项不少于10件。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惠民工程的组织领导。

成立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教育局、财政局、广电台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文化惠民创精品、创特色工程的组织推进,鼓励支持民间文化团体参与文化惠民工程。

(二)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力度。

设立文化惠民工程专项资金。县财政安排700万元,主要用于节庆活动、文化“四进”工程和文化精品、特色项目的补助和奖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扶持县淮剧团、杂技团,同时大力引导民间文艺团体参与,对文化“四送”工程、“淮杂进校园”等活动支出财政实行定额补贴。鼓励演艺团体出新品、出精品,县财政对获得国家、省级表彰的文化精品节目,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获国家级舞台类、影视类大型作品金奖、银奖和铜奖分别奖励100万、80万和60万;获省级舞台类、影视类大型作品金奖、银奖和铜奖分别奖励50万、40万和30万(奖补为综合定额,不分单项;同一项目同时获不同级别奖项的,按最高级别奖项计算)。对在国家大剧院或世界知名艺术殿堂展演的节目参照国家级金奖标准予以补助。其他门类获奖的文艺作品给予一定奖励。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惠民工程的责任考核。

县文广新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按照项目化要求,细化项目责任单位、工作内容和时间要求,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并督促实施。加强对文化单位和社会团体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建设的组织生产和申报,每年集中力量抓好1-2部重点作品,组织各类文艺团体创作生产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可持续演出的剧(节)目;日报、县广电台、政府网站等媒体每年要无偿拿出一定版面和播出时段,用于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活动宣传,形成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建设的强大合力。探索第三方组织对文化惠民工程及创精品、创特色工作评估,提升文化惠民工作实效性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