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委文化发展繁荣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兴起“文化强区”建设新高潮,着力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2008-2012)》,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区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深入实施先进文化引领、精神文化激励、和谐文化提升、信息文化推动、公共文化惠民、特色文化升级、智力文化支撑七大工程,努力推动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发展,加快实现“争创经济强区、建设和谐”,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主要目标
按照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强区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到2012年,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城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实现文化的支撑力显著增强、文化的服务力显著增强、文化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文化的支撑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城乡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和谐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和道德风尚进一步形成;城乡群众创业创新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基础更加牢固。
——文化的服务力显著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加强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公共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惠民更加有效。
——文化的竞争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加强规划与引导,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加强对外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童装文化、茶文化、旅游休闲文化和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资源,不断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稳步增长,文化活力更加强劲。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自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3、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城乡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广大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注重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努力提高城乡群众的文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坚持统筹兼顾。服务城乡“五位一体”建设,注重协调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抓住重点,兼顾各方,整体推进,统筹建设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统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推进深化改革与发展稳定,统筹繁荣精品文化与群众文化。
5、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文化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文化团体、群团组织、工商企业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动员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共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工程,理论武装更有力
1、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建设。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新发展论坛”为载体,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实开展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乡科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深化乡科级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到2012年,力争有一批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区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2、加强基层党员理论学习。以党校培训教育为主阵地,从强化基层党员教育的延伸、覆盖出发,加强乡镇、街道党校的规范化建设和企业、社区党校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周末读书会”、“党员学习日”等形式,抓好基层党员的轮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在基层党员中的覆盖面。到2012年,力争建设“省级基层党校示范点”5个、“市级基层党校示范点”7个,举办各类基层党员培训班50期,实现村、社区两委成员轮训一遍。
3、加强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发挥区、乡镇(街道)两级兼职宣讲团和“区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宣讲团”作用,广泛开展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活动;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通俗化的有效宣传形式,组织编写《基层理论学习参考》;适应新形势下群众思想动态,开办“楼道党课”、“农家党课”;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进活动;开展“社科普及周”活动,逐步实现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到2012年,力争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20场(次),编写《基层理论学习参考》30期,每年举办一次大型主题“社科普及周”活动。
(二)实施“精神文化激励”工程,道德建设更扎实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重大纪念日、重大节庆活动、重大事件纪念活动等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精心组织开展“十佳新人”、“文明五心”好公民、“创业创新带头人”等各类典型评选和宣传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到2012年,力争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个,培育各类先进典型100名。
5、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继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五进活动,继续深化“文明三事大家做”道德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宣传教育,形成具有特色的公民道德实践品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的积极作用,健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运作模式;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到2012年,力争每年开展一次大型公民道德主题实践活动,新建区级“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10个、“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25个。
6、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探索“学校为主、社区家庭配合,整合资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健全学校育人、团队育人、家庭育人、活动育人、基地育人和环境育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以荣辱观教育和感恩教育入手,切实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巩固拓展“心理健康帮辅制”、“成长袋”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载体,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关注农村和特殊未成年人群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到2012年,力争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运作模式,确保一项以上工作成为省级以上工作典型。
(三)实施“和谐文化提升”工程,文明创建更深入
7、提升文明城区创建水平。巩固省级文明城区创建成果,组织实施文明素质提升、文明风尚培育、文明环境建设系列行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到2012年,力争区创建成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全区创建全国文明社区1个、省级文明社区15个。
8、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建设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要求,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新型农民;以乡风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发挥农村“道德评议会”作用,开展乡风文明评议;巩固提升“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成效,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协调共进。到2012年,力争全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10个,乡风文明评议在全区行政村中的开展率达到100%。
9、拓展基层创建工作内涵。大力推进基层创建活动,完善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在区级文明单位中开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探索开展和谐创建,努力扩大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的创建覆盖面;全面推进“四八六”工程建设。到2012年,力争创建全国文明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15个、区级文明示范单位50个,“八进村”在全区区级以上文明村中的覆盖率达到100%、“六到社区”在全区社区中的覆盖率达到100%。
(四)实施“信息文化推动”工程,舆论引导更有效
10、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新闻宣传方式,整合新闻宣传资源,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努力形成主流舆论强势;加强新闻宣传精品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加强政府新闻工作,继续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新闻能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积极开拓数字报纸、视频点播、手机报纸、城市电视等新型传播载体和业务,不断扩大和提升媒体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到2012年,基本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率达到90%以上。
11、强化对外宣传交流。以长三角文化产业带建设为契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借助省、市、区举办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交流合作,主动开展对外宣传,进一步提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巩固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的良好合作关系,组织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做亮“专栏”板块。到2012年,力争与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媒体有10项外宣合作项目,及时更新制作画册、概况、旅游指南、投资指南、形象光盘等“五个一”外宣品。
1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数字化信息管理,规范政府网站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类网站发展,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完善网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订网络文化管理办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净化网络环境,深入实施“绿色网络工程”。到2012年,力争形成具有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
(五)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服务更主动
13、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辐射“一圈”,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响)”等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以“南太湖全民健身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街道品牌文化活动的南太湖文化圈;提升“二纵”,按照区有一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一站(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有一室(活动室)的目标,抓好区、街道、社区和区、乡镇、行政村两条纵向文化阵地的延伸;拓展“三带”,借助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区与市的文化资源共享带,乡村与城市的文化资源共享带,社区、行政村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文化资源共享带,做到“优势互补、文化联动、培训联办”。到2012年,力争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每个乡镇、街道拥有一个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建成区文化中心,建成“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乡镇5个,行政村、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文体俱乐部建成率达到100%,新建省级文化示范村5个、市级文化示范村40个,新建省级文化示范社区5个、市级文化示范社区10个。
14、加强公益文化活动建设。送好文化,巩固提升“之星”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在乡镇、行政村和街道、社区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举办社区文化节、农村文化节,开展“百场演出送城乡”、“千场电影进村庄”、“万户家庭飘书香”三项公益性文化活动;办好文化,加大对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激励和引导,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落户我区的大型企业参与东部新区文化建设,建立文化展演大广场、东部新区展示窗、先进制造示范园,探索文化建设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种好文化,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在城乡开展“文化特色社区”、“文化特色村”创评活动。到2012年,力争组织广场文化活动100场(次)、“之星”文体主题活动200场(次)、送戏下乡300场(次)、送电影下乡10000场(次)、送书下乡10000册,建设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的创作型文艺特色团队15支。
15、加强精品文化创作生产。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充分调动作家、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心组织主旋律作品创作活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和省、市重大文化活动参赛作品的创作生产,形成一批文学、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歌曲、书法美术等各个门类的文艺精品;搭建文化精品展示宣传平台,打造精品文化活动品牌“苕溪飞歌”。到2012年,力争打造体现优秀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5件,每年举办一场大型主题精品文艺演出。
(六)实施“特色文化升级”工程,文化产业更繁荣
16、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深入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在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中注重文物的保护、巡查;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收藏者做好文物收集、整理与展示;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力度,推进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到2012年,力争在区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民族传统节日标志地。
17、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掘历史文化、童装文化、茶文化、休闲旅游文化等资源,大力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扶持体现文艺创意、传媒创意、生活创意、设计创意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引导和培育力度,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民营文化企业。到2012年,力争历史文化、童装文化、茶文化、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
18、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文化市场管理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广告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方式;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中介机构;维护合法经营,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七)实施“智力文化支撑”工程,人才队伍更壮大
19、做好文化人才规划。扎实开展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摸清文化人才队伍的现状,掌握体制外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现状;编制宣传文化人才中长期规划,大力培养文化人才,建立健全文化人才表彰和奖励制度,在城乡开展“民间团队组织奖”、“文化指导创新奖”、“民间艺术创作奖”评选活动,激发文化人才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激情。到2012年,力争建立区宣传文化人才资源库,编制完成《区宣传文化人才中长期规划》,评选“民间团队组织奖”10个、“文化指导创新奖”10个、“民间艺术创作奖”10个。
20、提升文化队伍素质。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要求,加强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重视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加强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文化工作的能力;加强对乡镇宣传干部、基层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到2012年,力争乡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每年培训一次,基层文化队伍业务知识培训率达到100%。
21、壮大文艺骨干队伍。建立健全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管理机制,实施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和动态管理;重视培育文化领军人物和后备人才,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闻、文艺和文化经营管理等“五个一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百支文艺团队展演千场”行动、“千名文艺骨干结对万人”行动、“万名文艺会员带动全民”行动。到2012年,力争创建文化示范户200户,组织开展基层文化活动1000场、培育基层文艺骨干1000名、城乡群众文体活动参与率达到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强化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提高文化自觉,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摆上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建立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文化工作的指导、协调,把文化工作与其它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一起督查。建立按照党委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政府相关部门及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群众性文化团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宣传文化工作新格局,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人人支持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切实强化政策保障
完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引导扶持和培育一批有较大市场份额、有较好产品声誉,具有核心专业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区文化发展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外资、社会团体进入国家政策法规准许的文化领域。推进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支持文化企业特别是文化产业基地的发展,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切实强化投入保障
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投入的增幅应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每年递增10%以上。进一步建立对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文化发展基金。进一步完善文化建设政策保障,充分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四)切实强化机制保障
建立文化建设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区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加强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强化文化建设的目标考评和督查。建立文化建设激励机制,激发文化工作者、基层文艺骨干的创新活力,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和载体。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机制,建立《区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和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确定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发展优势,带动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