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根据中共太仓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姑苏人才计划”实施太仓“522”人才工程的意见》精神,结合《太仓市教育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要求,“十二五”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名家、培育骨干、提升整体、推进均衡”思路,切实推进中小学各层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教育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加快构筑教育人才高地,完善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优化高层次教育人才结构,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业务素质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加强骨干师资培养为重点,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形成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平台,造就一批教育名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努力实现“522”教育人才各项目标,为建设一流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为顺利完成“522”教育人才计划中提出的各项任务,用三年时间(2013-2015年),加大各层次教育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组建首期名师沙龙,培养10名省级以上名师;组建第二期名师研修班,重点培养20名市级以上名师;组建第三期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养60名市、太仓市级骨干教师;组建校长发展共同体,培养一批教育管理人才;组建第二期名师工作室,突出学科团队的整合和提升;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加强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实施新一轮全员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主要措施
1.着力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局成立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协调各项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十二五”各项教育人才任务的实现。市教师发展中心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放到日常工作的中心位置,科学指导,规范实施。各学校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培养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突出名师名家培育
组建首期名师沙龙,用两年时间,以国内外专家团队为依托,重点培养与培训10名省级及以上骨干教师。通过走访名家、与大师对话、教育思想集中研讨等形式,积极搭建交流和学习平台,促使专长突出、风格鲜明、发展潜力大的名教师和国内外专家学者之间进一步形成教育理念碰撞的良好氛围,促使他们在教育理论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他们成长为社会公认的教育名家奠定基础。
组建第二期名师研修班,用两年时间,以省内专家团队为依托,重点培养与培训20名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突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办班特色,重点推进双导师工作制度的落实。专家团队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制订研修规划,各学员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计划,各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跟踪指导。
对经考核合格并顺利结业的名师沙龙、名师研修班学员给予每人10000元学费补助,从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列支。
3.加快骨干队伍建设
组建第三期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用两年时间,以省内外专家团队为依托,培养与培训60名骨干教师,建立高层次教育人才后备队伍,实现学科和学段的全覆盖,积极探索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在专家的指引下,各学员按计划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调研,开展相关教育教学专题研讨,积极开展小组互助研究和互动交流。对经考核合格并顺利结业的学员给予每人5000元学费补助,从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列支。
4.创新构筑平台载体
依托本市名师名家,创新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组建小学和幼儿园两个校长发展共同体,通过合作研究和取长补短,扩大优秀教育管理人才的影响,积极研究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化和均衡化的有效思路;依托首批太仓市学科建设领军人才,组建第二期九个名师工作室,明确导师与学员的职责与任务,以学科建设为突破,突出学科团队的整合和提升,通过以老带新,以强促强,实现教育人才的跨越式发展。
5.强化资源有效整合
强化教师发展中心自身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突出四位一体服务功能,强化远程研修平台建设,构建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县区级培训和校本研修五级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培养基地学校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专家和管理者队伍,建立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课程资源体系。确保到2015年,全市每位中小学教师和校长接受不少于300学时的在职培训,普遍接受一次市级以上培训。
6.细化考核评价过程
市名师沙龙、名师工作室、名师研修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和校长发展共同体由教育局统一授牌和组建,从优从严遴选各类学员,建立学员专业发展档案。名师工作室、校长发展共同体以三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名师沙龙、名师研修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两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实行年度过程性评价和届满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机制,具体考核细则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