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三麦生产技术工作意见范文

三麦生产技术工作意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三麦生产技术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三麦生产技术工作意见

今年全镇三麦生产,在克服去年秋播开局不利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积极抗灾应变,增加投入,加之天气条件总体有利,苗情转化升级快,我镇三麦生产喜获丰收,实现了单产、总产双突破,单产达历史最好水平。据我镇大面积典型调查,小麦实收单产达416公斤,比去年单产405公斤增加11公斤。为进一步提高我镇三麦生产水平,实现明年夏熟丰产丰收,现对2009年三麦生产技术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基础,以科技支撑为重点,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五化”为主攻重点,即布局区域化、品种专用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产业化、栽培标准化,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狠抓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达到单产提高,总量增长,品质调优,效益调高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我镇秋播三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左右。小麦面积确保1.7万亩,筋小麦100%,单产在2008年的基础上得到稳步提高。

三、主要栽培技术

1、明确主体品种,不断提高专用小麦规模化生产建设水平.

今年秋播我镇继续实施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根据优质、高产、高效、多抗和符合市场需求的原则,我镇主要推介了2个小麦品种,弱筋类小麦主要当家品种为“扬麦15号”和“宁麦13号”,各村在落实秋播品种布局时,要根据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规划的要求,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力争做到“一村一品”。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落实好品种布局,避免不同类型的品种插花种植。同时要努力扩大订单种植比例,力争使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生产比例达60%以上。随着农田生态的变化,近年来发生的小麦梭条花叶病对小麦的生产造成了新的威胁。我镇推广的扬麦系列的品种为感病品种,而宁麦系列为高抗品种。虽然我镇目前发病面积不大,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一是应将发病地区田块的小麦品种进行更换,将扬麦系列品种更换为宁麦13号;二是对发病田块进行麦油轮作。

2、突出主推技术,达到节本增效.

(1)推广小麦半精量播种技术。因地、因种制宜,合理确定播种量,切实做到半精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2)推广小麦免少耕省工节本技术.各村要根据茬口条件、机械拥有量等因素,因地制宜推广免耕机条播、板茬撒播、少耕撒播等免少耕种麦技术,加强免少耕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因稻麦“双免”导致病虫草害严重的地区要注意适度耕翻种麦,一般2-3年深耕翻一次。

(3)推广专用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根据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质形成及肥料吸收规律,合理确定肥料结构及其运筹方式,提高高效施肥水平,要做到中筋小麦“适氮后移”和弱筋小麦“降氮前移”。

(4)推广杭灾应变栽培技术.各村要根据今年秋播可能遇到的不利气候条件,及早制定各项抗灾应变技术措施预案,确保秋播工作顺利进行。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如越冬期冻害和倒春寒等,要及时提出抗灾应变技术意见,切实抓好灾后技术指导工作。

各村要强化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指导,努力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

3、狠抓秋播质量,夯实高产基础

(1)适期播种,力争早播早苗.适期播种是重要的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早播早苗可为有效控制麦苗群体数量取得主动权,因此今年我镇三麦播种要在适期内坚持早播早苗。根据我地三麦冬前形成壮苗所需的积温要求、专用小麦量质协调原则以及今年种源质量特点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今年我镇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6日一11月3日,元大麦适宜播期为11月1-8日,弱筋小麦宜选适期范围内上限,中筋类小麦选适期范围内中、下限。

(2)精耕细作,提高田间出苗率.各村要认真吸取去年秋播个别地方烂耕烂种、耕翻粗放导致田间出苗率低的教训,今年凡是进行机械播种的地方要将过去的粗放耕作变为精耕细作,播种时要坚持足墒播种、抢墒播种、忌烂耕烂种的原则,切实提高田间出苗率。耕翻和整地要达到“细、透、实、平、足”五个质量要求,细:是把土块耙碎,耕细。透:是耕透,耙透。实:是表土细碎,下无架空暗垫,达到上虚下实。平:是耕层深浅一致,达到上平下也平。足:是麦田墒情适宜,底墒要足。麦田整地方法因气候、土质、前作物的不同而不同。①稻茬麦整地时由于稻茬田土壤含水量高,土质粘重,土壤不易整细,要根据当地情况在水稻收获前适时排水干田,以便收稻后及时进行秋耕。如遇秋旱,应根据水稻成熟早晚分批断水,以保持土壤水分;如遇秋雨连绵,要先开沟排水,待适耕期抢耕抢种;在季节很紧的情况下,如有些地方直播稻面积较大,水稻离田较晚,可采用少耕法和免耕法,以防烂耕烂种;②旱地麦整地时要根据上茬作物种类,气候条件,土壤水分情况,及时进行耕作。种麦提倡机条播,条播麦有利于麦苗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性。机械播种时,机速要保持在1-2档,确保浅播匀播,消灭深籽、露籽现象,播深掌握在2-3cm,不宜过深,播后要及时压实土壤,土壤水分不足的要重压,土壤水分较高的要轻压。各乡镇在小麦播种期间要组织专人进村到田头对机手的播种质量进行督查,确保一播全苗。

(3)控制群体起点,实施质量栽培.今年秋播要加大群体质量栽培的宣传力度,控制基本苗数,积极推广机条播技术。基本苗的多少应根据播期早迟和肥力水平高低灵活掌握,适期早播的小麦中等肥力水平,基本苗掌握每亩14-16万,高肥水平下,基本苗掌握每亩12-14万,随着播期推迟,基本苗应适当增加。元大麦基本苗掌握每亩18一20万。对于弱筋小麦,应适当增加基本苗,基本苗以16万/亩左右为宜。对于基本苗不足的田块要及早施用苗肥,苗肥最好在一叶一心时追施,最迟不超过三叶期,苗期增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有机肥为辅,苗肥的数量为总施肥量的5一10%左右。播种量的多少,要根据土壤质地、播期的早迟以及肥力水平的高低而定。今年由于小麦收获期短,梅雨季节长,造成种源供应紧张,各地要想方设法多方面进行种子调济,不能因为种源紧张而随意减少用种量。鉴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沿江杆田地区小麦用种量每亩10公斤左右,高沙土地区用种量每亩9公斤左右。在正常用种量范围内,对种子发芽率高、播种早、耕翻质量好、肥力水平高的田块要适当降低用种量;对种子发芽率略差、播种晚、耕翻质量差、肥力水平低的田块,应适当增加用种量,同时当播期每推迟2天,每亩播种量应增加1斤。各乡镇在实际播种前,必须认真做好种子质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和当地田块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播种量。

(4)搞好种子处理,提高植株抗性.播前晒种,晒种有利于发芽和出苗,一般应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麦种摊晒2-3天(不要放于水泥地上)。由于今年种源紧张,部分种源质量欠佳,发芽率略低,因此,今年的药剂拌种处理需持谨慎态度,提倡减少对麦种出苗产生影响的外来因素。

(5)狠抓沟系建设,增强抗灾能力.针对我镇渍害和涝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实际,高标准开好麦田一套沟,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小麦连续丰收,主要得益于天时,从去年的秋播调查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对沟系配套重视不够,今年要切实消除不挖墒、不理沟也能高产的侥幸麻痹心理,充分利用中稻收割前的空闲时机,采用“突击周”或“突击旬”竞赛活动,以村组为单位,组织专业队伍,集中整修开挖好外三沟,外三沟中田头沟、隔水沟、主排沟深度要分别达到1.0米、1.2米、1.5米。内三沟要在秋播期间高标准一次性形成,机械开挖竖沟,人工开挖横沟,每3一4米挖一条竖墒,两头开挖横墒,内三沟竖墒、腰墒、田头墒深度要分别达到20厘米、30厘米、40厘米。总之内外三沟的整理要确保深度、密度达标,比降合理,沟沟相通,灌得进,排得出,为明年夏熟作物丰产丰收夯实基础。另外要坚持埂岸全面见新,清除埂岸杂草,减少部分害虫的越冬场所,降低来年害虫发生基数。各地要密切关注秋播动态,提前做好秋播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细化秋播技术指导意见,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4、合理肥料运筹,施好施足基肥.对于精量和半精量播种的田块,特别应当重视施足基肥,以确保小麦苗期早发快长,多出分菜,提高分菜成穗率。基肥应当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尤其要做到基苗肥中氮肥用量应达到小麦一生总氮量的60%左右。基肥不足时应当及早补施苗肥。在施肥技术上对蒸煮类专用小麦和弱筋类专用小麦要区别对待,优质弱筋小麦每亩纯N施用量为1214公斤,亩施P205.K2。各5-6公斤;N肥基肥:追肥为7:3左右;中筋小麦每亩施纯N14-16kg,磷、钾肥各6-8公斤;N肥基肥:追肥为6:4左右。磷钾肥的施用要按土质有所不同,沿江纤田地区要一次性基施,高沙土地区分两次施用,60%的磷钾肥用作基肥,40%的用作拨节孕穗肥。全年磷钾肥的施用重点放于麦作,其次放于稻作,这样可有效提高磷钾肥的经济利用系数。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增磷补钾添微肥,合理施用氮素化肥,扩大小麦专用肥的施用面积。同时加强生物菌肥的使用,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肥料施用效果。大力推广复合菌剂,从而培肥地力,减少污染,降低长期使用化肥的负面效应,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产品质量。

5、积极做好病虫草的防治,确保稳产高产.冬前要积极抓好麦田化学除草,根据不同草相选好药剂,要保证用药效果。明年春天要及时用药防治纹枯病和赤霉病、白粉病,切实做好“两防一喷”工作。弱筋小麦特别是“宁麦13号”、“扬麦15号”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差,各地务必在3月上、中旬和抽穗扬花期两次用粉锈宁进行防治,试验表明,喷施粉锈宁还可增加千粒重,提高单产,改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