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村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各村党支部、镇属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文件精神,完善党管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我镇农村工作水平,现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工作措施和目标
(一)创新村干部工作模式和基层组织活动方式
1、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本着便于管理、开展工作、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通过建立联合型党组织、产业型党组织、按党员岗位和特长建立党组织、在流动党员中建立党组织等方式,加快在农村社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的组织。
2、探索村干部工作模式。明确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村干部工作模式。实行村干部上班签到制度、晨会制度、值班制度、年度总结制度,规范村干部的日常工作行为。积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有效整合村民自治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村党组织领导核心权、村民民主自治权和经济组织经营自主权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村人力、土地等资源的优化配置,组织功能互补、形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力。规范村务公开,深化基层民主政法建设。
3、改进为民服务方式。在推进为民办事全程的基础上,建立服务群众“五事”制度:干部问事。干部通过定点联系、随机走访、集中问询等方式,问群众家常事、烦心事、急难事、困惑事,掌握村情民意。群众说事。规定每月安排三天时间为“说事日”,让群众把困难、想法、矛盾在“为民办事室”说给村干部听。对于突发事、特殊事随说随办,及时处理。集中议事。对群众反映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议事会”,定期进行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及时办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研究,妥善处理,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向群众说明情况、作出承诺。定期评事。每季度末设立集中“评事日”,村干部向党员和群众代表通报“问事”、“说事”、“议事”、“办事”情况,并对办理结果进行评议和测评,对群众满意率达不到80%以上的,责成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二)加大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监督管理力度
1、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明确选任标准。坚持政治标准——靠得住,能力标准——能干事,群众标准——信得过,致力造就一支善于创业发展、为民办事、依法行政,公信力强、群众拥护的“能人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通过内选、下派、外调等途径,拓宽渠道,选拔各类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村村联建党组织及村干部跨村任职等多种方式选配村党组织书记的有效办法。大力倡导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积极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产生村党组织书记。
2、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采取选聘、下派、挂职等多种形式,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建立完善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干部“进行来、留得住、用得好”,到2012年底前,力争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
3、大力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村级干部源头建设,按照现职村干部与后备干部不低于1∶1的比例,采用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将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返乡知识青年、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优秀年轻人才列入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坚持备用结合,加强对后备干部的跟踪考察、动态管理和培养锻炼。村干部出现缺额时,优先从村后备干部中选拔。建立镇党委专题研究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例会制度,根据各村情况,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办法,并督促各村认真抓好落实。建立村“两委”班子“结对”帮带制度,村“两委”班子每人要帮带一名后备干部,对有关重点村实行镇领导干部帮带制度,使后备干部尽快成熟。要把发展党员、选拔后备干部、培养实用人才和村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在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
4、建立村干部分级分批培训制度。建立市、镇两级培训网络,采取分类集中培训、开展经验交流、外出实地参观等形式,确保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一般村干部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鼓励现职村干部通过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多种途径,积极参加各类学历教育,不断改善文化结构。
5、完善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目标,结合村干部职责分工,科学制定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优化考核体系。全面推行村干部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制,建立村干部定期述绩述廉制度,加强对村干部履职和廉洁自律情况的全面考核和日常监督,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报酬、奖惩、任用直接挂钩。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干部任职(离任)审计制度。研究探索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着力形成村干部队伍新老更替、优胜劣汰的正常机制。
(三)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
1、构建工资保障和增长激励制度。镇将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从2009年起,全镇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基本报酬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各村要强化村干部职数意识,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要按照行政村人口的多少和村干部任职年限的长短、工作量的大小、业绩的优劣、村级收入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村干部工资“系数”制度和正常增长制度,使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总报酬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
2、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采取镇村补贴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村干部养老保险所需经费,力争两年时间,全体在职村干部均办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条件的村可适当提高投保标准,也可直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3、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拓宽村干部使用渠道,一是组织推荐优秀村干部参加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和村党组织书记乡镇事业编制招考。二是加大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人选名额以及其他社会职务安排向村干部倾斜的力度。三是大力开展优秀村干部评比表彰活动,加强对村干部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
(四)优化流动党员管理教育体系
1、构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网络。镇党委依托流动党员管理站,对全镇流动党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村党组织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点,负责对本党组织流动党员的日常服务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在外务工、经商分布情况,分区域建立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依托商会建立党组织。在发挥镇党委流动党员管理站、村党组织流动党员服务点、务工地流动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组织管理网络作用的基础上,设法与流入地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委托管理关系,实现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双线考核。
2、健全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制度。建立“一人一卡”的登记制度,对每位外出党员的外出时间、外出地点、联系方式等相关情况,登记存档,建立台帐。建立“一人一联”或“一人多联”的联系制度,对每一名外出务工党员,各基层党组织要指定一名支委联系,定期向外出党员通报有关情况。建立走访制度,对外出务工的党员,所在党组织每季度至少到其家中走访一次,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各支部每半年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及流动党员外出表现情况向镇党委汇报一次,建立跟踪考核制度。
3、灵活开展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结合流动党员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特点和实际,采取支部定期联系、寄送资料等形式,进行“帮送式”学习。
4、着力加强党员经纪人队伍建设。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党员经纪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健全完善激励、考评机制,规范管理。积极开展“三培三带”活动,将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培养成经纪人大户,将农民经纪人大户培养为党员和“双强”型村干部,将党员经纪人培养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和主要骨干,引导党员经纪人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带头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形成工作合力。镇专门成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形成党政重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镇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3、加强督查考核。各村、各单位要加强督查考核的力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活动载体,总结新鲜经验,力争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特色、出典型,不断提高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