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政府主导、区域推进、城乡统筹、分类指导”为原则,以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为重点,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机制为载体,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为保障,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着力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切实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的原则。区政府是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主体,负责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有计划、分阶段落实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目标。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布局调整、学校建设、经费投入等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统筹协调义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教育项目建设等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2.坚持突出重点、扶持薄弱的原则。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改造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为重点,加大对边远学校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从师资建设、学校硬件设施、生源均衡等方面上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区域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校际、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
3.坚持促进公平、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保障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积极鼓励各乡镇、各单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目标
2012年全面启动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到年底达到创建基本条件,并通过省级验收和命名。
四、主要任务
1.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建立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实施方案,明确乡(镇)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是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切实将义务教育各类经费纳入政府财政保障范围,确保经费和资源保障到位。
2.健全均衡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学校帮扶机制、合理的招生机制、教师交流机制、“减负”工作机制、扶持民办学校机制,力求区域内学校生源质量、教师素质、教育质量逐步缩小差距,并逐步趋向均衡。不断完善保障“三残”儿童普遍接受义务教育的机制、扶持困难家庭学生机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保障机制,力求区域内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教育过程。
3.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紧抓重点基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学校校舍改造。加大教育教学设备改善力度,均衡配置数学、科学、音体美劳、图书等各类教学仪器。加强电脑室改造、多媒体配备和校园网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平安校园创建,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坚持依法治教,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继续完善管理体制,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继续完善区、乡(镇)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完善“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全区教育物权、财权、人事权的统筹管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学龄人口变化等实际情况,加强区域教育布局的科学规划,通过政策倾斜、资产置换、学校合并、改扩建薄弱学校等举措,逐步使义务教育教学设备、学校师资、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等基本均衡,努力解决大班额问题。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投入的稳步增长。建立健全财政保障体系,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依法逐步提高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按规定保障城乡学校教师的培训经费,学校维修经费进预算。完善区、乡镇两级教育资金合理分担机制,保教育运转、保高位均衡、保重点项目建设。拓展教育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企业资本投入,促进教育投入主体的多元化。继续完善帮困救助机制,保障教育的公平普惠。建立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制度,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积极鼓励民办学校规范发展。建立“三残”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机制,保障“三残”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建立扶持困难家庭学生机制,确保按规定标准做到“应助尽助、应补尽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研究出台中小学招生政策,确保阳光招生有序稳妥推进。坚持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民工子弟学校接纳为辅”原则,全力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益。继续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加大均衡的监管力度。以“强化督政,宽松教育环境;完善督学,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监督从严,检查从实,评估从准,指导从真”为原则,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和评估认定制度,加强过程性督导,实行问责公示制度,确保各项责任和任务落到实处。
2.坚持人才兴教,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培养学者化的领军团队。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名校长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名师三带”工程),培养一支理念先进、治校有方的专家型校长队伍和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以此形成“名师带骨干、骨干带整体”的队伍建设新格局,带动全区学校管理能力、师资实力和教育竞争力的提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梯队化的管理团队。建立中小学校长流动制度,新提拔的校长至少具有两所学校的副校级任职经历。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任用机制,每年选拔一批事业心强、懂教育、会管理的中青年教师充实到学校领导班子,优化教育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教学团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深入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完善教师师德专题培训制度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健全教师流动机制,新聘任的高级职称教师以及名师至少具有两个学校工作经历。深入实施绩效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方法为重点的全员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工程,力争全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明显提升。
3.坚持装备促教,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教育装备水平,满足高水准办学需要。以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为契机,加大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和设施建设的工作力度,不断充实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图书等教育教学装备,力争全区所有中小学的各类教育教学装备达到省定标准。搭建“数字教育”平台,满足现代化办学需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均衡,到2012年底,学校计算机有效生机比达到7:1,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加强“教育在线”的品牌巩固与管理工作,促使“教育在线”真正成为传递信息、对外交流和宣传服务的优秀窗口。依托国家、省、市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积极开发科学合理、版块清晰、调用便捷的“教育资源库”。构建社会教育网络,满足开放式办学需要。在充分利用内部教育资源的同时,本着“延伸教育网络,让社会各界参与教育;扩大教育基地,让校外实体渗透教育”的思路,加强与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变单一型教育为多元型教育,变平面型教育为立体型教育。
4.坚持改革强教,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创新援助。统筹城乡教育。以联盟组团发展为依托,实行“一统筹、二交流、三共享”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统筹”是指实行由牵头学校校长负责各联盟整体规划和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二交流”是指实行联盟内校级领导和教师的双向交流机制;“三共享”是指实行联盟内管理模式、教学资源、科研成果三项共享机制。紧抓素质教育。以有效教学行动为抓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社会实践上来”。严守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有教无类、确保学生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的“三条底线”,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深入推进幸福校园建设,拓宽素质教育渠道,创新素质教育载体,增强素质教育实效。提升特色教育。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重点,加强“三防”建设、生命教育和安全演练,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继续实施特色学校(特色优势学校)创建工程,通过整体推进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全面要求与典型引路相结合、特色创建与品牌打造相结合,力争形成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