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指导工业行业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准确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发展不能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准确把握行业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关系。发挥行业管理特色和优势,将安全生产工作融入到行业管理的各环节中,关口前移,源头管理,促进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高。准确把握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关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省安委会工作要求和职责分工,厘清职责边界,明确工作定位,把握工作重点,依规依法履行工作职责。
二、落实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三)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定位。对于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民用船舶行业,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履行监管职责,强化监管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其它工业行业,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管理、指导职责,要将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行业管理的全过程,在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技术改造、产业布局等重点工作中突出体现安全生产相关要求;要结合日常行业管理,明确安全生产工作具体任务,指导工业企业强安全生产管理。对工作中发现的企业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对重大风险隐患应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通报。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本单位
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建立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体系,加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明确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分管领域负责人及相关内设机构的安全生产职责,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梳理,制订责任到人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清单;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的工作理念,在召开各类会议、制定政策文件、部署业务工作、到基层企业检查调研时,要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检查;要高度重视节假日、国家和省重要会议活动期间和特殊气候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布置防范措施并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要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为有效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必要保障;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会同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加强对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
(五)着力发现问题并积极化解风险。注重对安全生产问题的调查研究,指导重点行业梳理摸排安全风险隐患。针对重点行业存在的共性风险因素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或通报的隐患和问题,加强沟通协商,综合利用产业政策、法规标准、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和应急、环保等相关部门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加大整治力度,促进源头治理。
(六)以安全发展理念统筹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综合类规划要充分体现安全发展理念,明确安全生产任务和要求;重点行业规划要设安全生产专篇,认真分析行业安全生产现状,提出行业安全生产重点任务和措施。坚持用安全生产倒逼机制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对安全条件差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促使企业加快改造升级。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目录,从源头治理上指导相关行业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七)引导重点行业规范安全生产条件。推动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条件的制订修订和推广应用,提升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用好相关部门建立的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把安全生产规范要求及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作为申报各类专项资金、园区及企业的试点示范、高质量发展考核及评比表彰等重要条件,不断提升地区和行业安全发展水平。
(八)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将安全技术改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范围,更好地引导投资方向。鼓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技术改造投入,使用先进的工艺及装备,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鼓励安全生产适用技术和新装备、新工艺、新标准的推广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及工控安全、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为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高质量供给。
四、持续推动民爆行业安全发展
(九)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投入符合标准,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民爆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依法依规严格执法,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效能。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把好安全生产许可审核关。
(十)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安全发展为目标,鼓励民爆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鼓励企业拆除低水平生产线、撤销低效生产点,推动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逐步转型为现场混装炸药,普通雷管转型升级为数码电子雷管,推动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组织编制民爆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谋划行业安全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十一)不断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建立健全民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工业炸药危险岗位实现少(无)人化操作,在工业雷管、火工药剂、震源药柱等生产过程中的高危岗位实现人机隔离操作,推广数码电子雷管装配自动化生产技术和装备。
五、做好民用船舶制造业安全监管工作
(十二)加快完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有关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健全民用船舶制造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并配备工作人员。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使相关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监管执法人员培训,依法依规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健全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准确报告信息。
(十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有关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梳理本地区民用船舶制造企业情况,摸清家底,明确监管边界。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格规范执法,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保障安全投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六、加大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力度
(十四)推动敏感区域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全面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长江沿岸1公里范围内、太湖一级保护区、
京杭大运河沿岸1公里等敏感区域危化品生产企业的搬迁改造。梳理辖区内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科学评估其安全生产和环保条件。坚持“一企一策”,因地制宜用好异地迁建、就地改造、关闭退出等方式,鼓励搬迁改造同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有机结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搬迁改造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低危化改造。鼓励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
智能化工厂,提升本质安全和污染治理水平,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
(十五)推进化工园区绿色安全发展。综合考虑化工产品作为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统筹规划布局,坚持危险化学品企业进园区的发展方向不动摇,推动化工园区的规范发展。引导园区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化学特性相容、产业耦合发展、资源“吃干榨净”、能源梯次利用的产业链。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管理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化管理水平。
(十六)做好民用飞机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根据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变动情况,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职责,加强民用飞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梳理本地区民用飞机制造企业情况,摸清家底。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保障安全投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七、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加快发展
(十七)加强安全(应急)关键技术研发。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把安全(应急)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优先扶持发展。聚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类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需求,鼓励企业研发先进、急需的安全(应急)技术、产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增强科技对风险隐患源头治理的支撑能力。
(十八)提升安全(应急)产品供给能力。依托具有发展基础的各类产业集聚发展区等,创建一批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
范基地(园区),支持发展特色鲜明、错位竞争的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提升安全(应急)产品供给能力。引导企业瞄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保障需求和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加强相关产品研发和供给。充分利用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大数据平台公共服务
功能,为园区招商引资、政府采购、供需对接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十九)加快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应用。面向交通运输、矿山开采、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应急求援和城市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实施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区域(市、县)级示范工程,推动一批“制造+服务”新模式应用,构建企业、用户、金融保险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各市、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定位,依法履职、正确履责。特别是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综合考虑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指导,为统筹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