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实施质量兴市策略的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战略的意见》(政发[]号),全面提升质量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市、实现赶超崛起、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切实强化质量工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市场竞争、推动自主创新、节约资源能源、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和基础保障功能,夯实质量基础保障体系,加强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取向的质量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全市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基本原则。坚持政府推动,把服务经济发展、落实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根本宗旨;坚持市场主导,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主要动力;坚持突出重点,把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质量问题、增强产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提高整体质量水平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坚持依法治质,把严格执法监督、加快管理创新、提高监管效能作为改革方向;坚持科技先导,把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自主创新、完善质量技术基础作为提高质量的主要手段。
3、发展目标。到年,努力使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部分领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产业和企业产品的整体素质适应国内竞争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高水平的质量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具体目标是:
——主要产业企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加强汽车制造、能源、造纸、医药、食品、有色冶金、建材、农业、林业等 个产业的质量工作。家重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家企业获省质量管理奖。培育个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能力、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全市标志性工业企业。选择市场占有率较高、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发展来势较好的个大品牌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使骨干企业的整体素质跃居全省先进水平,基本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全市重点企业、重要工业产品、名牌产品和外资企业的产品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保持在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重点产品、名牌产品的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力争,出口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全市产品质量的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以上。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创建中国名牌产品项,名牌产品达到个,名牌产品达到个。名牌产品经济规模占工业总产值的以上,其生产总值、产品销售额、出口创汇额、实现利税增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
——工程质量优良率明显提高。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一次验收合格率达,优良率达到以上,功能完备、环境友好、安全可靠、资源节约等全方位、全寿命的综合满意指标不断提高。不合格工程项目严禁投入使用。
——服务质量基本实现标准化。以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为中心,制定和全面推行服务业质量标准,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在省内有影响力的精品服务项目和大型现代服务企业,带动整体服务质量向省内先进水平跃进。新创建“百城万店无假货(商场、超市)”家,服务标准化达标单位家以上,服务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家,创建服务名牌~个。
二、工作重点
4、完善质量技术基础工作。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引导企业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制定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提升主要产业和产品标准整体水平;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研究和采用,提高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农业规范制修定步伐;积极搜集大宗产品出口国相关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协调机制;指导企业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大力加强计量监管工作。推进法制计量,加大对水表、电能表、热能表和衡器等民生计量器具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服务工业化,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建设,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基础工作,加强在线检测、过程控制以及安全与环境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计量秩序,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市场导向,积极开展认证认可工作。继续推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积极推行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可再生资源、信息安全等领域的产品认证;加快食品和农产品认证的国际互认,鼓励使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标志,扩大优势食品和农产品出口。
5、依法加强质量监督。进一步加大对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的重点产品监督力度,完善市级市场监督抽查和定期监督检验制度。建立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将食品、农产品、农资、建材、危险化学品等产品生产企业列入重点监督管理对象。对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优势产业开展具有可比性的、分类管理的行业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并对外公布监督检查结果。严格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现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认真落实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解决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
6、严格产品的准入许可。围绕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实施工业产品和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制度,保障生产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对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种设备等产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全过程安全监察。对不具备质量安全生产条件、能源资源消耗不符合国家规定、工艺装备不符合产业政策、没经过环保评价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产企业,严把市场准入关,质量监督部门不颁发生产许可证,银行不贷款,土地管理部门不批准用地,电力部门不予供电,经销单位不准销售。对已获准许可的企业,要加强监督检查和后续监管,对企业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处罚。
7、构筑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全面落实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对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肃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着力规范进出口市场秩序,打击进出口商品逃漏检行为和非法出口。要分行业、分类别全面摸清全市质量安全的基本情况,建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数据库,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控。要做好随时应对质量突发事件准备,成立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理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8、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作为质量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卓越经营”的理念,始终把保证质量和依法承担质量责任作为首要任务。鼓励企业围绕产品质量,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提高产品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督促企业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建立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计量检定校准,严格检验检测,严格关键环节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努力推进企业质量诚信建设,在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交通通信、房地产、旅游等服务领域加快建立诚信体系,大力开展用户满意度测评、星级服务达标、创建文明窗口等活动,实现优质服务、诚信服务和透明服务。
9、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破除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阻碍产品正常流通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打破地区封锁和地区保护主义,建立统一大市场。积极推行工程和设备监理制度,围绕重点工程和重大投资项目、技改项目,实施项目法人、工程监理和工程设备监理制度。对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重点设备和政府采购项目实行强制监理,确保重大投资项目和设备的质量安全。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引导参与质量技术创新、名牌培育、标准制定、质量管理、信息分析、咨询服务等质量服务活动。
10、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计量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全市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围绕优势产业的提升和发展,重点提高高新技术产品、节能环保产品、汽车及配件产品和食品、药品等涉及安全产品的监督检验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探索区域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鼓励小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切实保证原材料进厂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严格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和实验室评价制度,加强对各类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实现检验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互认。
三、保障措施
11、发挥名牌战略带动作用。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组织制定全市名牌产品三年培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切实做好名牌产品、名牌服务和质量管理奖的推荐工作,鼓励支持优势企业积极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和著名商标。围绕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产品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在全省或全国有影响的优质名牌产品、优质服务单位和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创造有利于名牌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对获得名牌称号的产品,在政府招投标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实行政府优先采购制度。建立政府质量奖励政策,对新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给予万元的奖励;对新获省质量管理奖、名牌、著名商标给予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名牌的生产企业给予万元的奖励。对再次获得荣誉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政策一半的资金奖励。奖励申报程序的有关规定由市产品质量监督行政部门另行制定。各地政府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质量奖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培育区域性品牌,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12、增加质量工作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将质量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加强统筹管理、资源配置和条件保障,建立稳定的质量工作投入机制。根据当地财政收入情况,落实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化科研项目、食品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和质量科技创新等工作经费。要落实打假举报奖励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对有功举报人员给予相应奖励。
13、加强质量人才建设。切实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质量普及教育,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质量意识。逐步选送年青一线人员到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学习质量管理课程,培养一大批不同层次、满足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加强质量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综合执法能力,建立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队伍。
14、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制度建设,制定与相关法律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将质量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普法规划,着力增强全民质量法制意识。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为基础,不断探索法制监督工作新机制,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法制监督,提高依法治质水平。
15、引导科技创新。编制实施全市质量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纳入全市重大科技规划。加强检验检测科学研究,加快开发和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验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推广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产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特点,深入宣贯彻“零缺陷”、用户满意度、企业社会责任、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
四、组织领导
16、加强领导力量。成立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质量兴市有关工作指导协调,审定“质量兴市”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日常工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重视质量兴市工作,按照总体部署和各自分工,在部门制定推进质量兴市的具体措施。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一位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
17、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将质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地方整体质量水平长期低下、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和搞地方保护的,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要加强“质量兴市”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8、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新闻媒体要重视对“质量兴市”活动的宣传,引导全社会重视、支持质量兴市工作,加大对质量政策法规、名牌产品、优秀质量管理单位和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先进质量理念。积极组织名优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或展销会,有选择地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品牌”系列推介活动。深入开展“质量月”、“质量万里行”、“3.15”等群众性质量活动,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动员全社会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