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做好推进中心区经济发展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推动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实施工业立市、三产兴城战略,加强园区开发建设,加快工业再造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功能。把打造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全省有重要影响的新型工业城市、周边地区商贸服务中心城市和具有沿海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年,中心城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年均增长以上;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建城区面积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万以上。
三、发展重点
按照分工有序、结构优化、整体发展的原则,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业聚集,构建"一轴、两带、三区、多层级、多业态、多区域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轴:东起长芦大道、西至高速铁路,以解放路、新华路沿线作为商贸服务业发展轴,着力发展七大现代商贸服务区:小南门区域改造提升传统业态,积极引进大型综合体、建设特色小吃街、历史文化街、商业步行街,增强商业核心区的规模效应;颐和广场区域以主题商场与开放式购物空间结合,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构建现代休闲商业,树立城市商业品牌;会展中心区域突出发展会议会展、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业态,积极打造文化体育休闲中心;区域建设集购物、商务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档商务休闲区;火车站前区域改造升级批发市场,建设以标志性建筑、城市综合体、特色商品市场为载体的区域性商业中心;高铁站前区域重点建设高档精品百货、商务会所、商务酒店、总部经济等,使其成为积聚商务金融、行政办公、现代居住、综合物流、娱乐休闲的现代风貌商业区;道东区域重点建设大型百货店、大型超市、家居建材市场,打造道东现代商业区。
两带:即现代物流产业带和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带。现代物流产业带沿长芦大道两侧,北起东路口,南至沧县捷地,以大力发展服务于管道管件、建筑装饰等大宗工业品物流和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等专业市场为重点,把现代物流产业带打造成以生产资料为主的物流集散中心。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带,北起高速北出口,南至高速西出口,以大道、路两侧为中心,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业综合体、小商品批发、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为重点,把物流服务产业带打造成以生活资料为主的物流服务中心。加大物流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合理布局产业,优化物流节点网络。强化与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的合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支持现代物流基地和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构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三区:即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集中、错位发展”的原则,大力引进工业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发展工业经济。力争“三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以上。
经济开发区。实施二次扩区,拓展发展空间。推进新华工业园与开发区融合发展,享受开发区政策。着力发展管道与机械装备制造、塑料制品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汽车配件、新材料等产业,引进重大项目,增强集聚功能,打造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高增长区。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税收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进高新区建设,设立区工业园,享受高新区的政策。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照“高质量开发建设、高起点改善环境”的原则,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科技生态园区。到年,全区主营业务收入亿元,税收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亿元。
工业区。重点规划发展石油钻采及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及终端加工、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等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把工业区建设成为沧港产业互动带上的重要节点和中心城市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税收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亿元。
加快多层级、多业态发展。在抓好“一轴、两带、三区”发展的同时,坚持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现代金融、研发机构、家政服务等行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次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和乡镇工业聚集区建设,配套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和早餐工程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建设,适当增加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比例,今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中,单体商业服务设施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要适当增加。
四、支持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号)、《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号)和《关于对我省特定区域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意见》(政办〔〕号)确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结合实际,对于投资3亿元以上、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项目,投资万元以上、营业面积平方米以上的名品名店项目,以及进入“三区”的工业项目,享受以下配套支持政策。
(一)资金支持政策。市财政设立中心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商业项目建设。中心城区大型商贸服务业项目,根据投资额度和贡献大小,市财政给予适当奖励。对“三区”内主要干道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争列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市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加快建设步伐。市本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各类政策性资金,优先用于中心城区项目建设。
(二)土地支持政策。在城市建设项目中,优先安排商业项目用地,以招拍挂方式取得用地,按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土地出让底价;项目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涉及的相关收费按低限标准收取。省下达我市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用于“三区”重点项目和中心城区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按照“三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经市政府批准后,可集中建设一定比例的专家楼、职工公寓,解除区内人员的后顾之忧,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收益部分可用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三)审批支持政策。“三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规划由市政府审批,按照政办〔〕号文件规定,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项目选址等审批权限下放到“三区”管委会。除省核准目录和国家、省规定需由市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的项目外,核准备案权下放到“三区”管委会。对于中心城区经济发展项目优先申报省重点项目。
(四)税费支持政策。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旧城改造费、渣土费以及购买场地产权交易手续费全部免除;企业厂房、仓库和配套设施免收人防易地建设费。商业项目自纳税之日起,第一年纳税市级留成部分的用于奖励项目投资主体,以第一年纳税市级留成部分为基数,从第二年起超收部分的用于奖励投资主体,连续奖励三年。“三区”年以后新建企业上缴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暂定三年全额返还,用于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退二进三”政策。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改制步伐,制定《市主城区“退二进三”优惠政策》。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支持工业企业向“三区”搬迁。企业搬迁后土地由市政府统一收储、出让,出让土地收益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企业,用于企业改制和新厂区建设。搬迁企业新厂区建设由所迁入园区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六)人才支持政策。加快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步伐。采取签约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对于引进的技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和科研项目、教学启动经费、安家费和专项生活补贴等,子女入学由教育部门优先安排到重点中学和市区小学。市科技经费对引进的创业创新项目申报给予优先支持。探索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柔性引才机制,企事业单位可采取聘用、兼职、假日博士、星期日工程师等形式柔性引进人才。按照规划建设人才公寓,解决科技人才居住问题。鼓励“三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以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引智成果示范基地等方式构建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把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精力抓中心城市项目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指导、督促、协调有关决策和工作任务的落实,协调解决有关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衔接平衡重大建设项目和产业布局。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城区经济发展新机制。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不断创新投融资渠道和平台,千方百计多元筹资,加大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延伸市政建设管理范围,加快“三区”与城区道路的扩展与连接,搞好电力通讯、供水供暖、亮化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基础设施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招商引资平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招商队伍,提升整体招商能力和水平。围绕城区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坚持实施领导带头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小团组一对一招商、业主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形式,拓宽合作渠道和领域。加大与世界强、国内强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城区。激活民间资本,弘扬创业精神,支持返乡创业,引导、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形成全民创业热潮。
(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加快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联审联批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清理规范各种涉企收费,切实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处各种危及企业生产的不法行为。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企业,切实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提高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城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