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局2021年学校德育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握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深化德育工作改革,强化德育共同体建设,坚持“五育并举”,多角度、全方位推动全县德育工作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突出德育工作时代性
1.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落实落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贯彻落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加强党建带团建、队建,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开学第一课”“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活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学校”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仪式感。积极开展“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第二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组织学习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卫国戍边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等,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广泛开展“中国梦”“三爱”“三节”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德育(少先队)特色活动或品牌活动。选树身边的榜样,结合推荐评选各级新时代好少年,开展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活动。
(二)细化学生品行管理
3.规范学生手机管理。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精神,制定学生手机管理具体办法,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统一保管、禁入课堂等要求落到实处,并于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指导、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管理家庭公约,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4.组织实施教育惩戒。把学习宣传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并切实抓好《规则》的贯彻落实。近期,要集中做好《规则》学习宣传工作,确保在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后,通过多种形式将《规则》精神和要求传达宣传到位。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准确理解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工作要求,争取做到全覆盖,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和依法治理水平。要围绕教育部《教育惩戒实施指导手册》开展校规校纪的修订工作,健全《规则》提出的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学生申诉委员会等各种制度,健全教育惩戒实施和监管、救济的工作机制。
(三)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5.坚持“五育”并举。制定《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管理细则》,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学科育人建设,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各学科教学目标之中。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体育、艺术等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和智育有机融合。
6.深化思政课程建设。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实际,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中小学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团队活动等德育课,以德育例会、活动观摩等形式促进经验交流。贯彻落实中共县教育局党组《关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五个一”工程的通知》(安教党组〔2020〕12号)精神,评选一批示范精品课,开展一场“平语近人”知识竞赛。
(四)不断深化文化育人
7.推进文明校园创建。今年是文明校园新一届全国、省级(2021-2023年度)申报年、市级(2019-2021年度)届中初评年、县级(2020-2021年度)总评年,各创建申报学校应认真解读评价体系,做好申报、创建的各项工作。要积极推进“无烟校园”“绿色校园”“美丽校园”创建,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公共生活好习惯”“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移风易俗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县委文明办、县教育局将发挥文明校园创建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将德育、团队、宣传等工作成效纳入文明校园考评重要条件。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广泛开展汉字听写和诗词比赛,依托团队组织办好学生社团,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积极推进城市学校少年宫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试点工作(见泉委文明办[2021]5号),举办2021年度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展演展示活动,推动“一校一品一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志愿服务队的作用,推动中小学生以志愿活动、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深入开展公益服务、技艺学习、非遗传承、劳动实践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五)创新推动实践育人
9.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托县中小生社会实践基地,完善劳动实践研学项目,组织开展好研究实践教育活动,探索政府指导推动、学校设计研学课程、企业负责基地建设的联合共建模式,开发、评选一批优秀研学课程,打造研学精品线路。
10.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鼓励各校结合实际,精心打造具有我县特色、学校特点的劳动教育特色示范项目。因地制宜拓展校内校外劳动教育资源,遴选一批劳动教育基地,推进学校做到“六个一”:一个劳动教育主题、一个校内外劳动实践场所、一套特色劳动教育教材、一队专兼职相结合劳动教育导师、一批小能手、一周至少一课时。
(六)着力推动队伍育人
11.激活德育管理者团队。依托22个“德育共同体”牵头校(见安教〔2019〕26号附件2),促进各学段德育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等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有效衔接,鼓励各学校至少与1所跨学段学校携手共建,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资源共享、螺旋上升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完善德育骨干、思政名师(学科带头人)等送课送教常态机制,打通德育工作者培训、培养和成长路径。
12.完善班主任专业成长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学校首席班主任制度或名班主任工作室,完善研训一体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机制和班主任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津贴的激励效能。县教育局将组织开展“百名优秀班主任”评选和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和管理能力。
(七)有效促进心健育人
13.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重点提升全体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的能力。督导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统筹利用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等课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确保每两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推动学校为班主任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完善心理咨询室(学情茶话室)。加强学生心理防护,落实24小时教育系统心理热线援助服务。
1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依托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加强检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运行心理危机预警、处置、干预与转介制度。完善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和设施设备,推进薄弱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做好心理教师挂钩片区学校开展服务和考核工作,全面落实学校心理服务四级管理机制。
(八)持续强化协同育人
15.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有序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加强家庭教育培训,促进“家长学校”建设,开展家长读书沙龙、家教讲座和家教论文汇编等,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继续培育一批县市级“家长学校”示范校,通过规范学校家长委员会运行,有效开展家访、家长会和亲子活动等,密切家校联系,发挥好家庭的育人功能。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使家庭、学校、社区(村居)形成育人合力,努力构建全社会育人体系。
16.规范网络育人机制。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落实“三审”制,建好用好管好校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网络平台和自媒体,丰富校园智慧团建、队建。加强中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抓好意识形态建设,发挥新时代新媒体网络德育效能。
三、工作要求
(一)创新育人方式
紧紧围绕提出的“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和“六个下功夫(培养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聚焦长期以来存在淡化德、弱化体和美、缺乏劳的突出问题,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以新的途径和丰富的活动载体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把握育人重心
加强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三)树立科学理念
深入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工作,切实规范学校教育行为,转变唯“分数”论的人才培养理念,科学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德育质量监测和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创新途径和载体,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