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实施意见范文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实施意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实施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关于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健全我县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全面提升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现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将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统一指挥、上下联动、联防联控、平战结合、预防为主、防治协同,集中力量加强能力建设,补齐短板弱项,为建成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提供坚实保障。

二、建设目标

到2025年,建成统一应急领导指挥体系、灵敏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高水平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以及保障有力的物资储备体系,打造平战结合、专业化、复合型、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显著提升疫情监测、疾病救治、物资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健康,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

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制,成立县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卫健部门。卫健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卫健应急办承担。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社治、经信、公安、网信、海关、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和医保等部门应急资源信息共享、交互联动。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平战结合要求,平时做好各类信息收集、处置、研判等工作,战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综合信息管理、研判、协调、指挥等工作。加快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大数据智慧决策平台,实现当前态势全面感知、智能流调辅助系统、医疗卫生资源统筹调度、重大信息统一、关键指令实时下达、多级组织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智能预判。建立多学科、多部门组成的专家库,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科学化水平。把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干部培训体系,提升领导干部公共卫生应急素养。

(二)建设协同配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

切实发挥传染病直报系统的作用,强化法律责任,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风险意识、主动识别意识及依法报告意识。提高依规采集、筛查新发突发传染病患者生物样本的技术能力和检测水平。一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标准化建设,财政给予补助,患者就诊全部凭身份证或医保卡挂号、实名制就诊。医院急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部、传染病门诊及住院部、ICU全部实施在线实时监测、监控,监测监控数据实时接入疫情监测网和应急指挥中心预警网络。坚持底线思维,完善预警制度,明确预警程序、等级和方式。加快“智慧卫生”建设,实施全域“医卫联工程”,推进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数据的互联互通,建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推送、会商分析和早期预警制度。在医疗机构、公共交通、公共场所的重点部位设置智能卡口和体温监测设施,强化智能监测防控,监测数据作为大数据分析基础数据。完善重点人员行动轨迹追溯办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公共卫生安全相关场所、人员、行为、物流等应用场景特征分析和疫情追踪,及时监测预警高危地区、高危区域和高危人群,提升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前瞻性、精准性、高效性。建立早期预警的部门联动响应处置机制,强化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和先期控制措施同步启动机制。优化平战结合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征用机制,完善应急状态下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和人员调集机制,提升响应能力和效率,并落实日常防控准备措施。

(三)建设专业化、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按照省、市疾控机构建设标准上限,加快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调查处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做优做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硬件、人才、技术、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员编制和在编人员达到国家每万人1.19标准,按照国家规范在县疾控中心设立独立运行的应急办,建立疾控人才队伍待遇保障机制和能力提升体系。增加县疾控中心以及县级综合医院P2实验室数量。推进县级疾控机构能力提升工程,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抓住监测预警报告、形势分析研判、现场调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优化防治结合、职责明确、衔接有序的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加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采供血等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到2025年全县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数达到国家规定的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名的标准,每个县区建成一所二级以上公立妇幼保健院,采供血机构建设达到国家、省、市标准要求。

(四)建设平战结合、分级分层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县级成立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配备与救治任务相匹配的救治力量,实现“四个集中”目标。健全传染病院前急救转运体系,全县配备2辆以上负压救护车,战时统一调配使用。

明确和落实各级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职责,进一步强化医防融合、平战结合,把县级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纳入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形成更为紧密有效的防治结合体系,建立人员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医防有效结合。高水平、高标准提升二甲以上综合医院重大疫情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配置床旁监护系统、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相关设备,支持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重大疫情实验室建设发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疫情救治预案并具备战时接收相关患者能力。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优化中医药应急救治网络,加快中医药应急救治设施设备与人才、技术储备,完善中西医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卫健服务中心、乡镇医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防控救治职能,确保在集中精力应对重大疫情的同时,正常的诊疗服务能如常展开,做到应对有序,轻重分离,急缓分开,忙而不乱。

实施重大疫情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工程。确定一定数量的战时方舱医院改造建设基地,建立医院启用的应急预案,落实方舱医院选址、建设、人员调度、物资供应、内部运行等子系统,每年开展应急演练,保持能力和水平。借鉴方舱医院经验,提高部分避难所场地、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重大公共空间设施建设标准,充分考虑应急需求,完善场地设置、通风系统、后勤保障设计,预留管道、信息等接口和改造空间,使其具备快速转化为救治和隔离场所的基本条件。

(五)建立专业化、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省、市人员配备标准,科学核定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县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低于岗位总额的85%,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70%。建立县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制度,定期聘任,专家在岗期间待遇不低于疾控中心主任待遇。发挥专家和智库的决策咨询作用,加强公共卫生循证决策。组建重大疫情救治专业技术队伍,按照“建制化、单元化、模块化”的思路,分类建设传染病、消毒与感染控制、病媒生物控制、寄生虫病控制、食品与饮水卫生、核生化等专业应急处置“战斗队”,加强日常实战演练。加强专业化、复合型卫生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班子。提高公共卫生人才福利待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分配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绩效工资总额可以突破。取消疾控中心中、高级职称人数结构比例及数量限制,同职称、同年资疾控人员待遇不低于同级公立医院相同人员待遇。打造卫生高层次人才来泗“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住房、医疗、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体系。稳步提高急救、采供血等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卫生健康行业特点的人员培养、准入、招录、使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六)建设平战结合、保障有力的物资储备体系。

坚持平战结合、采储结合,健全应急物资储备预案,加快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布局,建设县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科学调整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加强疫苗、药品、试剂和医用防护物资储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健全应急物资政府集中收储、企业协议储备、相关机构自身储备等管理机制,形成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产能储备、社会储备相补充的多元化物资储备体系。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和物资品类,提升有效抵御第一波需求冲击的能力,为后续采购、生产供应赢得宝贵时间。提升应急物资的生产收储、库存轮换、征调补偿、物流配送、采购、捐赠使用、智能监管水平。构建应急医疗物资产业体系,建立应急医疗物资重点企业清单,支持企业加大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投入,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帮助企业尽快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依托产业功能区,合理规划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加强稳产、扩产、转产等技术改造,形成应急状态下的转产方案。强化上下游配套企业支持,围绕薄弱缺失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固链招商,全力招引一批高能级项目,加快构建完整的应急医疗物资产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对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卫生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各地区属地责任,落实各部门职责,实施依法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建立督导、考核以及履职尽责监督问责机制,把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二)强化投入保障。坚持政府主导、县级统筹、分级负责的原则,持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由政府财政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财政按照相应预算管理方式予以保障。公立、民营医疗机构承担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财政给予补助。

(三)强化医疗保障。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应急保障制度,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调整医保目录范围。符合国家和省疫情应急诊疗方案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费用,全部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且不纳入医疗机构医保总额预算,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优化异地住院医保直接结算流程,确保在突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患者在异地得到及时救治。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

(四)强化宣传保障。加强舆情应对和引导能力建设。健全信息公开、媒体与互联网管理制度,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依法加强互联网管理,以政府权威为主,以科学和法律为标准,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信息,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媒体信息监测,及时发现舆情信息,加强舆情研判和引导。加快虚假信息甄别,及时消除影响,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