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提升教育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提升教育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提升教育发展实施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提升教育发展实施意见

一、切实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关键要依靠人口素质、科技进步和人才优势,根本取决于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前教育长足发展,保教水平逐步提高;两基”任务全面完成,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职普结构渐趋合理;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提高全县人口素质,推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县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城乡、学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城区学校大班额、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没有有效解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县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未来五至十年,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市委、市政府实施“两大战略”培育壮大“五大产业”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民勤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2311计划,对加快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战略,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加快教育发展,为民勤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省、市教育工作会议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指明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方针和战略任务,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全县教育科学发展、公平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十二五”末,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全县总体办学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开展学前四年教育试点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农村初中全部撤并到城区,城区“大班额”现象、农村小学布点分散的问题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完成。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基本形成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民勤县城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教育城”把民勤县创建成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教育名县。

二)主要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立足县情,着眼未来,以“教育城”建设为契机,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全县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影响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前,城区西关新建一所标准化半托幼儿园,各乡镇要利用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完成“校改园”工程,设立乡镇中心幼儿园。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逐步为城乡幼儿园配备公办教师,扩大农村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完善农村寄宿制幼儿园服务管理制度,推广校车接送幼儿的成功经验。加强安全监管,形成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和优质教育需求,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年前,城区西关新建1所寄宿制独立初中,逐步撤并农村初中,实现农村初中学生进城读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搭建学校之间名优教师、优秀校长互动、共享、交流平台,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消除大班额。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年,职普招生比接近1: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年,完成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植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专业。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努力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财政专项资金,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满足教学实践需要的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基本建立起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实验实训基地网络,培养大批优秀技能型人才。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校企、校校合作办学,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力争使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入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行列。

5.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补充、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特教津贴,对特教教师在技术职务评审、评先选优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年,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康复教育。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年,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残疾儿童入园率达到85%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

6.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积极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大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重视职工培训和其他从业人员培训,突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鼓励个人以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7.支持发展民办教育。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平等的法律地位,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

8.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年,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年,全县城乡基础教育教师资源基本实现均衡配置,各级各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形成一支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9.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制度,改进德育工作方式。突出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健康体检制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重视音体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重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生态县情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0.实施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针对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好一批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教育城”建设工程,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逐步建成数字化校园,逐步扩大网络教育资源服务覆盖率。实施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工程。把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推进常态化、增强实效性。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施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学科教学均衡发展。

三、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改革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着眼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制约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民勤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开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和多样化人才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学思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增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鼓励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培育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鼓励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发展进行多元性和综合性评价,完善中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学生评优树先的重要指标,逐步形成学生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和主体多元化评价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加强对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领导,细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落实配套政策和保障条件,组织广大教师广泛参与“义务教育学科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评价办法”课题研究。

二)深化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招生制度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得将任何形式的考试和测查结果作为适龄儿童进入小学和初中的依据。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完善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文化课成绩、体育课程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制度,实行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薄弱初中等办法,带动薄弱初中发展,保证招生录取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增强办学活力、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健全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强化对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形成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行业准入、资金拨付、信息服务等方面作用,对教育发展速度、规模、质量、结构进行宏观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完善教育决策机制,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决策和改革发展服务。结合布局调整,研究改革农村教育管理模式,逐步撤销乡镇教学辅导站。加大安全教育和管理力度,及时消除各类隐患,确保校园安全,确保校车交通安全。健全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结合、监督与指导结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保障措施

一)确保教育投入稳步增长。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实现“三个增长”年,实现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5%以上。进一步明确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同时按2%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统筹用于教育事业。统筹部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教育。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普通高中教育按隶属关系,实行经费以县财政投入为主,受教育者缴费和其他渠道筹措为辅的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机制。依法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安排不低于30%比例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一定比例用于特殊教育事业。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管理。

充分发挥“县长教育基金”筹资平台作用,多渠道募集资金,确保每年资助贫困师生1800名以上,形成完善持久、效益明显的奖励救助体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目标,以职称评定、评优树先为抓手,以多元评价、过程评价为杠杆,建立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大力营造良好的师德风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做好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名师培养培训工程、名校长培养培训工程、优秀班主任培养培训工程、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探索由地方财政保障的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用人模式。按照国家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配备与编制标准,足额配齐教师及教辅人员,适当配备小学低年级寄宿学生生活指导教师,满足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健全教师正常的补充机制和流动机制,积极引进优秀免费师范生到县任教,重视补充农村中小学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按计划招聘特殊教育教师。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和“师德师风标兵”奖评选及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努力做到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政策留人。

三)推进依法治教。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校校通”班班通”为重要内容,加强全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学习。加快学校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

五)重视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教科研工作特点、有利于提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和评价制度。加强教育科研力量,完善学科研究制度,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学科研究。加大经费投入,配备相关器材设备,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物质基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研员,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有活力、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与教学指导团队。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教研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要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要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部署要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与实施,其他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及时总结推广各乡镇、部门在实施工作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

三)加强舆论宣传。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员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