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强地创建工作安排意见范文

农业强地创建工作安排意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强地创建工作安排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业强地创建工作安排意见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关山草原风景区工委,县委各部门,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施“一城两县”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现就建设特色农业强县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建设特色农业强县的信心

1、建设特色农业强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按照这一要求,立足我县农业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着力从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推广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市场化的组织形式,积极发展特而专、优而强、精而美的特色农业,这既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今后我县农业振兴的根本出路。

2、建设特色农业强县是实现农业转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我县农业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奶畜、烤烟、果品等已成为特色鲜明的骨干产业,为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目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要求;经营模式单一,结构布局分散,集约化效应不明显;组织形式松散,产业关联度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导致现有产业特而不大,特而不优,特而不精,使全县农业难以实现突破性发展。建设特色农业强县,有助于我县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整合资源,突出特色,重点突破,改造提升,把大的做强、劣的做优、小的做精,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3、建设特色农业强县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涉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破解这一难题的出路在于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可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4、建设特色农业强县是实施“一城两县”发展思路的重要基础。特色农业强县是“一城两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和突破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品牌。这不但有助于带动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形成和发展,为山区工业大县建设注入活力;还有助于开拓市场空间,形成以特色农产品流通为主的边际贸易,推动省际边贸新城建设。

二、明确思路目标,坚持走特色农业强县的发展路子

1、建设特色农业强县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方向,以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核心,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积极发展区域板块经济,辐射带动全县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园区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组织化管理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升值,健全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特色农业强县建设步伐。

2、建设特色农业强县的目标任务:经过5—7年努力,在全县建立起一整套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组织形式得到进一步升级,农业区域特色、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园区化、品牌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建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做亮乳品、烟叶、核桃、辣椒四大特色品牌,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利用,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提高特色农业现代化水平,把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新跨越。到2015年,使全县特色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特色经济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70%以上,真正建成闻名全省的特色农业强县。

3、建设特色农业强县的总体要求:特色农业就是市场农业,就是规模农业,就是质量农业,就是商品农业。在工作中,既要抓调整、抓生产,又要抓销售、抓加工转化,坚持走产加销联动的发展路子。建设特色农业要在“特”字上做文章,“强”字上下功夫。必须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发展特色农业与发挥资源优势相结合,加快形成区域板块经济发展格局;把发展特色农业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加快传统特色农业的改造升级;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充分调动起全民参与特色农业发展的积极性;把发展特色农业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建立特色农业强县的产业体系

1、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按照“六化”(发展规模化、繁育良种化、养殖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组织化、服务社会化)标准,通过龙头牵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1)加快千河川道高产奶牛示范带建设,建成东南、城关、牙科3个万头奶牛乡镇,曹家湾、东风、杜阳、温水4个7000头奶牛乡镇,50个千头奶牛重点村,推进发展规模化;(2)实施良种奶畜扩繁工程,建立一批良种奶牛核心群,使良种奶牛率达到80%以上,达到繁育良种化;(3)坚持改造提高和扩张规模并举,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并重,加快畜牧养殖园区建设,建成4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10个千头奶牛场,推进养殖园区化;(4)大力推行奶畜标准化生产,实行精细化管理,改革传统养殖方式,积极发展健康养殖,实现生产标准化;(5)加快建设奶牛专业合作社,培育奶畜发展市场主体,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推进经营组织化;(6)建立健全畜牧服务体系,搞好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疫病防治等全程服务,实现服务社会化。以奶畜产业为示范,加快全县畜牧业现代化步伐。到2015年,全县存栏奶牛8万头、奶山羊10万只,鲜奶产量20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建成全省畜牧大县和乳业强县。

2、创新经营发展理念,推行烟叶工业化生产。立足建设国家优质烟叶基地,做大做强“关山”烟叶品牌,以提高科技含量、降低劳动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为目标,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细化烟叶生产环节分工,全面推广现代作务技术。首先在新集川实行现代作务方式试点,推广工厂化育苗、机械化作务、专业化管理等先进技术,在农村分区域建成集约化育苗中心,实行商品化供苗;加快大中型密集式烤炉建设,以组为单位建立烘烤中心,推行专业化烘烤;引进推广起垅、覆膜、施肥、智能烘烤机械设备,降低烟农生产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准确掌握烟叶市场供求形势,加快栽培品种的改良引进,使科技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建立扶持激励、科技推广、病虫防治、灾害预防四大体系,提高烟叶生产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和推广烟田基本保护和轮作制度,在基本烟田保护区内实施烟水配套工程,改善烟叶基本生产条件,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区10万亩,使优质烤烟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年实现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3、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促进果业优化升级。把核桃作为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栽管并举,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并重的原则,加大核桃产业的开发力度。以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园为重点扩大基地面积,结合退耕还林、“三北”防护、绿色创建工程的实施,在南北浅山适生区建设优质核桃产业带,建成一批高产优质示范园,使全县核桃面积达到40万亩。以低产园改造为重点提高产量效益,全面落实扩盘施肥、高接换优、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提高国家级核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水平。重视核桃产品的市场营销,扩大对外出口贸易,把我县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核桃集散地,成为全国闻名的核桃之乡。积极发展优质水果和时令鲜果,全面推广四大优果技术,大力扶持新建一批标准化果园,使优质水果面积稳定在5万亩,促进和带动果业转化升级。

4、开发区域特色资源,壮大蔬菜药材产业。坚持市场导向、规模经营、产销联结、提升效益,重点发展千河川道线辣椒和城郊日光大棚设施蔬菜生产。以规范作务、规模扩张、加工转化、市场开发为重点,促进我县辣椒生产上档次,上质量、上水平,提高陇州辣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15年,全县建立标准化无公害线辣椒基地3万亩,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1000座,使全县蔬菜面积达到6万亩,确立我县在陕甘宁周边地区的“菜园子”地位。培育壮大中药材生产基地,巩固传统地道中药材,引进发展新兴中药材,规范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使全县药材生产基地发展到3万亩,全面提升国家级标准化中药材生产基地和省级秦艽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水平。

四、推动“四化”进程,加快特色农业强县的现代化步伐

1、推进特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按照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基本组织形式,大力发展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的优势特色农业。我县农业正处在产业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立足于现有企业的改造提高,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改力度,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和产品的带动力,促使和氏、关山、正和、烟草、供销、西合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引进发展新型农产品加工业,依托果品、蔬菜、核桃等优势农产品基地,扶持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加工企业,力争使每个产业都至少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强化龙头企业的引带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完善产、加、销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集贸市场,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交易秩序,尽快形成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2、加快特色农业的园区化步伐。园区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的平台。推进园区化建设,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组织形式,提高农业整体质量效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抓好现有畜牧小区、优质烟田、设施蔬菜、生态样板田的提高与完善。加大各类农业园区新建力度,把特色产业向优势生产区域集中,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并在资金、技术、设施、环境建设上给予倾斜,把园区建成展示优良品种的窗口、示范农业科技的样板、培训新型农民的阵地,充分发挥园区在特色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奶畜、烤烟、果品、蔬菜、专用粮等优质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板块经济新格局。

3、实施特色农业的品牌化战略。把培育农产品品牌、发展品牌农业作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原则,科学制订品牌农业发展规划,以科技进步、信息服务、标准生产为支撑,从创建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三个方面,加快传统名特优农产品改良,全力打造和氏乳品、关山烟叶、陇州核桃、陇州辣椒四大特色品牌,壮大农产品品牌的规模和实力。加大名特新优品种的引进、培育、试验、示范和推广,研究开发名优特色农产品的保鲜、贮藏、加工、包装、运输等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确保主要农产品依照相关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优势特色农产品都有注册商标,真正创出自己的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使我县特色农产品入超市、进宾馆、上专柜,扩大知名度,提高竞争力,依靠品牌带动特色农业发展。

4、提高特色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为着眼点,大力支持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发展。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规范整改提高现有协会,全部建成运行经常、服务到位、经济实力强的标准化协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培育一批新协会,争取使我县每个产业和产品都有协会组织。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帮助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贮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力争到2015年,在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进村中都建立专业合作社,使全县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20个。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运销专业户和流通中介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抵御风险,实现农产品流通形式的多元化。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县、乡(镇)、村三级信息网络建设,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网上营销和信息服务,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农村适用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造就一大批建设特色农业强县的新型农民。

五、加大政策扶持,建立特色农业强县的投入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各方参与我县特色农业开发。(1)实行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要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挥好项目建设在特色产业开发中的载体和导向作用,涉农项目一律向产业区倾斜和集中,申报项目由县政府常务会议统一研究安排。(2)设立农业专项奖励扶持资金。今后,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用于特色产业开发的奖励扶持。对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奖励扶持。凡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区、现代烟叶作务示范区、标准化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示范区、优质果品生产示范区等均视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除继续执行县委、县政府对烤烟、奶畜等产业奖励扶持政策外,对建成的其它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将实行以奖代补,由各产业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对创建农业品牌实行重奖激励。对每建成一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品牌的,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商标的,或被命名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的,以及对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或做出突出成绩的各类中介组织,由县委、县政府分别对有功人员及单位进行表彰奖励。(3)优化特色农业建设用地环境。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用地,一律按农业生产用地对待;严格执行国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对县境内涉农企业建设用地可优先申报审批,同时可享受有关土地、税收优惠倾斜政策。积极探索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加快形成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

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特色农业强县的保障机制

建设特色农业强县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特色农业强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级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特色农业强县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将特色农业强县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认真部署、科学制订本乡镇、本行业的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各乡镇政府对本地区特色农业建设全面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要确定2—3个特色农产品作为发展重点,加大扶持和建设力度。县目标办要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建立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县农业、畜产、烟草、果业等主管部门要按照行业分工,理清工作思路,理顺产业管理体制,加强协调指导,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强县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造舆论声势,动员全县各方面力量,投入特色产业开发,努力把我县特色农业强县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