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秋播工作安排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涨渡湖、龙王咀农场,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切实做好2011年农业秋播秋调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为重要切入点,综合运用政策扶持、项目聚集等手段,坚持“四早”(早策划、早安排、早准备、早动手),立足“双抗”(抗自然灾害、抗病虫害),着眼“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大力扩展“一薯(马铃薯)”、“两菜”(优质油菜、无公害蔬菜)、“三菇”(双孢菇、白灵菇、杏孢菇)生产;稳夏粮、稳绿肥;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依托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着力实施农业品牌创建工作,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秋冬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种植业。全区秋播总面积力争达到68万亩,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油菜40万亩,总产5万吨,其中“一菜两用”优质油菜面积12万亩,新增2万亩;蔬菜19.7万亩(含水生菜),新增2.2万亩,其中:双柳街0.45万亩(含水生菜0.15万亩),涨渡湖街0.4万亩,汪集街0.25万亩,李集街0.5万亩(含水生菜0.35万亩),邾城街0.2万亩,三店街0.3万亩,旧街街0.1万亩水生菜,总产160万吨;双孢菇600万平方米,鲜菇总产5.4万吨,杏孢菇5000万袋,总产0.125万吨,白灵菇300万袋,总产0.12万吨,金针菇500万袋,总产0.1万吨,香菇80万袋,总产0.12万吨;马铃薯5万亩,新增1万亩;豆类、绿肥及其他作物2万亩。
(二)畜牧业。新建3个畜禽养殖小区,主要畜产品产量增长6%,生猪出栏23万头、家禽2400万只,肉类总产4.2万吨,蛋类产量10万吨;完成5个畜禽养殖小区沼污工程,实现9个在建畜禽养殖小区环保治污达标。
(三)水产业。黄颡鱼池塘主养0.1万亩,野生小龙虾寄养4万亩,鳜鱼池塘主养0.05万亩,河蟹湖泊放流增殖7万亩;水产苗种繁殖场亲本更新换代率达30%以上;标准化改造精养鱼池1.2万亩;创建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国家级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区1个。
(四)茶产业。新建有机茶基地0.3万亩,油茶基地0.4万亩,干鲜果基地0.3万亩,花卉苗木基地0.4万亩,繁育良种白茶苗、油菜苗40万株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种植业:以消灭冬闲田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稳粮、扩菜(油菜、蔬菜)、强菇、兴杂粮、攻鲜嫩”的调整战略,重点推进“菜、菌、油、薯”等农产品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秋冬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主攻基地建设,全区蔬菜(含水生菜)基地达到17万亩。其中:双柳街5.5万亩,涨渡湖街2.7万亩、李集街2.4万亩、邾城街2万亩、三店街1万亩、阳逻街0.9万亩、仓埠街0.9万亩、旧街街0.9万亩、汪集街0.7万亩。食用菌重点推广周年生产20万平方米,重点兴建一个100万袋白灵菇生产园区。优质油菜突出“一菜两用”,重点打造2个万亩示范片,即陈李公路沿线以直播油菜为主的“一菜两用”万亩油菜示范片,沙河沿线以育苗移栽为主的“一菜两用”油菜示范片,以及旧街街七里岗村0.05万亩“一菜两用”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点。马铃薯重点在汪集街、涨渡湖街分别建设一个0.1万亩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示范基地。
(二)畜牧业:一是推广循环饲养模式。示范推广发酵床生猪养殖、小区沼气除污技术。二是改善品种结构。依托畜禽种苗龙头企业,做好秋繁秋配,扩大杂交猪、良种鸡养殖规模。三是做好秋冬疫病防控。完成猪瘟、禽流感及新城疫、口蹄疫、猪蓝耳病、羊疫免疫普防工作。四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做好畜禽养殖产地、流通环节、屠宰环节的检疫、检测工作。
(三)水产业:一是加快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主推黄颡鱼、小龙虾、鳜鱼、河蟹等名优水产品养殖。二是加快推进水产基地建设。建成汪集彭城工副、双柳宏新渔业等健康养殖示范场,完成高龙小龙虾繁殖基地项目建设,启动鱼糜生产线、渔用饲料生产线。三是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结合苗种场亲本换代工作,抓紧修复涨渡湖湖泊生态环境,为全区黄颡鱼产业提供质优量足种苗。
(四)茶产业:结合打造东北部红色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清茶、油茶产业带,重点建设李集、凤凰等街镇低山地区油茶基地,阳福线花卉苗木基地,仓阳花卉苗木走廊,以及新道线、长岭岗干鲜果基地。
四、工作措施
(一)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继续整合资源,捆绑资金,突出主导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做大做强农业优势板块。蔬菜:重点推进“一轴两翼四大片区”建设,即推进以凤大路为主轴,以三店街、李集街为两翼的蔬菜正规化基地建设,水生菜重点建设涨渡湖街滨湖地区以莲藕、芡实为主的3万亩生产基地,武湖、西湖地区以莲籽、莲藕为主的3万亩水生菜生产基地,沙河沿线辛冲镇以荸荠、莲藕为主的1万亩生产基地,沙河沿线旧街街以籽莲为主的1万亩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优质油菜、马铃薯、绿肥等作物种植规模;发展规模生产,引导有限的资源向种植能人集中、向种植大户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多种多收。食用菌:重点在巩固双孢菇等常规品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智能化、工厂化、专业化生产,批量生产杏孢菇、金针菇等品种,积极示范周年生产模式和菌糠再利用模式,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畜禽:发挥灵星、升阳、大兴、精明等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项目立项、实施、检测、验收机制,扎实做好在建项目实施和拟建项目准备工作。水产:突出高龙水产品加工和水产苗种繁殖场建设,带动改造精养鱼池、鱼种亲本换代、涨渡湖湖泊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鼓励油茶、白茶等新品种推广应用,推行科技承包,建立科技示范点,结对共建“两茶”专业合作社,做好人才培训工作,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茶产业示范基地。
(二)拓展农业投资渠道。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构建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一要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加强与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精心策划申报一批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投资计划。二要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手段措施,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资现代农业。三要着手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集中力量,重点投向优势产业,扶持标准化基地建设。四要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积极与金融机构衔接,争取更多贷款资金投入农业基地建设。
(三)推广农业增效技术。坚持把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多途径、多层次地培训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农民务农技能。积极推进“两型农业”建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推广蔬菜“三高三省”、设施化栽培、薯-稻、食用菌周年生产、油菜全程机械化、优质油菜“一菜两用”、测土配方施肥、蛋鸡高产高效、名特优新水产品多品种套养以及机耕机整、机播机收、机械拌料、机械喂养、机械排灌等先进的实用农业技术;加快转化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抗旱作物节水、高效生态养殖、沼气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生物库养殖、轻简栽培、套养混养等节约型技术,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运用政策、资金、技术等手段,着力培育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广大农民应用科技,确保农业科技入户率、到田率达到80%以上。
(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内扶外引并举,运用贴息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以广地、玉如意、超大、长华、申绿、灵星、升阳、高龙、腾云山、城楼寨、中粮集团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度开发利用的蔬菜、蘑菇、水产、畜禽、粮食、茶、油脂加工,着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加工龙头企业对接,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化核心龙头企业。鼓励扶持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和监管,培育一批服务功能齐全、带动范围广、运作机制规范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订单农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同时,以“徐古蘑菇”、“双柳无公害蔬菜”、“涨渡湖黄颡鱼”等知名品牌为基础,推动同类农产品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影响大、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精品名牌。
(五)积极拓宽流通渠道。加快推进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超市、连锁、冷链、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促进农产品销售与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采取政府引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经营区域性批发市场,形成以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集贸市场、区域化批发市场为龙头,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区级农业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将网络终端延伸到街镇、村、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生产基地、种养大户、产地批发市场,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加大农产品促销推介力度,以参展农博会、举办蘑菇节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活动,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发挥好农业经纪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六)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种植业要突出“两菜”,着重抓好以“水、肥、病、虫”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强化中耕除草、肥促化控、清沟排渍等常规技术的落实,并结合气候特点,做好保温保墒、促肥保水等工作,及时防好“两迁”害虫。畜牧业要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保证防疫资金、物质、人员、措施、效果“五到位”,做到“区不漏街(镇)、街(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确保秋冬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密度达100%。按照“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水产品病害预测和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启动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强化渔用药品管理,防止大面积鱼病发生和流行。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引导整枝、修剪、施肥等工作,确保“两茶”安全越冬。
(七)落实农业扶持政策。继续做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实惠利民到农户。积极争取并落实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项目,大力推进食用菌、蔬菜、畜禽、水产、茶等优势产业发展。继续实行双低油菜生产激励政策,对双低油菜集中育苗地方实行补贴。落实水产养殖标准化基地改造、水产苗种繁殖亲本更新等方面扶持政策,推动渔业更好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退耕还林补偿等项目资金,鼓励和支持回乡创业人员发展茶产业。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镇场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把秋播秋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切实落实责任。区农业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等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开展秋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和哄抬物价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各涉农部门和单位要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全力服务于全区秋播秋调工作。区街要成立相应工作督导专班,加强督导检查,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农业秋播秋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