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业传统产业发展意见范文

工业传统产业发展意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传统产业发展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工业传统产业发展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了加快推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促进我县工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根据中共县委《关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的决定》的要求,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专业镇与特色产业为载体的工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土地、环境、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效应已经叠加显现,我县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土地资源占用较大,受资源和环境约束的问题日益突出,加快推进工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二、工作思路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立足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努力推动传统产业上层次、提技术、创品牌、增效益,促进传统产业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引导传统产业实现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制造的“双转型”。

——通过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构筑产业链垂直分工协作体系,实现传统产业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化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由成本优势和比较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型升级。

——通过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环保型转型升级。

——通过开拓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内销比例,推动传统产业由出口主导向内需和出口并重转型升级。

——通过品牌建设、工业设计、营销模式创新,提升产业价值,推动传统产业由加工制造向设计创造升级,由单纯制造向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复合发展转型升级。

三、工作目标

(一)提升产业层次,提高效益和质量。到2015年,实现六大传统产业增加值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超亿元的企业180家;主要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率提高到30%,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9年的93800元/人提高到150000元/人,亩均产值由2009年的155万元提高到250万元。“十二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强化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现代化。到2015年,主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行业龙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年均增长15%左右;主要产品的新产品产值率30%以上;新增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8个以上。

(三)加快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集群水平。到2015年,省级现代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达到2个以上;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与5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分别达到4个和6个;省级以上区域品牌达到5个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措施。

1.制订行动方案。深入调研传统产业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厘清思路,把握方向。围绕五金机械、木业家具等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目标和措施等重点,根据本实施意见,分别制订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由县人民政府实施。

2.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性扶持资金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在政府性扶持资金中设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重点支持传统产业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信息化装备和兼并重组,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中处价值链低端的新建项目,严格项目审批,不再列入政府性资金的扶持范围。

3.强化目标考核。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在转型升级考核体系中设立相应指标,以各镇(街道)和开发区为主要责任单位,重点考核产业结构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

(二)突出重点行业,明确转型方向

1.木业家具的转型升级方向是,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突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突出产业补链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板材、高档地板、定制家具等高端产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木业总体规模由大变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成为市场占有率高、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大的全国乃至国际木业家具产业基地。淘汰、转移落后产能,提高节约集约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出。

2.五金机械的转型升级方向是,加快推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的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由普通的加工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精密紧固件和无油润滑轴承两大产业集群。通过与上海及周边汽车生产企业、航空航天企业的对接,引进配套项目,加快建设航空及汽摩托配件业制造基地。

3.纺织服装的转型升级方向是,做优做强毛皮纺织业、服装面料业,提升印染后整理新技术,提高服装面料的质量、档次。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加强行业内的技术合作,建立有较大影响力的研发平台,开发替代进口的高附加值面料。提高服装设计水平,拓展销售网络,创新营销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时装企业。

4.电子电声的转型升级方向是,加快产业整合提升,通过电声产业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带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的配套协作,推动产业链向数字音频视频等终端产品及关键零配件方向延伸,大力发展新兴信息电子产业。

5.纽扣服饰的转型升级方向是,努力改变以单纯模仿为主的生产加工模式,加快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步伐,突破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的瓶颈。优化营销网络,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企业经营者的品牌、商标意识,提高纽扣企业商标注册率。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6.水泥建材的转型升级方向是,整合生产力布局,按照“优结构、抓提升、促发展”的总体要求,提高行业的装备水平、研发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全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档次。通过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形式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做大企业规模。鼓励企业腾出空间,实施产品转型,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提高节约集约水平。

(三)提升集聚水平,打造产业集群

1.提升传统产业的集群发展水平。根据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继续申报和建设一批集群升级示范区。选择木业家具、纽扣服饰、纺织植绒、无油轴承、机械紧固件等产业集群为试点,推进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完善和企业间的协作,探索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2.推进工业园区集群化建设。各工业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的转型升级要求,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坚持高端外资、央企国资和优质民资“三资”并举,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品牌影响大大、引领作用强的项目。

3.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通过政策倾斜、直通车服务等手段,集中要素资源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树立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标杆型”企业。加强外引内育,推动与高端外资、央企国资乃至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推动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的配套协作,推进民营企业发展上水平。

(四)突出自主创新,增强升级动力

1.推动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以主要传统产业为重点,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每年排出一定数量的重点项目,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并列入转型升级考核体系。到2015年,实现主要行业的装备更新、改造率达到50%以上,技术、工艺达到业内领先水平。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针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组织高质量的投融资对接、项目推介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项目。

2.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到2015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20家左右。推动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的研发、设计、试验、检测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使其成为突破和解决关键技术的主平台。加大新产品开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鉴定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鼓励进口关键先进设备的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积极性。

3.推动企业信息化改造。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集成化生产执行系统(I-MES)的普及应用,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实施一批信息化改造示范项目,打造一批传统工业信息化改造示范企业,重点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4.着力打造“制造”形象。切实加强品牌建设,不断增加各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数量。依托产业集群,打响区域品牌,扩大“中国实木复合地板之都”、“中国静电植绒名镇”的影响力。加强行业标准制订,鼓励产业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依托无油自润滑轴承、纽扣等行业标准制定的主导地位,着力推动行业技术的标准化,引导企业自觉执行产品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提升“制造”的影响力。

(五)加强倒逼转型,发展低碳经济

1.加快集约发展。充分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加强对于能源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减排压力大的企业的倒逼转型。通过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着力提升企业的亩均产出。

2.淘汰落后产能。在完成“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基础上,根据省、市制订的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和阶段性计划,围绕我县转型升级目标,加快研究制订“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分类提出不同产业限期淘汰的工艺、技术、装备,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3.加强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监管,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建立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约束机制,鼓励利用先进工艺技术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要综合分析年综合耗能在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的用能设备、技术、工艺和用能结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用能系统优化改造,提高用能水平和系统运行效率,能源利用水平要逐步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促进节能产品、设备的应用推广。

4.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促进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对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组织开发一批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等,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推进清洁生产向纵深发展,力促一大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1.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提升产业价值。鼓励传统工业企业与国内知名工业设计机构、高校开展工业设计项目合作开发与应用,推进产品功能、结构、外观、包装等的集成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工业设计成果和传统产业对接活动,通过市场机制,加快设计成果的产业化。

2.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提高营销渠道控制力。支持主要传统行业企业从制造产品向“产品+服务+连锁”的后端延伸,减少流通环节,扩大市场辐射,提升价值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取“虚拟经营”模式,探索生产外包、直营销售和特许加盟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提高企业市场营销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用“设计+商品+服务”的模式,组合不同企业的优势产品,提供最优性价的总成服务。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扩大网络采购和营销。

3.构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围绕现代产业集群建设要求,建设一批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信息科技、商务服务等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产业集群区内公共服务平台的指导,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参与政府有关行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订,参与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参与反倾销、反补贴等应诉起诉工作。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魏塘街道以专业市场建设为主,罗星街道(新城区)以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等为主,开发区(惠民街道)以现代物流为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领导小组。县政府成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发改、经贸、外经贸、财政、科技、国土、环保、工商、质监、工商联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制订扶持政策,推动重点工作,监督检查工作进展和政策措施落实。各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全力抓好工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作。

2.建立指导小组。建立各行业转型升级工作指导小组,由县工商联、科技、经贸、环保、工商、质监等六部门分别牵头木业家具、电子电声、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纽扣服饰、水泥建材等六大行业的转型升级指导协调工作,每个行业落实一名县领导具体负责联系。各行业指导小组负责开展本行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指导服务,做好重大技改项目的联系和协调,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的进展和问题。

3.加强协作配合。各镇(街道)要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排出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实推进措施,将转型升级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县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围绕自身职能,切实加强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动作为,形成合力。相关产业的行业协会,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有为,当好桥梁,大力宣传关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及时反馈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呼声和诉求。

(二)加强要素保障。

1.强化人才保障。积极实施人才开发工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好人才创业创新载体,健全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2.健全投融资保证体系。加强政银企的沟通协调,落实政府、银行信贷合作协议,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广泛开展“绿色信贷”,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积极争取上市融资。

3.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鼓励企业通过提高土地容积率,增加投资强度等途径进行技术改造;对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移、淘汰落后等腾出的土地指标要优先保障传统产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用地需求,主要依靠存量调整解决。

(三)加强舆论宣传。

1.加强舆论氛围营造。各有关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政府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及扶持政策等,特别要加强对转型升级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典型案例的宣传,积极营造推动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2.加大典型表彰力度。有关部门要围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全县工作的进展情况,认真总结转型升级的好经验、好典型。全县每年评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予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