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经济稳固发展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12年是全面实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今后五年发展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宏观形势复杂,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延续去年以来的下行态势。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对于落实今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提振信心,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推进工业转型发展,特提出以下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一、以中央精神为指导,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一)落实政策,提振信心。认真宣传贯彻中央作出的“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认真宣传贯彻省委、省政府今年“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夏宝龙省长在全省改善发展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统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认识,提振发展信心。
(二)营造氛围,提振信心。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正面引导和激励,全方位报道好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诚信经营的好做法、好成效,大力宣传银企合作、共渡难关、振奋精神、再创辉煌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宣传,引导企业从他人的成功经验、有效举措中汲取力量、增强共识,引导资本、资源和人才更多地投向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提振企业家的精气神,营造我市工业经济逆势求进的良好氛围。
(三)联企结对,提振信心。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联千企、强化服务促发展”联系服务企业活动,结对1000家企业,做到“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通过当好“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分解落实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真正树立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理念,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全市上下促企业发展的心更齐,劲更足,力更大。
二、以转型升级为主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市四大新兴产业“十二五”倍增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新特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5%以上。引导新兴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全力打造经济开发区玻璃纤维集聚区和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临杭经济区特种新型纤维集聚区、机械制造集聚区和光伏产业集聚区、濮院针织产业园高新技术区、乌镇高效节能照明产业集聚区等新兴产业发展区块。建立分行业培育推进体系,加大培育力度,争取新特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机械制造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
(二)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化纤、毛衫、皮草、服装等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行业优势特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等手段,有效整合产业链环节,增强核心竞争力,确立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建立淘汰落后产能财政专项资金,排出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年内淘汰直径3米以下的水泥磨机,推进印染、制革和化工等行业专项整治;鼓励企业将产业层次低、污染重、能耗大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腾出空间。
(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制定加快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集聚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加快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开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创建活动,培育发展一批以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创意产业、产业物流、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为制造业提供前端研发设计、中端物流管理、营销售后服务等,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内生发展,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
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一批技术先进、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重点抓好桐昆集团恒通三期和四期差别化纤维、新凤鸣集团中维、中盈低碳环保纤维和华能热电联产等115项左右的重点工业项目,促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优势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19亿元。围绕调整优化存量、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一批零增地工业投资项目,缓解土地制约,增加亩均产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按照“储备一批、前期一批、开工一批”的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注重项目的包装与整合,积极争取上级土地、资金等支持。树立和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抓项目推进;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等制度,力争重点项目开工率超过90%、竣工率达到50%,切实增强有效投入。
(二)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内资与外资并重,强化对产业层次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央企国资、上市企业和知名民企的招商力度,以在外浙商为主体,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全面实施以鼓励和吸引在外浙商回乡投资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浙商回归工程”,积极引导浙商来桐创业,增强招商选资实效。突出招商重点,集聚招商资源,以五大平台和主城区为招商主阵地,把引资重点放在能带动形成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上来,不断提高引资质量。发挥与沪杭同城效应,有效承接大都市产业转移和协作配套。进一步理顺招商机制,推行招商选资差异化考核。力争引进市外内资53亿元,其中工业领域引进市外内资29.15亿元。
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一)加快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造、新技术推广、新装备应用工作力度。重视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创新项目的扶持,完成科技创业园区主体工程建设,筹建国家级毛针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增强毛衫、皮草、新能源等产业创新平台服务功能,新增省级科技研发中心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家。
(二)注重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及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加强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大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提升应对挑战与把握机遇的能力;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培育一批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争创省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加快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著名商标2件。
(三)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抓住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等重点环节,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物流、营销、能源、人力资源等环节的应用,提高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智能化水平。鼓励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引进计算机集成设计、协同制造、网络化管理等先进制造模式,提升企业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五、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一)做大做强发展平台。按照“定位明确、空间拓展、配套完善、统筹协调”的思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布局优化和特色培育,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发挥产业平台承载项目、促进集聚的龙头和主战场作用,力争年内五大平台产出率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5%以上、新兴产业占新落户项目的70%以上。加快经济开发区四期新能源产业园、临杭经济区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区等建设,力争崇福皮毛产业集群列入省转型升级示范区,五大平台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亿元。集约发展其他镇街道产业园区,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二)培育壮大实业主体。扎实推进“百企千亿工程”和“百家成长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一批规模效益好和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使其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鼓励企业兼并、联合、重组、上市,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做大做强做久企业。坚持育大促中扶小,通过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领导挂钩、排名升位,促使一批专精特新、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亿元企业13家。
六、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提升节约集约水平
(一)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准入制度,加强节能评估与审查;落实能源“双控”机制,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一票否决制、问责制。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确保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加强化纤、印染、建材等重点企业的用能分析和监管,开展行业能效对标活动,提高行业用能水平。加快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集中供热范围。控制“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项目,有序淘汰高能耗设备,有效应用清洁能源。强化能源统计、计量、监测等基础工作,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
(二)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理念,抓住资源开发、资源消耗、废弃物处理、资源再生利用等环节,鼓励进行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区域工业生态化改造,努力打造一批用地集约、节能环保、技术领先、效益突出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工业示范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加强绿色企业等创建工作,力争新增5家以上清洁生产企业。
七、以破解瓶颈制约为目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一)破解要素制约。面对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电力等“瓶颈”问题,要进一步加大破解力度。在土地资源方面,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通过大项目、大工程争取点供指标,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3000亩,全年新增建设用地3000亩以上;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挖掘存量,开展闲置用地清理工作,加大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通过开展“退低进高”、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争腾退低效用地1000亩左右,盘活存量土地2000亩。在资金方面,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探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上市融资工作,今年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在环境容量方面,一方面积极向上沟通争取,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腾出低效企业环境容量,做到有保有压,确保大项目、大工程顺利实施。在用电方面,加大电网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制定科学合理有序用电方案,继续采取线长制、技术负控等有效的管理办法,努力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二)提升服务水平。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创新创业。进一步推进技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项目督促推进工程、提速增效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品牌引领工程,建立健全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新型互动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完善预警监测,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市场供求形势的研究和预测,增强运行调节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大企业参展支持力度,重视贸易便利化联合服务,千方百计稳定外贸出口。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指导企业搞好产销衔接,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市场。深入实施“企业减负增效”行动,降低企业创业成本。
(三)形成工作合力。各镇街道、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聚焦中心抓落实,千方百计的推动各项工作。要强化工作执行力,健全带头执行、敢于执行、善于执行的工作机制,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着力破解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强化绩效考核,严格奖惩措施。要加大对投资理念先进、结构调整得力、发展举措有效的企业、行业和镇(街道)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促进工业发展的共识。各相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在全市营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