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意见范文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意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意见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宜旅杨林、文化杨林、生态杨林、法制杨林、幸福杨林”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总要求,积极探索社会服务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文明富裕新杨林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2、党委领导,齐抓共管。

3、整合资源,强基固本。

4、探索创新,循序渐进。

(三)工作目标

以解决社会服务管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服务组织化、矛盾化解扁平化、信息共享一体化、村落党建区域化的“六化”要求,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力争用2-3年时间,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富有杨林特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扩大社会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逐步提高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1、加强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依托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形成就业直通渠道,为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平台,实现无“零就业家庭”目标。

2、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积极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初中升高中比例达98%以上。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基本满足学前幼儿入园需求。

3、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不断提高参合农民看病就医的受益程度。

(二)推进管理网格化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在农村全面推行“幸福村落理事会管理模式”,努力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公众参与、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1、完善“幸福村落理事会”管理模式。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幸福村落建设。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完善“幸福村落理事会”管理模式,让三分之一的幸福村落成为精品幸福村落。

2、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加强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网格管理中心建设,形成以“三个中心”为依托的基层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努力提升农村网格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农村四务通”的服务范围,和“网格”微信服务工作质量。

(三)推进幸福村落服务组织化

进一步深化和谐幸福村落创建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利用村落平台,探索对重点人群实施人性化、动态化、服务型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觉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格局。

1、构建村落重点人群组织化服务平台。一是建立村落“温馨家园”。将公安、民政、司法、社会团体、志愿者等方面的力量整合在“温馨家园”内,完善对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的综合服务,实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好、管得住”的目标。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假日家园”,完善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机制,全面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三是建立社区重点人群管控帮教联席会议制度。

2、培育扶持服务组织。一是壮大“枢纽型”社会组织。以人民团体为骨干,认定、建立一批镇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二是发展“村落型”社会组织。支持村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把培育和发展“村落型”社会组织作为深化和谐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三是完善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

3、强化村落服务组织功能。一是支持“村落型”社会组织发挥作用。逐步培育红白理事、村落文体活动、家政服务、等涉及社会事务的村落型组织,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提升文化品位。二是建立一支由综合信息员、环卫监督员、治安巡防员、民间调解员、劳动保障服务员、社会养老服务员、计生服务员和心理咨询疏导员组成的“新八大员”志愿者队伍。

(四)推进矛盾化解扁平化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关口前移、上下联动”的工作理念,推进矛盾化解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技术平台和工作方法创新,实现基层社会矛盾的超前研判、全面收集、及时掌控和有效化解。

1、构建“扁平化”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站)的作用。制定出台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管理和考核办法,落实责任,提高化解实效。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治安突出问题网格联动排查整治机制。

2、建立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平台。按照“走进矛盾、扁平操作、联动化解、限时办结、反馈评价、监督考核”的原则,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全方位地收集、共享、互通和掌控基层的社会矛盾纠纷信息。

3、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坚持调解优先原则,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联调联动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行“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司联调”等调解机制,创新工作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建立“第三方”社会调解机制。在医疗、劳动、交通、环保、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建立专业调解人才库和第三方专业调解组织。

4、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和实施前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凡涉及民生和社会安全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重大改革,在决策前必须实行稳定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5、完善应急管理机制。镇、村及相关部门要健全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形成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工作机制。

(五)推进信息共享一体化

以电子政务为基本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打造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支撑一体化平台,承载综合信息服务管理、人口信息分类管理、公众诉求信息管理和数字化集镇综合管理“四大功能”。

1、完善信息采集系统。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内容和流程,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网格化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系统。

2、完善人口信息共享系统。依托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以公安“大情报”系统为基础,交换和整合工商、计生、卫生、统计、公安、社保、民政、司法、教育和残联等部门信息资源,,对全镇人口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人口信息从静态管控到动态管控,从单一管理到综合管理。

3、完善信息管理评价系统。按照“多门受理、首办负责、多网联动、绩效考核”的架构。建立受理、分派、办理、督办、反馈、评价闭环运行机制,确保群众的诉求“有回音、能解决”。

4、完善集镇数字化管理系统。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综合管理新模式,结合农村网格服务管理综合化的新机制,将部件、事件科学分类,通过网格管理员收集、上报、核实管理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加强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治安技防水平。

三、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综治维稳信访办合署办公,专门负责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村各单位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精心组织实施。根据本《实施意见》,以循序渐进、突出重点为原则,分步骤、分阶段精心组织实施。今年在完成完善网格管理信息员培训,基础信息更新的基础上,以群众信访接待中心为平台,建立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系统,以公安人口、户籍管理为平台,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逐步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支撑一体化平台,实现“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新型社会管理服务格局。

(三)落实经费保障。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列入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健全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社会建设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将社会服务管理的项目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及时、足额地用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四)严格考核督办。镇委、镇政府把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实绩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的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要把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纳入重点督查事项,加大跟踪督办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综合试点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