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服务业目标平台建立工作意见范文

服务业目标平台建立工作意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服务业目标平台建立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服务业目标平台建立工作意见

为实现我县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省服务业提速计划》、《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流通业现代化的意见》、《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统筹产业发展,争取到十二五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8:60:32,坚持生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配套建设,实现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比重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加快构建多层次、多产业、多贡献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结构。

二、工作目标

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年均增速15%(可比价)以上,到201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60亿元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32%,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发展物流、商贸、旅游、金融、商务、信息、文化等服务业态,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抓好服务工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形成规模,产生带动效益。

——物流业。按照《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两个现代综合物流园区(临港物流园、城市综合物流园)、四个专业物流中心(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特色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生态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杨集综合物流中心)、三个镇域物资集散分拨中心(龙苴镇、下车乡、圩丰镇),“十二五”期间形成我县现代物流业“二、四、三”三级网络体系。

引进先进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模式。加快发展市区外围的仓储式物流,临港物流园依托区内便利的公铁水交通优势,主要服务区内工业企业,同时接轨徐圩新区和港口,集约资源完善城市金融、商务、保险等流通服务业,作为承接徐圩新区物流服务基地和港口的配套港,为园区工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第三方物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优化城区物流产业布局,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设施,加快东城区物流市场建设,合理规划东城区物流市场,加快老城区批发市场向东城区转移;加大城市综合物流园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四大中心和两大市场”(城市配送中心、金融管理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医药物流中心、商贸批发市场、农资批发市场)。在重点开发二个现代综合物流园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专业物流中心、建立基本保证物流作业需求的现代物流服务设施;建立重点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基本形成公共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和引进一批能提供较高服务质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具备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物流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立一个便于物流企业运作和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中介服务业。转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模式,积极引入第三方具有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参与到对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临港产业区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基础设施采取市场运作方式。鼓励第三方中介服务的发展成长,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厂区治安保障外包,工程、土建维护外包等,创新园区服务方式,实现现代中介服务业与企业共生。

——金融业。创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积极鼓励沿海发达城市商业银行落户我县,搭建银、企、政三方平台,推进县域信贷网的建设延伸,加快临港产业区金融服务网点的设立,加大培植担保融资,鼓励行业、协会、民间创办融资担保机构,多渠道筹集担保基金,加快实现担保融资的市场化运作,确保“十二五”期间新增外地金融分支机构3家以上、农村小额贷款公司5家以上、村镇银行3家以上、担保公司2家以上,在临港产业区和经济开发区增设商业银行网点10个以上。

——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规划建设经济开发区CBD,扶持具有资质的工程评价,环评、安评、能评报告编写,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入驻,打造独具县域特色的商务服务体系。

——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创业孵化、技术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评估咨询等科技服务,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大力推广“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器”和“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创业模式。依托各类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业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科技服务创新能力。

(二)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活性服务业模式

——商贸流通业。加快农贸市场建设,以淮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集散点,形成覆盖全县的农贸产品销售渠道,巩固并提升“万村千户”工程,鼓励村级农贸超市的兴建,形成镇有农贸市场、村有农贸销售点的服务网络。提升销售服务业竞争力,形成以老城区为中心、新城区为依托、盐河和山前河风光带及城东高铁为连接的三大核心商圈,发展连锁超市,改造提升老城区商业生态网,做大做强乐天玛特、振大超市等龙头企业,扶持伊山小商品市场改造升级,促进星宝国际城市广场尽快形成规模,加大金源综合市场的推进力度;加快新城区商贸布局建设,培育发展我县的汽车销售服务市场,扶持发展汽车4S店、汽车展示区、汽车用品交易区和二手车交易区;推进华克超市、商业水街、华润苏果等建设进度。做好做优东圆国际、新世界大酒店、清泉宾馆、伊山宾馆等酒店服务业,促进五星级酒店落户我县,形成覆盖县城各区域的酒店服务网点。依托三星食品、花果山凤鹅等食品加工业,立足芦蒿、食用菌、紫苏、蓝莓等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积极招引上规模、有档次的冷藏物流企业,争取“十二五”期间建设1-2个规模较大的冷冻、冷藏中心,实现冷链物流新突破。

——旅游业。突出重点景区打造,加快大伊山国家AAAA级风景区、博物馆AAA级景区、盐河景观带、海滨旅游区、大鹏湖湿地公园建设,突显地域特色文化,形成山水旅游城;打造潮河湾生态园、兴云农业科技园、伊芦山景观等各具特色的农家游,形成辐射市区农家游特色,在景点设置上既能突出各自特色,又能形成互补。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做优县饮食文化,突出“豆丹”特色品牌、大伊山佛教文化,积极融入旅游区域规划,依托带动作用,提升我县旅游品牌知名度。

——职业教育。超前谋划,对引进的专业职业教育项目,给予大力的支持。尽快融入经济快速发展大平台,依托本地人力资源优势,加大对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具有优势的餐饮品牌,以职教中心为载体,开办专业厨师培训专业,吸引周边地区闲置劳动力在接受厨师等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厨师”、“月嫂”等职业服务品牌。

——文化服务业。紧紧围绕人文历史,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大伊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公园为重点的古人类文化产业,以《镜花缘》文化主题公园和盐文化主题公园为重点的盐河文化产业,以淮海戏剧院、工鼓锣书场、手工艺品门店为重点的民俗文化产业,以大伊山、伊芦山、潮河湾、海滨景区为重点的旅游文化产业,以美食街和豆丹节、王圩西瓜节为重点的美食文化产业,以体育赛事和体育用品为重点的体育文化产业,形成规划引领、市场建设、园区保障的发展格局,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稳步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有序运行。积极引导、扶持和规范民间文艺演出团体的发展,促进民间文艺演出团体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三)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

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和数字内容服务,推动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内容服务、网络应用服务等增值业务发展。加快培育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金融保险、数据处理、软件研发、动漫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和人力资源、呼叫中心等业务流程服务外包。支持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相关软件技术和产品研发,拓展物联网运营服务和增值服务,加快培育物联网信息服务新模式。推进文化创意和数字技术的融合,提高电视台数字影视制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扩大报社新型传媒渠道。依托正在加速培育的金属制品、精细化工、食品、机械加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努力做大做强我县工业设计服务规模,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和工业设计中心,加快我县企业“两化融合”步伐。

四、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

(一)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深入贯彻国家、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理清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加快编制《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2-2030)》,规划的编制经费由县财政给予安排解决,根据《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2-2030)》,尽快研究制定出台现代服务业分领域的发展实施意见。

(二)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按照“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科学布局项目”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中、集聚度高、发展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中央商务区、金融、物流、文化娱乐、旅游、会展商务、软件与服务外包、新型专业市场、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创意产业、特色餐饮等服务业集聚区。

经济开发区纬二路以北逐步“退二进三”,重点规划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及其他商务配套服务,逐渐实现与城区对接,形成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配套,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服务业集约化发展格局。

在编制旧城改造的控制性详规中,适当提高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强度。将拆迁安置工程项目与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并轨,采取先补后拆的方式疏散老城区人口。加强交通网络与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有效衔接,积极引导主干交通网向市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延伸。深入研究并合理安排服务业集聚区公共交通组织以及集聚区内的步行系统、空中连接系统、停车场系统等。配合集聚区发展,提高集聚区可通达性。积极构筑服务业集聚区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各集聚区地理信息系统、宽带互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基础设施。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发展现代服务业实际需要,加大在财政金融、税费征收、土地利用、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经认定的专业物流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财政金融。深入研究国家、省、市各项产业发展政策,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拓宽资金来源。设立我县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县财政安排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扶持资金,旅游业、文化服务业、物流业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用于我县现代服务业示范项目的贴息和补贴。

——税费征收。严格执行现有关于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对分离出的商贸物流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场地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费用,在确定收取额度和比例时,如不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的,按县有关规定给予相关扶持。对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服务企业,经批准可按规定享受减免优惠。“退二进三”企业,不改变土地权属关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的改建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创新潜力大、发展后劲足的科技研发等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允许加计扣除50%;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人数不低于规定比例,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且被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技术转让所得在500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就超过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以促进研发机构的发展。

——土地利用。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用地的倾斜,置换开发区税收低、贡献小企业,清理整顿土地资源,兴建现代服务业创业园,抓好云海高新技术创业园的兴建,突出带动作用,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平台,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项目需占用农用地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农转用指标。

——人才引进与培养。引进领军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才,在安家、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帮助,对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推荐参评县“突出贡献人才奖”,给予现金奖励。

五、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搭建由县发改委牵头,经信、商务等部门配合的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小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政策研究。

(二)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搭建创新型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才平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化服务业人才,全面提高服务业人才队伍素质。利用全省发展现代服务业契机,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大力实施引进来和委托培养战略,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人才框架。

(三)加强统计监测。各部门要按照我县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部门分工规定的职责,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完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服务业发展动态,按时报送统计资料。统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进一步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

(四)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将服务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年度指标纳入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提高现代服务业指标占全县科学考评体系的占比,健全服务业目标任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分解细化落实年度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形成量化目标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服务业工作考核制度。加大奖罚力度,对发展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给予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