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银行会计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综合柜员制度广泛实施
所谓的综合柜员制度,首先是在银行的柜面业务高度电子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前台人员取消业务分界的形式,原来银行中单人临柜综合处理单位和以个人名义进行的取存款、转账等业务的一种劳动上的组合模式。在电算化普及之前的手工操作环境中,银行中特定的柜面服务人员的分工是固定的,这些人工固定的工作人员各自管理各自负责的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控制账面上的存款、再进行相关信息的记载,银行中不同的柜面之间的会计人员之间的信息都是封闭的。但是在电算化的条件下,逐渐出现了综合柜员制度,各大银行都对自家的业务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相继开发出能够处理各种业务的综合型的业务系统。在这种新型的工作模式下,前台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业务的交易代码,在系统的相关提示之下,非常轻松地进行业务办理。但是这个轻松地业务办理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监控措施的保障,并且在工作中如果出现特殊的业务须通过刷卡的方式取得后台的授权。这种新型的综合柜员制度具有操作简便、工作责任明确、劳动组合等多种优点,并且已经在西方的商业银行中证实了其科学有效性,因此逐渐被国内广大银行采纳。
二、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特点
1.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指的是对于会计对象进行进一步分类的标志或者项目。会计科目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成为会计人员设置账户和登录账簿的依据。虽然在非银行企业中,基本上不使用大量的共同类科目和表外科目,但是在银行会计中却大量使用了共同类科目和表外科目。在会计的科目中,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会计科目在大多数的企业会计核算中都会用到,但是针对银行等的少数的金融企业设置的共同类的会计科目涉及面很少,在一般的企业中很少涉及到。此外,在银行中大多都设置有表外科目进行核算方法,为的是准确反映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将来可能发生的,或者导致银行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发生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影响会计报表相关科目的业务。银行中的表外科目反应的主要是不能够引起银行的资金增减,但是仍然需要进行记载的实物库存数量的变化。
2.记账方法。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既成规则,在账户中使用一定的符号记载企业中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在银行中会计的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形式。在我国银行中的表内业务所涉及到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合算的时候,大多采用复式记账法。而单式记账法主要用于在核算表外科目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过程中。
3.会计凭证。会计证明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材料,其中记录着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并且记录着其中明确的经济责任。银行中的工作量大,会计之间的分工比较细致、柜组数量巨大,业务种类也是相当复杂,在手工处理的情况下,一笔业务必须要经过多重人员之间的传递和处理才能完成。银行中的会计凭证不同于一般的非银行企业,主要表现在:首先是,银行中的会计凭证种类众多。从分类上来看,银行中的会计凭证处理按照其用途分为原始和记账两大种类,按照凭证形式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形式之外,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分类标准,也就是按照会计凭证的使用范围分为基本凭证和特殊凭证。其次,银行中的会计凭证以单式凭证为主。银行中的业务面比较广、工作量大,并且在会计中的不同岗位中的不同分工比较细,这样的工作环境要想使记账和分类汇集更加便捷的进行,就要求会计的凭证能够及时传递。在银行中采用手工核算或者人机并用的情况下,单式凭证能够使得会计凭证的传递更加方便,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最后,大量采用原始凭证。由于银行中业务量比较大,并且对会计凭证进行传递的环节比较多,因此会计凭证的正确填写与否之间影响到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经济利益。基于此,银行为了避免在会计凭证的传递或者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进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相应地减少重复的劳动量,银行中大多采用由银行统一印制的原始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三、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的加深,各行各业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银行中的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也在新时代中有了全新的改变。银行中的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是以通用的会计核算原理为基础,结合银行这特殊经济组织的业务特点以及特殊的经营要求制定出来的一套会计基本核算方法。这种核算方法对银行中各种经济活动都有着清晰明确的记载与管理,相信随着这种方法的逐渐运用,一定能帮助我国的银行经营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峰。
第一篇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问题分析
1.未健全合理高效运转的岗位体系这主要表现为在人员安排上方面,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要求不严格,将一些学历低、素质差的人员调到会计队伍中来,而将一些熟悉业务的会计人员调配到信贷等部门,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会计人员的稳定性,岗位轮换、职工轮岗、有效制约未得到切实落实。人员素质与道德修养、金融文化建设不能有效跟进,不能健全合理高效运转的岗位体系。
2.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和环境的变化,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银行的各类票据管理制度不规范、银行的主要表格欠完善、银行工作人员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银行的监督和检查机制不健全等,尤其是部分银行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是稽核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部分会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相关风险控制措施手续太烦琐,没必要,从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约。
3.银行内部检查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的范围一般较小,不能全部涵盖所有的会计业务,而且有些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监督人员较少,检查力度和深度不够。监督行由于检查辅导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往往是上级布置“下级应付”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基层行、部门虽然大多设立了专职或兼职会计辅导员,但运作中专职不专、兼职不兼的现象较为普遍。网点会计岗位一般由会计主管兼任,但平时会计主管需履行管理职责、接待税务、稽核、央行及上级行等多方检查,还要不定期外出开会、学习、调研、临时代班等,造成每月正常的检查辅导不能按时到位,职责难真正落实。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通过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商业银行面临的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会计风险已成为关系到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会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会计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提高商业银行员工风险意识,具体做法:银行要定期、分层次对员工进行会计风险防范培训,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商业银行要培育员工的内部培训和学习机制,定期组织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让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需要。要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要有针对性的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从业人员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执行金融法律法规,使其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严格控制会计风险,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