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幼儿教育论文

预设幼儿教育论文

1.有效预设,做好提问准备。

有效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必经阶段。因此,做好提问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善于从儿童出发,在课前就能深入文本,从提问的目的以及问题的效度等因素入手设计有效问题。比如在进行有关动物的教学内容时,考虑到不少幼儿已掌握部分动物的名称和样貌,因此,为了能巧妙地导入新的课程,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小朋友们喜欢哪种动物?”幼儿争先恐后地告诉教师:“我喜欢猫、狗、猪、猴子、大象……”在这些动物名称中,有些名称是幼儿本来就熟悉的,而有些则是本节课程要学到的。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就能自然将新知识导出,而教师也能顺势将该教学内容活泼有效地呈现出来进行教学。

2.抓住契机,做到适时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通常是先抛出一定的问题,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在经过幼儿充分的探究讨论后,才会在汇报阶段指定某一幼儿进行回答。这种做法的意义就在于使所有幼儿都能够有机会对某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例如,我在“自我介绍”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了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并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这个男孩是谁?他来自哪里?”在幼儿好奇的状态下,引入幼儿上来说一说的环节:“图上的小男孩假设是你,你会怎么进行自我介绍呢?”我请一位幼儿上来进行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李萌萌,我来自三元小区。”这样的活动过程,幼儿在倾听、思考的同时,还多了思考问题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提问的时机对于提问的效果来说显得非常关键。

3.因材施问,注意提问对象。

“教学要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教师要本着面向全体的原则,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做到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其中的机会。在提问对象的选择方面,要做到面向所有幼儿,要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同时,灵活采取兼顾两头的原则,依照提问的难易程度而确定不同的提问对象。比如有这样一个幼儿,在各方面的表现跟同龄孩子比较起来都有较大的偏差。但他很喜欢绘画,每次上绘画课时,他的积极性很高,表现得异常兴奋,常常会随意说话,可一让他站起来回答提问时,他却又答不出来。我知道,这是典型的“有货倒不出”的例子,这个孩子有一定的绘画天赋,但口头表达能力却相对滞后。于是,为了给他更多的鼓励,在一次课后跟他来了个小约定:如果以后老师提问时,自己确实会的就坐正举手,老师就叫你回答。不会的时候就不举手。这样一来,我就利用他举手的机会向他提问,并及时表扬他,慢慢的这名幼儿举手的机会多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高了。由此可见,教师提问,对于每个幼儿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要懂得通过提问来保护和塑造每一个幼儿。

4.有效评价,注重鼓励表扬。

在教学中往往发现,幼儿答不出问题时,有不少教师并没有搭桥引导,而是请其他幼儿回答,或“恨铁不成钢”,对幼儿进行说教,语调带着责备,语言带有批评等。这样一来使得幼儿体验到失败的痛楚,因而情绪低落,扼杀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能较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目前在幼儿园中逐渐普及的幼儿英语课为例,上课时不少英语教师所提问题通常用的是一般疑问句,这时幼儿只需回答“Yes”或“No”,这样的交流过于单一,且幼儿没什么收获。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一旦教学法触及到幼儿的意志和情绪领域,幼儿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也就是说,幼儿心情愉快时学习,注意力会比较集中,思维更加活跃,更易接受信息。所以,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用信任的眼光对待幼儿;如果幼儿答不出来,教师要善于期待,注意铺路搭桥,尽量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幼儿答对了,教师更要不吝“你表现得很好!回答的真棒!某某同学真有勇气!真聪明”等激励的语言进行适时的表扬。

继续阅读

小学化幼儿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

幼儿教育小学化阻碍了幼儿全面发展。所谓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实主要就是对幼儿的智力教育。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注重了幼儿的智力培养或某种技能,却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最后,幼儿教育小学化导致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由于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就已经大量地学习过小学课本的知识,当他们正式进入小学,接触到已学内容时,难免对学习产生放松和轻视的心理,更不会花太大的功夫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强化上。当他们进入高年级阶段,遇到难度较大的新知识时,才会发现前几年所学的基本功根本不够扎实,已经不能够应用到难度较大的学习当中。此时的他们,除了丧失学习兴趣,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幼儿园的萌生就是为了适应学前儿童不同于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和生理构造,选择更适合幼儿的教育,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将幼儿教育从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中剥离出来呢?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还是家长,都要树立新的幼儿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方针指南,提高认识,从根本上意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培养人才不是它的任务,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各方面的基础才是它的本质所在。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需要采用不同于小学教育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真正地关注幼儿,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抓住教育契机,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幼儿施以教育。

第二,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特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就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在具体教育中,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开发世界。孩子们在每时每刻都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游戏方式,只要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不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强迫,他们都会自主地进行各项活动。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交往能力和思维能力甚至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光有游戏不行,游戏永远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这就需要幼儿教师首先要从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开放的、自主的贴近现实生活的游戏环境,并注重环境的暗示性。

第三,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教育部门应利用媒体新闻、书刊报纸等媒介,大力向全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目的、宗旨、具体形式及意义,旨在更新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纠正已有的错误理念,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和关注度,从而给幼儿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才能有效地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第四,加大政府对幼儿教育行业的指导和管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目前,不少的私立幼儿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由于这些幼儿园生存空间较小,为了抓住生源,只能一味地迎合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需要,进而打着双语、兴趣班、特色班等噱头吸引家长眼球,进行着一系列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学化教育。针对这样的现象,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和正确引导,对不当的教育行为应进行及时纠正,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给改制幼儿园提供政策性援助,使幼儿教育在进行成本核算后能够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这才是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国家必须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把素质教育全面落到实处。

作者:张璇单位: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

第二篇

继续阅读

传统文化下的幼儿教育论文

一、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益尝试

1.综合利用传统节日。据有关研究表明,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相互发展,有助于幼儿了解社会民俗习惯、社会礼仪及规范,萌发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众多,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孕育了众多的民俗文化、节日活动,这些活动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教育资源,需要我们提炼并加以利用。结合传统民俗节日,精心设计过节方案,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节庆活动,通过专题性节庆活动、节日环境熏陶、节日亲子活动等途径,对幼儿进行情感的培养。如过“端午节”“中秋节”时,组织幼儿做粽子、月饼,使幼儿切身体会劳动的辛苦以及收获的喜悦,在初步了解传统民俗节日,体验节日愉快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分享,萌发关爱父母、关爱老人、关爱同伴、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2.发掘利用传统民间游戏。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游戏,幼儿的体验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众多传统民间游戏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对幼儿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以及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这其中,有的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有的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高;有的可有效锻炼幼儿投掷、跳跃、平衡、协调等能力,使幼儿在娱乐中得到有益锻炼,促进身体发育;有些游戏具有竞争性,可以培养幼儿的进取心;有些游戏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以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品质。另外,游戏的规则性,可以使幼儿受到遵章守纪的训练。通过有趣、有益的游戏,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健康快乐成长。

二、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与相关建议

1.存在的问题。目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幼儿教师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明显不足,幼儿园传统教育整体氛围欠缺;在选择传统启蒙读物上存在盲目性,在开发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上缺少积极性主动性;与家长沟通不足,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目标上有较大分歧甚至争议……

2.相关建议。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总结以下五点教育建议:(1)加强幼儿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传统教育氛围;(2)精益求精,注重筛选与整理优秀传统启蒙读物、教材文本;(3)集思广益,积极研讨开发能与现有幼儿课程相结合的优秀传统教育资源;(4)加强沟通交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完善家园交流与合作;(5)积极展示传统教育理念、价值,促进良性互动循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挖掘好、利用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伟大的教育事业,为美好的中国梦不断奉献自己的才智。

作者:张成琳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成武路幼儿园

继续阅读

解放儿童的幼儿教育论文

1解放儿童的双手,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之一,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们的体内都藏着一个好动因子。在平时,孩子们就是喜欢跑到东边看看,走到西边望望。遇到有趣和好玩的东西,就会伸出自己双手,去摆弄和操作。而孩子也是在摆弄和操作中,动手能力得以提高。由此可见,解放儿童的双手,就需要提供给孩子多动手的机会。在平时的区域游戏中,建构区,让孩子们利用废旧纸盒、牛奶盒等进行建构,一起动手操作,孩子们刚开始不能建构出很好的作品,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操作次数的增加,孩子们的作品将会越来越吸引人的眼球,这就是孩子动手能力增强的一个表现。在幼儿园提供给孩子操作的机会,就是在解放儿童的双手,增强幼儿动手能力的体现,也是"六大解放"思想之一的实践。

2解放儿童的眼睛,充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是幼儿教育中一直会论述的主题,而陶行知先生则是用"解放儿童的眼睛"这一形象的说法,来告诉我们广大教育者,要让孩子们用一双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事物,让幼儿对获得新知识有一个积极的态度。那么如何解放幼儿的眼睛?到了秋季,我们要开展关于秋天的主题活动,于是,我利用春游或秋游的机会,让孩子去观察发现春色与秋色的不同,也让孩子仔细而充分地观察秋季周围环境、季节和人物衣着的变化,在变化中发现不一样。这样,在以"秋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眼睛的观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感受,不仅能够很好的开展主题活动,更能充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当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也可以通过平常幼儿园对于小动物和花草的养殖,让幼儿每天观察小动物或花草是否有变化,并为此变化作详细的观察记录,这也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解放儿童的眼睛",发展幼儿观察力的实践。

3解放儿童的嘴巴,提高语言发展能力,言论自由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都会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而培养的途径也主要是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语言活动。"解放儿童的嘴巴",在我看来就是给予幼儿自由言论的机会,与此同时,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而我在教育中的实践也是在于语言活动。在一次绘本故事《会飞的抱抱》中,我让孩子们学习故事中的一句话:"有一个小男孩,想把一个抱抱送给他的外婆,地址在信上,这就是那个抱抱。"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句话,在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中,我也进行了一些提问,给予幼儿多说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的发展能力。同时,在阅读此绘本时,我也组织幼儿讨论,问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们进行自由言论。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我相信,"解放儿童的嘴巴"在幼儿教育中能够很好的实践。

4解放儿童的空间,走出幼儿园,给幼儿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不能将孩子禁锢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应该让孩子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解放空间,拓展孩子对社会的认知,让幼儿到社会中去感受和体悟,去社会中进行磨炼是一条极好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途径的机会。而我,对于"解放儿童的空间"实践就是让孩子们接触社会。为了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贴近孩子的生活,我组织了一次"走进超市"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必须具备的。那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幼儿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并让他们掌握更多了的生活经验。

继续阅读

浅谈幼儿教育论文2篇

(一)

一、让教学生活化,用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做饭的方法,并发现、解决自己不理解的洗菜择菜问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发展,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也变成了幼儿互相学习的平台。幼儿对新鲜的环境总是特别有兴趣。我们可以为其创造出亲切、温馨如小家一般的氛围,使其在这里的生活、学习能从心里感到安逸舒适。幼儿在如自己小家般的环境里,可以安心专注地活动,快乐地成长。

二、在教学中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地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而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创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形成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在教学中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

1.课间的小故事讲解。由于幼儿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且特别喜欢展现自己,所以孩子们都特别地积极,每天都会认真地搜索有趣、好玩的小故事,以分享这些故事为乐趣。在孩子讲述故事之前,我都会时时刻刻地强调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知道尊重他人的小朋友,在听故事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做一个最文明的听众,而且每天都会给表现最好的孩子一个特别的奖励。

2.挑错误比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教师唱儿歌(要故意设置错误)让学生听,并找教师所唱儿歌的错误之处,找错误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渐渐养成了安静倾听的习惯经过这种方法的培养,使孩子懂得了倾听的乐趣。从而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生活当中,小朋友都不会随便插嘴和交头接耳地说话,而是做一个会倾听的文明人。

继续阅读

兴趣为导向的幼儿教育论文

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兴趣

通过这种制作活动不但能发展其注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满足孩子们好动的心理需求,极大地激发其兴趣,让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教师须注意,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包办代替,而应以孩子的制作为主,教师只能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适时指导和点拨,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其探究问题的热情。幼儿教师还可在玩的过程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能力。因为孩子们都喜欢玩,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更多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各种玩具去表现活动的内容和自身的情感。譬如当孩子们在玩一根小棒子时,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们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例如把棍棒当作孙悟空的金箍棒、当作钓鱼竿以及小船的船桨。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把棍棒一物多用,这样不但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更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2以问题为媒介激发孩子兴趣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茅于燕曾说过:“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为此,教师可充分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寻找各种教育契机,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与手段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譬如通过提问培养孩子的兴趣就是一个有效方法。”可见,培养孩子的兴趣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有了兴趣,孩子们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才会产生主观能动性,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之情。而就幼儿的心理特点而言,以问题为媒介能大幅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但在很多时候不少幼儿教师却忽视了此点,从而令孩子们的积极性受到限制,最终钳制了他们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发展。据此,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通过问题去激发孩子的兴趣: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孩子们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因为孩子们受年龄特征的影响,这一时期会对身边的很多事物产生新鲜、好奇之感,随之就会提出较多的探究性问题。譬如:“太阳为什么是红色的?”“为什么人会死亡?”“为什么黑夜很黑?白天很亮?”“人是怎样生出来的?”等单纯幼稚的问题,而且孩子们这一时期感兴趣的问题特别多,有些教师会感到厌烦,但这将严重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从本质上而言,这些问题是孩子们探究知识的表现,是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的浓厚兴趣,也是发展其智力的最佳契机。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孩子们的提问,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幼稚、如何可笑,都要给予耐心、细致地引导、开发,以此保护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以便让孩子对知识的探寻能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提问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然后再提出与他们思维特点相吻合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激发其兴趣,开发其智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广大幼儿教师应彻底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孩子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兴趣为导向,以孩子为根本,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表达见解,如此一来,则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舒黔红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继续阅读

动画片作用下幼儿教育论文

一、动画片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一)有助于审美教育动画片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汇集了绘画、音乐、电影多种艺术形式,带有浓厚的审美价值。动画片所具有的形式美,如角色造型、动作表演、视听语言等,也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在大多数幼儿观看的动画片中,色彩大多鲜艳明快,角色造型也多是轮廓夸张、辨识度高,配乐往往轻松活泼郎朗上口,这种十分直接强烈的视听语言会对幼儿审美思维产生刺激,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强烈的审美体验之中。

(二)有助于情感教育通过动画片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是抓住他们的泛灵心理。泛灵心理是幼儿的一种特殊心理,是孩子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处于起步阶段的一种表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泛灵心理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东西的一种倾向。比如孩子不愿意吃香蕉时,如果说“我们一起帮香蕉宝宝脱衣服吧”,孩子往往就感兴趣了。所以,当家长和老师在指导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来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懂得爱和关心。比如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当孩子们看到喜羊羊和同伴在与灰太狼的斗智斗勇中反败为胜时,会感受到巨大的快感,为喜羊羊的成功鼓掌欢呼。因为他们会把情感集中在喜羊羊身上,而不是灰太狼身上,所以他们不会对灰太狼的失败感到沮丧。许多动画片的创作初衷就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宣扬,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能得到初步的道德修养。儿童在笑声中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对友情和亲情等的理解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促进社交能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和社会行为三个大方面。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指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榜样模式的观察学习获得的。他还特别指出,电视在呈现具有特征的模式方面特别成功。动画片的情节发展主要是通过角色之间的语言交流与行为交往来开展。这些角色间的语言交流和行为交往模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社会交往的参考模式。例如《小马王》、《海底总动员》等片,都是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素材,片中的主角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再如《花园宝宝》一片中两个主人公每次见面的时候都要亲一下对方,导演安妮伍德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向观众传递一种朋友之间的友爱———喜欢你的朋友就请勇敢的表达出来,要珍惜和善待你的朋友。

(四)提高语言能力动画片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活泼幽默、简单易懂的台词,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动画片角色的夸张变形、言谈举止,处处体现了儿童的特征,故事情节的发展也遵循着儿童的思考逻辑,使孩子之间容易获得共同话题。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观赏动画片,能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在语言中体会表达交流的愉悦,感受丰富多彩的语音语调,同时训练了倾听的能力。动画片还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刺激他们语言能力的自觉发展。比如《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灰太狼的台词:“我还会回来的”,幼儿一下就能记住这种个性十足的台词。

二、总结

作为儿童喜爱的最主要的传媒形式,动画片对儿童的教育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控制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大化动画片的积极作用,并注意其影响的长远效应。

作者:肖薇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继续阅读

振兴计划的幼儿教育论文

一、第四次幼儿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

根据文部省颁布的《教育振兴计划》,通过中央政府宏观指导。地方政府拥有决定权,制定当地教育规划,并经过第三方参与评估,向中央反馈地方实施情况的角色划分。其具体实施主要包括:(1)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并具备在游戏及活动中综合指导幼儿的能力;能很好的与家长、社区沟通,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制定并实施儿童保育计划;认清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具备与保育所合作的能力等。(2)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及社区中的育儿援助措施包括:社区中应有为支援家庭教育而开展的育儿学习活动,奖励开设家长教育讲座,并建立家长咨询制度,对幼儿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合理运用其成果等。(3)为加强幼小衔接,各地区应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幼儿的教师和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为中心的共同进修,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聘用小学优秀教师来幼儿园任教,并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实行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通用制度等。(4)拆除幼稚园、保育所、认证儿童园的篱笆(取消缺乏保育的必要条件);将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教育方针统一,确保其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连续性、衔接性,确保幼稚园、保育所一体化。2001年颁布的《幼儿教育振兴计划》主要围绕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儿童养育的支援和促进幼小衔接等展开,表明了日本政府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幼儿教育的质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日本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幼儿教育振兴计划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日本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不足,为日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对比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其计划的出台和实行让我们对幼儿教育方面有了更深层的思考与启发。

1、不断丰富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相关内容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10年《十年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是当今中国颁布的有关学前教育方面的政策。但是作为指导性文件,文件的内容过于笼统,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政策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涵盖我国目前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的不足,故这些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目前在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同时又因为当前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相关的部分文件都附设在其他的教育法规体系里,其并没有专门独立于我国的教育体系,这也为其自身独立的发展带来了障碍。面对不同时期的国情、社情出台不同的政策,在针对幼儿教育方面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的改变和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同时不断丰富和充实文件的内容,不断地完善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体系,使之能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纲领性指导。

2、创设积极支持育儿的社会环境我国的家庭育儿状况与日本有不少相似之处,如随着家庭结构的缩小,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对个人价值的注重,以及婚姻家庭观的变化等[7]。国家应制定全面、有效的育儿支援政策;教育投资成本的加大让一些家长忽视甚至放弃对幼儿阶段的教育,面对如此现状,国家应加大对幼儿阶段教育的投资,以此减轻家长的负担,使孩子在幼儿阶段受到应有的教育。其次,应从“关爱女性与儿童”的角度出发,呼吁社会各界支援育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家长担负起育儿职责,使儿童健康的成长。

3、促进幼小之间师资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目前,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在幼儿园中进行的。与日本早期的幼小衔接相似,我国的许多幼儿园非常重视幼小衔接,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积极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人学儿童的身心特点,造成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单向性。我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深度的交流与合作,如幼儿园教师和一年级老师共同进修学习,平时采用“团队教学”的新方式,使双方教师更好的了解彼此教育阶段孩子的特点和规律,帮助儿童平稳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

4、落实“保教结合”的原则结合目前中国幼儿园的现状来看,保育老师对保教结合的理解不清,对自己定位不准确,认为自己就是简单的打扫卫生,洗洗涮涮等体力工作,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每个幼儿。而老师则认为自己只需要完成教学任务、管理好课堂、组织好幼儿的教学活动就可以了,教会课本上的知识就是完成了一个教师的任务,忽视了教学过程中蕴涵的保育内容,使保教合一无法真正实施。幼儿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做好保教合一,不仅在学习上让孩子们有提高,同时也要保证孩子在生活和精神上健康成长。结合日本关于“幼稚园、保育所一体化”的政策、措施,以及我国当前保教结合的大政方针,我国的幼儿园应具备保育、教育两种职能,在幼儿园设置专门的保育老师和教育老师,教育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也要对孩子进行健康观察和生活上的照顾,而保育老师参与较多的生活管理中也必须要意识到其中蕴涵的教育契机,借此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