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倡导爱岗敬业精神之我见范文

倡导爱岗敬业精神之我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倡导爱岗敬业精神之我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倡导爱岗敬业精神之我见

1护士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1.1在护理方面,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尽职尽责。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很鲜明的指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士约占医院人数的1/3,大多数分布在临床第一线,他们24小时离不开病房。因此,护士比医生接触病人的时间要多得多,对病情的变化也比医生发现得早,对病人思想情况了解得比医生多。所以,病人的康复对护士的依赖并不比医生少。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一个优秀的护士,就应当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力量都贡献出来,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始终如一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尽职尽责,全面掌握心里护理知识和病人沟通技巧,认真执行每一项操作,以高尚的情操,温和热情的言行,和蔼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去施护每一位病人。这样做能调节病人心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渺视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反之,如果不具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那么,工作就会马马虎虎,表面上应付了事,有的在工作时间干私活,办私事,有的甚至聊天,赌博等。对工作搪塞责任,对病人产生厌烦,病人就会对治疗产生失望,对医院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尽管付出了双倍的护理劳动,也只能落个事倍功半的结果。所以说:爱岗敬业是主人翁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意识在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上的体现。

1.2在管理方面,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忠于职守。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或其他医疗机构,护士都是该单位的“管家人”。环境的管理,物品的管理,贯彻各种规章制度,都是护士。如果护士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就能为单位节约大量开支。在医疗收费中,重视经济,社会两个效益。实事求是做到既不漏帐也不增加病人负担,既为医院积累资金,也要维护病人的利益,使病人相信医院,有病还会来医院治疗。否则,如果护士不格守职责,玩忽职守,就会造成管理工作紊乱,医疗、护理工作不能正常、顺利运转,甚至发生差错事故,危及病人安全,影响医院的声誉。

1.3在学习方面,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勤业精业。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的一门综合应用实用性科学。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模式必然要从功能制护理向整体制护理转变。因此,护士光有热爱自己岗位的敬业精神还不够,还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钻研服务的学问,掌握服务的本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因为,病人可谓来自“五湖四海”,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都有各自的社会背景及个体内在的差异,喜、怒、哀、乐性格不同,酸甜苦辣等爱好各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护士仅局限于“照本宣科”,从事那些单纯的功能制护理工作,就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服务。必须对病人的病情发展、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有比较全面透彻的了解,保证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整体护理。所以,护士要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广博的医学、心理学、理论学、语言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从疾病、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了解病人,消除病人各种恐惧心理,使病人处于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影响护士爱岗敬业的因素

2.1社会因素。近年来,拜金主义的思潮在我国有所蔓延。一些人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目的,“一切向钱看”“有钱能使鬼推磨”,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金钱。其主要表现在追求物质享受,不爱工作,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惧怕艰苦,懒惰,贪图安逸,崇拜金钱,无论做什么工作,他们都感到厌烦。护士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金钱,享乐等诱惑有时也会使他们产生动摇,而目前社会上对护士这个职业存在偏见,把护理工作看作是简单服侍人的工作。在工作中,护士直接接触病人,要对病人高度负责,而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出现过失或意外,理解的少,责怪的多。相对而言,护士工作量大,责任重,工资偏低,刚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其工资不够生活的基本开支,多数费用必须要父母补贴,有些医院只重视提高医生的待遇,对护士的待遇问题漠不关心。因此,有的护士都感到精疲力竭,十分厌倦;有的不安心工作,想改行,这对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2.2工作性质的因素。护士的职业是被人尊称的“白衣天使”,但是天使背后的苦和累很少有人理解。一年365天,没有固顶的节假日;没有固顶休息时间,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日夜换班。由于无规律的三班倒,使人体生物钟受到影响。频繁的轮班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及正常生活,造成情绪波动及不良心态。医院是防病治疗病的场所,面对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层次不同的病人,护士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但病人对护士的要求却是多方面的。长期如此,导致心身疾病,也会对职业产生厌倦。

2.3家庭的因素。护士在工作中要当医生的好助手,病人称赞的好护士,因此工作要特别认真负责,小心谨慎。回到家中。本想松弛一下,但是面对年老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工作繁忙的丈夫,又必须充当孝顺的媳妇,慈祥的母亲,贤惠的妻子等。要做好这些并非易事,当一点处理不当时,就会出现矛盾便产生精神压力。所以,有时护士感到十分的疲惫,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

3如何培养护士爱岗敬业的精神

3.1加强对护士爱岗敬业的教育。首先让护士了解到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对为什么敬业作了回答。他认为业之所以可以敬,是因为:其一,人不仅是为生活而劳动,也是为了劳动而生活。劳动做事,就是人生命的一部分。其二,无论从事何种事业,都是神圣的。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从一个城市来说,没有人当市长是不行的;同样,如果没有人去扫地、清除垃圾也是不行的。想当市长的人多的是,想扫地的人肯定不多。但在一个城市里,市长只需要一人,清洁工人却需要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无论是心甘情愿的,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要是在自己既得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尽心尽力,遵守职业道德,这就是爱岗敬业的精神。在我们国家,如果大大小小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私营企业主、个体户都能够表现出爱岗敬业的精神,人民就会更加富裕,国家就会更加强盛。然后,在医院开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加强对护士爱岗敬业的教育。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当非典疫情袭来时,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当汶川地震巨大灾难降临时,在第一时间里,为抢救灾民的生命医护人员不分昼夜、无私奉献着,白衣天使用坚强和忙碌演绎着国际护士节精彩的篇章。黄琼,四川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的护士长,3天内接到7个亲人在地震中去世的消息,然而繁忙的工作,却让她几乎没有时间哭泣流泪。他们都是普通人,是从事医务工作的普通劳动者,不知坚强的身影背后承受着怎样的精神压力?!只有具备爱岗敬业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人,他们才会在国家有难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他们永远都是我们强大民族的脊梁!最后,对个别工作不努力,做事不负责的护士要给予批评教育或必要的经济制裁,并向他们宣传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的来之不易。“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努力找工作,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这将给护士造成一种压力,使压力变成动力,可以从这个侧面促使护士更加爱岗敬业。

3.2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素质。医疗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影响和渗透,对护士的个人能力是一种挑战,他们也会从直接或间接经验中,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由于个人思想素质的高低,文化程度差异,业务能力的加强,或被选优或被淘汰,直接威胁着就业安全和从业地位的巩固,因此而激起的学习热情具有稳定、持久性。医院应抓住这一契机,鼓励护士参加自修、函授学习,并从时间、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对获得毕业文凭的护士,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另外,经常性的专业技术考试考核、继续教育学分达标、奖勤罚懒的分配政策、患者及社会评议、监督等措施,对促使护士爱岗敬业、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护士若工作在一个勤奋好学的集体里,工作在善于组织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的集体里,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将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自豪感。在具有较高文化分素质和技术职称结构的环境里,心理不平衡感也能激励护士通过学习,创造成果来满足心理不平衡的需要。通过创造激励护士学习必备的环境,激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从而促进护士素质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进步。新晨

3.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的待遇。由于人们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改变,因此,首先必须大力提倡和普遍树立“先贡献,后索取,贡献大于索取”的人生价值观。然后,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如:在住房、调资、晋升职称等方面对护理人员有所倾斜;在工作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定期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护士,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在生活中经常和护士谈心,关心他们的家庭、婚姻、生活等问题,并尽可能的帮助解决。同时,注意妥善安置老龄护士的工作,对那些长期在艰苦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老护士,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老有所用,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

总之,加强护士爱岗敬业的教育,鼓励他们自学成才,解决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对提高护士素质,稳定护士队伍,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加文献

[1]方衍.护理工作必须加强,医院改革切勿偏颇,当代护士,2001.7:6.

[2]李亚萍,等.浅析护士心理疲劳与对策,护理学杂志1995,10(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