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道社会的自由主义论文范文

公道社会的自由主义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道社会的自由主义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道社会的自由主义论文

一、新民主主义对“公道社会”的阐述

(一)关于政治公平思想新民主主义主张“推翻外来的民族压迫,废止国内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压迫,并且主张在推翻和废止这些之后不是建立一个旧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而是建立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3]1056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之下,毫无自由和平等而言,所以首先要推翻它们在中国的统治,然后建立一个新的、公平的社会制度,即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它“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实行无差别的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保障了广大人民公平的政治参与权利。

(二)关于经济公平思想新民主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以发展生产力,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平均地权”是针对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而言的,“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农村的富农经济,也是容许其存在的。这就是‘平均地权’的方针。这个方针的正确的口号,就是‘耕者有其田’。”让农民拥有生产资料,摆脱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拥有人身自由,这是数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中广大农民的梦想,新民主主义社会,农民不仅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也拥有人身自由、拥有土地,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节制资本”是针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而言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这也是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庄严的声明,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经济构成的正确的方针。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由此可见,“节制资本”有两层含义,首先,涉及国民生计的一些重要行业应由国家经营管理,确保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生计;其次,允许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因为中国的生产力还很落后。在国家的调控之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各种经济形态将得到充分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和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主张“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是在当时的中国保证经济公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正确举措。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共和国,是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都赞成的,舍此没有第二条路走。”新民主主义基于对中国现实国情和社会性质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的判断,提出了以民主制度、选举制度保障人们平等权利的政治主张;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现经济公平的主张,保障最大多数的农民拥有土地,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力,同时又节制其剥削弊端,避免不平等状况的出现,这是新民主主义的公道社会图景。

二、中国自由主义对“公道社会”的构想

中国的自由主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更多地表现为民主社会主义,较有代表性和有较大影响的组织为民盟。民盟的纲领尤其能体现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公道社会主张。1945年10月民盟临时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纲领》阐述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张。其中的政治纲领包括15条,“一、民主国家以人民为主人,人民组织国家之目的在谋人民公共之福利,其主权永远属于人民全体。二、国家保障人民身体、行动,居住、迁徙、思想、信仰、言论、出版、通信、集会、结社之基本自由。三、国家应实行宪政,厉行法治,任何人或任何政党不得处于超法律之地位。……”其他还包括实行议会制、普选制等,总之主张实行三权分立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国民主同盟纲领》的经济纲领包括13条,“一、民主经济之目的,在平均财富,消灭贫富阶级以保障人民经济上之平等。二、为求人民经济上之繁荣与安定,……应力求发展社会生产力,……。三、国家……负担老弱残废者之扶养。四、国家确认人民私有财产,并确立公有及私有财产,全国经济之生产与分配由国家制定统一经济计划,为有系统之发展。……”从民盟的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来看,实行英美式的政治民主和计划经济政策,就是所谓的第三条路线。“民盟的成员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它是代表中间阶层的一个政治组织,所以它是中间派。它要建设的新中国,在经济上是‘平均财富,消灭贫富阶级’,是‘确定公有和私有财产’,而不是彻底消灭私有制,所以就是第三条路线。”“;所以我就幻想在英美制度和苏联制度之间寻找出第三条路线。这就是我所提出的‘英美的政治民主,苏联的经济民主’这两句口号的由来。”自由主义者的具体主张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多数主张是基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立场的社会制度设计,他们认为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一个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的中间阶层,中国更适宜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于英美的国家制度,而是在政治上实行英美式的民主,在经济上实行苏联式的民主,总之建立一个民主国家,既能利用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又能避免资本主义造成的两极分化的弊端,从而建成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走所谓的第三条道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美式的政治民主与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如何具体对接与运行,自由主义者并没有清晰的理论架构及践行措施,实际上也只能是唯心主义者的空谈。

三、新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博弈:社会基础、博弈实力

(一)社会基础1.新民主主义理论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性质与社会结构的正确分析之上,并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关于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关于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级状况,新民主主义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全国总人口中大约占百分之八十,是现时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农民包括富农、中农、贫农,“农民这个名称所包括的内容,主要地是指贫农和中农。”所以农民阶层是当时数量最大的阶层。中国的具体国情造成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独特的两重性,使其难以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社会也并没有形成一个所谓的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的中间阶层。新民主主义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指出“,这是一个真正适合中国人口中最大多数的要求的国家制度,因为,第一,它取得了和可能取得数百万产业工人,数千万手工业工人和雇佣农民的同意;其次,也取得了和可能取得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即在四亿五千万人口中占了三亿六千万的农民阶级的同意;又其次,也取得了和可能取得广大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的同意。”2.中国的自由主义者认为中国社会是橄榄形结构,存在着中间阶层,自由主义政治力量也拥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在罗隆基看来“,……中国的阶级社会是个橄榄形的社会,它是两头小、中间大的形式。我们认为中国的大资本家和官僚资本家是少数,无产阶级亦是少数。在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小私有者的农民和城市中的小资产阶级是极大的多数。这个极大多数是中间层。”罗隆基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及中国自由主义的阶级基础的认识颇具代表性。施复亮也认为:“在今天中国,中间派实有广大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都可以说是中间派的社会势力。明白点说,民族资本家、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以及绝大部分农民,都是中间派的群众。这些群众在全国人民中占最大多数,应当而且可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势力。”总之,中国的自由主义者认为,作为中间派势力,他们应当而且可以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可以形成强大的第三种政治力量,实现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二)博弈实力抗战期间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派提供了政治表达与舆论宣传的空间,1938年的国民参政会使自由主义公平思想的影响从舆论议政到以个人身份参政向组党参政的方式演化提供了可能。西方自由主义公平思想的影响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即到了组党参政与制度设计阶段,抗战胜利后自由主义公平思想随着其理论的传播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多,影响也随之迅速扩大,从名噪一时的《观察》周刊发行量的迅速攀升可见一斑,储安平主编的《观察》周刊在自由主义者创办的刊物中最具代表性,在1946年9月创刊,至1948年12月被国民党查封而停刊,从最初的5000份扩大到10.5万份,由此可见国统区民众对此刊的欢迎程度,《观察》以“民主、自由、进步、理性”为宗旨,主要阐述中间派的思想理论及关于国家制度的构想,主张走第三条道路。施复亮(施存统)在《论自由主义者的道路》一文中指出:“自由主义者不相信‘路只有一条’,他相信有他自己的道路。”“因为决定中国前途的力量,不仅是国共两党,还有自由主义者和国共两党以外的广大人民。这是第三种力量,也是一种民主的力量。这一力量的动向,对于中国前途的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正是这一力量所要求的前途,也是自由主义者所应走的道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以为他们找到了最适合中国的道路。然而仅仅到了1947年10月,中国国民党就下令解散民盟,民盟成了非法组织,中国的第三条道路走到了尽头,中国的自由主义力量迅速式微。就实力及影响力而言,虽然自由主义在战后的城市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群体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支持,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农民中间却无甚影响,没有获得人民的拥护,且没有军事实力,不能应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阻挠,在合法的民主渠道被国民党政府关闭之后,便一筹莫展,无法践行其公道主张。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社会基础、理论内核、博弈实力等方面,中国的自由主义政治力量明显存在着不足之处。关于社会基础,中国的自由主义政治力量并没有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至于理论内核,英美式的政治民主与苏联式的经济民主如何嫁接他们也并不清楚,要让国民党放弃官僚资本,让工商业在国家计划之下正常发展只能是一厢情愿;而谈到博弈实力,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都有各自的武装力量,唯独他们没有,其自身力量薄弱。自由主义者想通过和平的方式,通过合法的渠道,实现他们的政治主张,然而,当中国国民党撕下假民主的面纱,露出真独裁的面目之后,中国的自由主义政治力量才发现,彼时的中国确实没有他们所主张的第三条道路的存在空间。中国共产党领袖驳斥了各种错误的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指责,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封建阶级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有资本主义,佛教徒有佛教主义,基督徒有基督主义,农民有多神主义,近年还有人提倡什么基马尔主义、法西斯主义、唯生主义、‘按劳分配主义’,为什么无产阶级不可以有一个共产主义呢?既然是数不清的主义,为什么见了共产主义就高叫‘收起’呢?讲实在话,‘收起’是不行的,还是比赛吧。谁把共产主义比输了,我们共产党人自认晦气。如若不然,那所谓‘一个主义’的反民权主义的作风,还是早些‘收起’吧!”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国家都消失了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自由的公平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中国共产党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在不远的将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历史选择了新民主主义。新专制主义覆亡、自由主义式微、新民主主义胜利,这是中国历史的抉择,这是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选择,中国人民将迈向一个更加民主、自由、平等的公道新社会。

作者:刘云凤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