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并且农村地区传统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将不可避免的向社会化养老模式转变。目前,限制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问题一是传统养老模式根深蒂固,二是农村社区没有建立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在许多方面仍然发展不完善,针对于如何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完善服务体系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探讨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社区;养老
根据2016年底截止的数据表明,河北省内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270余万人,占河北省人口总数的16.9%。而对于全省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6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村是中国养老问题的难点,政府推动的着力点也应该向农村地区转移。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中心环节。本文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分析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社会工作的定义及其对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意义
1.1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助人为本质的专业学科。相对于医学专业重点关注于人类生理运作、心理学重点关注于个人心理现象,社会工作的聚焦点在于人类与其周边环境的互动,它把实现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作为根本目标。从社会效益方面来说,社会工作的开展也可以预防或缓解一定的社会问题[1]。在中国社会中,社会工作经过了30年左右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专业领域。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工作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了恢复重建;再到后来社会工作实务和职业化过程的探索;紧接着社会工作经历了制度建设和体制完善两方面的提速发展;在全面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工作正向着贴近社会实践,解决社会问题,发挥学科作用的目标前进。
1.2社会工作对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意义
在近些年来养老服务的不断发展之后,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通过对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如今影响我国城乡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成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作为农村社区养老的发展基础,只有它得到一定的程度提升之后,农村社区养老才能实现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改善、提升农村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缓解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的矛盾等目标。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在参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都需要依托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社会组织来加入服务过程,从而为农村地区的老龄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他们这种行为对于整合社会资源,最终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2]。
2.1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制发展不完善
在我国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发展过程中,基层地方政府发挥着相当重要作用。政府急需引导解决诸多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问题,从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目标。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的机制被引入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的农村社区养老的压力,但由于社会工作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如管理经验不足、社会工作机构数量不足、针对性政策缺失等短板,使得社会工作在提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功能缺失现象。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处于非专业与非职业化的状态,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一些制度还不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之间未能达到接轨的最优状态,呈现脱轨现象,这种脱轨现象会导致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中所处地位与职业价值不对等,并且职业价值得不到认可[3]。首先,我国政府现阶段针对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制约了其发展。在农村地区,现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数量上不能适应现阶段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需求。其次,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潜在功能的认可还不够到位,对其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功能,并没有意识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未来会对我国社会养老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过去的30年中,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具体体现在:机构发展不够壮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较弱、社会认同感不强等方面。但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民间组织的运作下,其在服务方式、资源整合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为政府有效地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尤其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为政府减轻部分的压力。
2.2我国当前农村传统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
在农村地区存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究其根本,家庭养老模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惯性,并且家庭养老模式作为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的典型代表,在当今农村养老制度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农村现行养老保障以家庭养老模式为支柱,我们可以在经济层面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家庭养老模式的经济基础主要来自于农村相对较低水平的经济发展现状,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和收入水平来保障高水平的养老模式;其次,子女供养是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主要经济来源,子女作为家庭中的中坚力量,承担着赡养老人与抚养孩子的压力,没有足够的精力来保障高水平的养老质量。最后,在农村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下,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农村老年人保持的“活到老干到老”的工作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养老质量的提高。但随着中国在社会和经济层面所发生的巨大变革,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时代下老年人的现实需要[4]。从农村地区机构养老角度看,目前在农村地区主要是一些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医生和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并且90%以上的农村养老机构没有引入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另外,为老年人服务人员大部分是普通的非专业人员,有着年龄较大、接受的专业训练较少、服务水平低的特点。同时,多数为老年人服务的员工其工资水平较差,工作内容较为繁琐。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员工的压力,最终影响养老服务的质量。除此之外,机构养老群体对社会工作者的了解较少使得社会工作难以介入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这也是人们认识不到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使得老年人在机构养老中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这个事实所造成的后果。农村地区社会工作服务无法正常开展,很大比例上因为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认识不到位,使得老年人不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5]。
2.3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服务不健全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过程中的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工作人员兼职,来自于周围的农村中的一些低收入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平均年龄大,而且普遍没有参加过养老服务培训,只能凭借一些生活经历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缺乏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高校社会工作研究生和一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参与志愿工作,在农村为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仅仅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特定的志愿者培训,缺乏实践知识,最终导致其服务水平不高。因此,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手段来解决我国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不仅仅要在社会工作者自身上找突破口,还要加大社会工作知识的宣传以及扩大社会工作体系的服务范围和应用推广,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的正确认知。
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3.1实行政策引导,推进农村社区养老工作职业化
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下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就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需要不断推进政府职能改革进程,转变政府行政理念,要由社会的直接“管理者”逐步转向社会治理的“主导者”,完成角色转变。政府积极培育和发展健康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推进我国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政府要充分利用并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优势,转移政府部分的职能,缓解政府职能压力。另外,农村基层养老服务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老年社会工作理念,探索专业方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6]。随着农村社区养老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政府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顺利开展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从而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政府在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服务专业化、制度规范化和身份职业化方面,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和帮助。
3.2转变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结合先进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创新特色养老机制
面对我国农村地区传统养老模式根深蒂固的困境,我们应该加大宣传,转变农村地区传统养老模式,促进家庭养老与社会工作服务养老模式相结合。满足农村老人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目前,农村社工养老服务还处在比较局限和落后的阶段,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就是为了提高服务技能,最终将先进的社会工作知识与我国农村社区养老现实结合,走出一条新型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道路。积极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措施,通过翻译、引入、介绍、考察等形式,向国内引进最新的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服务技能和方法,并且结合实情做到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普及化[7]。
3.3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农村社工养老服务应通过引进、培训和评估等方式来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并且保证养老服务的长期性。相关基层政府部门应注意引进和培训专业的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在农村养老社会工作团队中注重开展训练骨干的工作,充分发挥骨干角色的带动作用,提高社会工作者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农村社会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检查,增强其养老服务知识与操作技能化、专业化[8]。在农村地区范围内,建立一个稳定的社区养老服务团队,遵循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者的制度化管理,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最终使社会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社区养老服务。另外,通过在农村地区的各种形式的宣传,使社区居民真正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首先,应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在社区养老工作分配中,尽可能做到社会工作者特长与工作匹配。现有的社区志愿者首先应该实名登记,然后根据各自的特长分类。其次,不断拓展社区志愿者团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扩大农村养老服务志愿者数量,注意培养志愿者的骨干力量,提高志愿者专业化水平,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让老人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华民等.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2-26.
[2]周玉萍,薛仲,康永征.老年社会工作[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8-42.
[3]史柏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45-48.
[4]王思斌.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27.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关注老龄化影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3-26.
[6]董建军.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与社工介入[D].山东大学硕士研究论文,2010.
[7]张岭泉.美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J].中国社会工作,2010,(8):49-50.
[8]何楠.增权理论与老年社会工作实务[J].法制与社会,2010,(2):185-186.
作者:邱金超;邵彩玲;齐磊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