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互联网时代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范文

互联网时代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互联网时代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时代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引入“互联网+”新思维,促进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既是破解养老服务发展变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互联网在民生领域发挥作用的重要探索,因此要大力发展推广互联网+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在老年人养老领域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关键词】“互联网+”;优化;养老服务

一、互联网+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把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和互联网产业结合起来,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可以使老人突破时空限制获得更好的养老服务,互联网+优化老年人服务有利于重构老年人生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享。有利于推动传统养老服务模式转型升级;有利于丰富老年人养老服务内容和产品种类;因此“互联网+”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能为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诸多方便,使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满足了许多老年人可以在家享受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越性来发展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毕竟只是刚开始,处于起步阶段,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不足和困境。

(一)老年群体成为网络“孤岛”

互联网服务本应是令人感觉便捷的服务,但不少老年人在面对互联网支付、手机软件等新产品的学习和使用时,却感觉到费时费力。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应用,为何在老年群体身上成了一种“负担”?很多老年人因为经济水平达不到、思维观念未转变、知识储备陈旧等原因,难以及时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生活。”而不少老年人对互联网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抱有“怀疑”的态度,尤其在涉及网络购物、网络支付、手机银行等互联网财务交易应用时,他们宁愿在银行柜台多花时间排队,也不在网上办理。加上目前的互联网产业现实环境更多地专注于年轻群体,前沿的科技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却忽视了老年群体的使用需求。目前很多互联网平台和软件都没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比如最简单的字体字号问题。想要让老年人适应互联网生活,就需要先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习的过程尽量变得简单和易操作。此外,“想学没人教”也是导致老年人“触网”尴尬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使很多老年人想要跟上时代,却没有学习的途径;另一方面,目前对于老年人学习互联网的培训,还未完全纳入老年教育。

(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未得到满足

据我国中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点击最多的内容: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内容。根据TBI腾讯浏览指数,中老年人浏览主题排名靠前的是和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内容,分别有76.51%和72.02%的中老年用户选择浏览;紧随其后的是时事新闻,67%的中老年用户选择浏览;还有以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健康主题和以情感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感情主题,分别有66.85%和60.7%的中老年用户选择。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龄化以及随之产生的养老保障问题逐渐凸显,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精神养老问题。老年人所需要的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自觉奉养,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关心和尊重。在一定程度上精神养老比物质供养更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需求之一。伴随我国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城镇老年人在逐年增多,绝大多数老年人经济上可以实现自我独立而不需要子女的全额供养,但由于他们退休后心理上存在巨大落差,与人交往和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导致老年人陷入孤独落寞的境况。这些精神需求匮乏的现象都极大的损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更好的完善城镇居民的精神养老体系,使其拥有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是我们全社会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智慧健康养老建设体系不完善

实现“互联网+”养老的关键是具有完善的服务平台支撑,然而我国智慧健康养老建设体系还不够完善。基于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由政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和企业等第三方机构的智能化“互联网+”养老平台建设,是养老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素。智能化“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应在广泛运用通讯网络、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科技的基础上,以建立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平台为支撑,以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紧急救助、学习培训、社交活动、文化娱乐等社会养老服务为基本内容,有效整合和优化政府、企业、医院、社区等各类社会服务资源,调动亲属、邻居、医生、护士、警察、社区管理员、义工、专职服务员以及其他社会服务力量,提供直接的养老服务,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养老需求的生态体系。由于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平台体系,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全面、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尚未真正实现。随着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不断完善,无论是刚刚步入老年行列还是已到迟暮之年,无论身体健康还是患有各类疾病,每位老人都应该能找到合适的服务项目,智能化“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也应该成为老年人24小时不间断的“贴身保姆”和“远程保镖”。

三、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

(一)帮助老年人融入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但我国网民仍以10岁至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60岁以上的网民仅有3.7%。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看新闻、社交、网购,互联网正渗透进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对于那些习惯了看报纸、电视,面对面交流的老年人来说,互联网的世界究竟如何才能拉近?对网络操作“有心无力”“帮助老年人健康、安全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让‘互联网+’也惠及老年人,意义重大。”王广州表示,“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因互联网而改变,无论是照料护理、社会服务形式还是经济模式都在网络化,今后的老年人如果不能较好地适应互联网,就难以获得相应的服务。”老年人适应互联网生活应从“退前教育”开始,相关部门应该对退休职工进行互联网新技能的培训,以便职工退休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的生活环境。同时,社会组织、街道社区、老年大学等针对老年人的网络技能的培训,应该纳入到老年教育的范畴内,并且从政府层面加大投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6.98亿老龄人口的24%。“老年人的市场不断增加,企业应当具备长远眼光,在设计上主动考虑老年群体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老年人的互联网产品。”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应当正确地引导老年人使用网络。

(二)精神文化需求的“互联网+”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多样性,他们不仅希望老有所乐,即希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而且对老有所学具有比较强烈的需求,不少老年人希望在退休或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能够在老龄阶段继续学习和接受教育,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尤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不少老年人热衷于利用网络平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拓展自己的视野。此外,移动客户端社交软件的使用可以增进老人与外界的沟通,促进他们与家属的交流,而“互联网+”养老服务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使得老年人可以及时、准确地浏览信息,获得教育资源,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使用社交软件缓解老人孤独,老年人由于进入了生命历程的后期阶段,一部分老年人的生命关系会出现诸如配偶、子女亲友各种社会关系的丧失,原有亲密关系的丧失会使老年人在精神上缺少精神支柱经常会有孤独感,因此解除孤独感就成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特殊需求。“互联网+”养老服务可以利用很多社交软件零距离的特点不仅可以增进老年人与亲友之间的联系,还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减缓了老年人的孤独感。

(三)搭建“互联网+”健康养老平台,加快发展智慧健康养老

根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其中独居、留守老年人5000多万。然而,我国健康养老综合数据缺失且融合利用不够,造成老年群体获得感不强问题。推动数据融合,让健康养老服务供、管、用更加精准,应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推进民政、卫计、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数据交换共享,准确掌握老年人数量、分类、分布、历史就医、家庭成员、经济等具体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和模式,建立健康养老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平台,精准预测老年人口结构和市场需求,让政府机构准确研判健康养老领域动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让企业更加准确掌握老年人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加快“互联网+”健康养老平台建设,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智能监护、智能康复、用药提醒、智能呼叫、慢病管理、医师咨询等服务。

四、结语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强调: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以尊重老人需要为根本,大力发展互联网+优化老年人养老服务,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同合作,才能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智能、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的目标,才能促进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坤.让养老更“智慧”[N].光明日报,2017-02-21.

[2]齐悦.“互联网+养老”:中国养老新形式[N].今日中国,2016-04-28.

[3]于潇,孙悦.“互联网+养老”:新时期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研究[J].人口学刊,2017(39).

[4]闾志俊.“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5]罗经纬.公共服务能力背景下“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探究[J].四川水泥,2017(2).

[6]庞景之,吴清华,卢玲伟.“互联网+”时代下的居家养老模式新探究[J].决策与信息,2015(8).

[7]潘峰,宋峰.互联网+社区养老:智能养老新思维[J].学习与实践,2015,(9):99-105.

[8]朱勇.智能养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9]王辉,吴越,章建强.智慧城市(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0]杨国军.新兴养老服务模式的兴起、发展与展望[J].经济师,2015(8):11-12.

[11]张新华.“智慧养老”应先找准定位[N].中国社会报,2015-02-02.

作者:马志丰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