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医养分离的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针对当前医养结合存在的养老资源供求失衡、医疗服务水平低且服务内容单一、政策对推进医养结合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制定并完善医养结合相关政策,促进养老和医疗资源优势整合;培养并吸引专业人才,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探索更有效的医养结合途径。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广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当前医养分离的养老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目标,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点。
1广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背景
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通用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1992年广州市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1]。而截止到2015年底,广州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147.5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7.27%;65岁及以上人口达98.77万,占总人口的11.56%[2]。广州市人口老龄化有3个显著特点。①社会养老负担不断加重。越秀、海珠、荔湾3个城区的老龄化已超过20%,且老年人口抚养负担持续加重,到2015年底广州市老年人口抚养比已经达到25.34%[2],即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25.34名老年人口,而未来老年人口抚养比还会不断增加。②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愈加明显。广州市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3.81万,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6.14%[2]。人口高龄化带来更多的老年人群健康和养护问题,2008年原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已经达到43.8%,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量大,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在老年人的养老选择中具有明显优势。③独居老人不断增多。广州市独居老人已经达到12.5万,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是当前社会老龄化发展的需要,是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政府应对社会老龄化的侧重点。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促进医养结合的发展。2015年11月总理提出推动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家庭,整合养老服务与医疗资源,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目标,努力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与此同时,广州市也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发展,先后出台了《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的改革和完善,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推广与发展。
2广州市养老服务现状
2.1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广州市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格局。2015年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达3099个,日间照料场所覆盖率达100.00%,全市有养老机构177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65个、民办养老机构112个;养老机构床位5.30万张,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8张[2]。民政部十三五规划曾提出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要求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增加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床位,提高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广州市养老床位数已基本达到民政部要求,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2.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广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实践路径大致有3种。①养老机构内部设立医疗服务点,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广州市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目前共有44家[3]。②医疗机构提供老人专项服务。广州市老龄办资料显示,医疗机构中开设临终关怀的有64家,开设老年病专业的有49家,开设康复医学专业的有431家[3]。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广州市目前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有103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74家[2],并且全市98%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表示愿意为社区养老机构、日间托老机构等提供契约式服务[4]。
3广州市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3.1养老资源供求失衡
首先,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机构利用率低。一般而言,公办养老机构、临近市区的养老机构以及毗邻医院的养老机构比较受欢迎,而一些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较高,其原因大致有两点。①不能满足老年人对于养老的多样化需求,在地理位置、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缺陷。②民办养老机构社会认可度底,有学者对广州市具有代表性的16家民办养老机构进行调查发现,由于运营成本上升,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难以保持,入住情况不理想,导致养老机构经营收入受限,近1/3的养老机构都处于略亏损的状态[5]。其次,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大,但是养老机构中医疗服务供给不足。2015年底,广州市177家养老机构中能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还不足总数的1/3,其中纳入医保定点的养老机构仅有23家[2],养老机构中医疗服务供求失衡问题亟待解决。
3.2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低且服务内容单一
少部分养老机构能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更多的养老机构只提供日常照料等服务,且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医疗设施不健全,多数老年人看病依旧是去医院。老年人患病多以慢性病为主,就医耗时长且康复速度慢[6],养老机构不仅需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还需引进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广州市老龄办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广州市老年服务机构职工总数9018人,其中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护理员有414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职工仅1905人[2]。基层养老机构无论是就业前景、晋升空间还是薪资待遇都难以和大医院竞争,很难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在养老机构所提供的生活照料方面,养老服务内容单一。如广州市越秀区某养老院不仅缺乏基础的休闲娱乐设施,娱乐活动也很少举办[7]。
3.3政策对推行医养结合的支持力度不够
从养老机构方面讲,政府针对民办机构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经营成本上升,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人才短缺[8],造成机构服务水平下降、老年人满意度低,因此入住率低,而民营养老机构收益低、口碑差,难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无法打开养老市场,形成恶性循环。从医疗机构方面讲,一方面社区作为医养结合的有利平台,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后续治疗和服务,能有效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另一方面,老年人多发慢性病,耗时长康复慢,在养老机构中就医应以便捷为主。广州市能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内设医保定点机构仅23家[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中,针对老年人的双向转诊制度、医保报销制度等也未完善,需要政策支持。
4广州市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对策
4.1制定并完善医养结合相关政策,促进养老和医疗资源优势整合
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解决养老机构的后顾之忧,提高政府经费投入水平及服务购买力度,并督促养老机构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高硬件设施水平,优化养老机构的环境。对于符合设立医疗机构医保定点的养老机构,应该鼓励申请并优先审批,同时民办养老机构应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整改,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老年人入住,提高床位使用率。另一方面,鼓励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国老龄办曾预测未来10-15年是我国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9],建议以政府购买、公办民营、合资共建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4.2培养并吸引专业人才,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首先,对已经在职的服务人员统一进行专业化培训,除最基本的生理、心理、营养保健等知识外,还需要培训急救、康复服务等技术,同时建议由专人进行考核评估,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考核体系。其次,提高服务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基本待遇水平,进行岗位补贴,提高福利水平,同时建议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直接和奖金挂钩。再者,养老机构可以通过提升待遇水平、扩大发展空间吸引专业人才,还可以与医学院校合作,鼓励扩大定向招生或者协议培养,对在校生给予补助及减免学费等条件,以此培养高素质人才。最后,养老机构在大力引进养老、医疗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同时,需重视心理健康、膳食营养、康复保健等方面人才的培养。
4.3探索更有效的医养结合路径
广州市当前医养结合的程度还未达到理想状态,资源整合水平有待提高,不仅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作用,还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医养结合路径。调查显示,广州人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有近75%的人认为在社区养老比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更符合居民需求[4]。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要,社区养老越来越符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平台优势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通过宣传手册、健康讲座等方式使居民正确认识医养结合,鼓励并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入社区,并努力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对于一些人流量少、效益差的医院,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建立以医院为主体的医护结合型养老院,经有关部门审核之后,可以与养老机构合作也可以独立办医养院,充分发挥医院作用。
作者:崔方圆;周润明;姚卫光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