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
政治上,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西化”与“分化”,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球化条件下,由于出现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众多国家的参与,比如人口问题、资源短缺问题、贫困问题、恐怖主义、生态问题等。这些问题在我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有些还比较严重。人口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恐怖主义是社会不安定的一个因素,资源短缺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国家间进行政治接触、对话与协调。我国应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解决。这样做对我们有利,能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助于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负责任的政治大国的形象,会给我们的建设赢得一个比较有利的环境。
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渗透,妄图“西化”、“分化”中国。随着苏东剧变,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西方诸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大。二战以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严重对峙,形成冷战。那时,西方发达国家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苏联。相比之下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压力小一些。他们采取和平演变战略,在全球化进程中,试图将自己的经济、政治制度通过传媒、人员往来等手段强加给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导致80年代90年代苏东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实现了他们“西化”、“分化”苏东社会主义的战略目的。冷战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于是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攻击的主要目标。近些年来,西方国家通过经贸往来、投资等经济活动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渗透,扩大其对我国政治、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将社会主义的中国视为其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总想将中国“分化”、“西化”掉。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鉴于此,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担心中国的强大会挑战其在国际社会的领导地位,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的发展。它们散布“主权过时论”、“霸权稳定论”,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行辩护。他们说,“如果没有霸权国家的存在,世界就会冲突四起”;“如果最强大的国家不去领导,其后果对于国际稳定将是灾难性的”。这是典型的霸权主义理论!如果这样的话(存在霸权和强权),世界就不会太平。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觉。西方国家还鼓吹“人权高于主权”,借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及台湾问题动辄干涉我国内政。对这种霸权主义的行径,我们理应与之斗争,毫不妥协。
因而,我们要坚决反对西方国际对我们的“分化”和“西化”,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在融入全球化大潮时,必须牢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苏东剧变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没有给这些国家的人们带来福祉,反而带来了社会、政治的动荡,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而我们顶住了西方的压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得我们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中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所以,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证我国的长期和平、稳定与发展。
二
经济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各类经济组织,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进行体制创新,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机制,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当今时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这已为我国的历史所证实了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建设资金、管理经验、管理体制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实践证明,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要缩小差距,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
现在我国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更多的建设资金,为此必须进一步对外开放,多渠道吸引外资投入到西部建设中去。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展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2]历史证明,兴盛与开放相伴,落后与封闭同在。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依存度更大,我们应抓住全球化的这一历史性的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加大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力度。这样,可以得到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正如同志所说的那样:“历史的事实已充分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实行对外开放,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3]
全球化条件下,一国的发展越来越与他国的经济发展相连,这主要体现在各类经济组织的活动中。战后,国际性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层出不穷,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加入各类经济组织当中,才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发展我国的经济。还可以借用集体的力量来缓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压力,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现在的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中的各经济组织的游戏规划也主要是它们制定的,体现了他们的意志和利益。我们一定要参与各种全球性的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言权,才能参与各种规则的制定与修改,以体现我们的意志,实现我们的利益,使全球化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留有更大的余地,以减少因发达国家对我们的贸易歧视而带来的损失。
参与各类经济组织一定要审慎,不能盲目地接轨,必须考虑我们的承受能力。我国现在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各方面体制、规章还不成熟、不完善,这是我们参与各类经济组织时所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我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入世是明智的、务实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承受能力,盲目地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参与经济组织要让度部分经济主权,这是难免的。但重要的是,权衡利弊得失,要不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
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为此,这些国家及其跨国公司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向国外转移其部分产业、生产部门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我们要抓住这一全球性的结构调整的时机,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在建新兴产业的同时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的互动性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各国经济的脆弱性日益凸现出来,主要体现为一国经济出了问题遭殃的不仅仅是该国本身,还会殃及其他国家,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枢神经,金融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为确保我国经济安全,必须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在金融管理机制方面做的还很不足,我们既要借鉴吸取别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体制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的防范金融风险之路。创新是最为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正如同志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4]
三
文化上,要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纳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但同时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防止智力资源外流。
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点精神,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主要由文化反映出来。文化能够起到鼓舞、凝聚人心的作用。一个民族的优秀、灿烂文化既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又能够激发这个民族的自豪感,树立自信心。文化能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冷战结束后,国家间军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转向了经济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的作用日益显现,文化成了综合国力的标志。全球化的今天,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经济的发展由原来资源型转向了知识型。
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各国文明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二是要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人民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在学习和借鉴时,要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民族中心主义,惟我独尊;二是民族虚无主义,它实际上是文化上的全盘西化。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灿烂的文化,已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中华民族凭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定能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勤奋、勇敢、智慧、不怕牺牲、吃苦耐劳、推崇礼仪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传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其新的内涵。正如同志在东亚首脑非正式会晤中所讲的那样,东方文明强调“以社会集体为重,崇尚自强、艰苦奋斗、勤劳节俭、谦逊好学的美德,处理人际关系提倡和洽协调,对待国际关系主张和平共处”。这段话概括出了东方文明的价值。
不仅要学习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还要学习世界其它国家的先进文化。同志曾说过,对于我们不懂的东西,要认认真真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也多次强调,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西方文明在当代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科学技术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二,在经济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三,在文化上,形成了一整套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5]全球化条件下,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在更大范围大多领域的交流与传播成为可能。世界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各种思想和价值观,道德观的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相互交融、碰撞有利于我们学习其它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开拓我们的文化视野,更新观念。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其历史进程中总能创造出一些优秀的文明成果,我们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使得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开放性。在学习和借鉴各国文明成果的时候,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要被“资”和“社”的观念所束缚。否则,我们就会离先进与文明越来越远。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济、科技、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作用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意识形态领域不存在分歧与斗争。事实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结束。西方国家凭借着其高科技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用因特网、新闻媒体、影视节目等各种工具,强力推行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我国现已加入WTO,这表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将更加密切。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也不可避免地会涌进来,比如黄、赌、毒的文化,反映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文化。
这些文化会腐蚀毒害人,尤其是青少年。我国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冲击,这无疑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腐败现象,不能说与西方腐朽文化的负面影响没有关系,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一定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文化中的指导地位。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论去教育、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要防右,也有防左;既要防止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防止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要在实践中,在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努力建设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牢牢把握这个方向,才能广泛地吸收和借鉴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有力地抑制和消解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才能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6]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贡献率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由对资源的依赖转向于对知识的依赖。发达国家的产品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具有高附加价值。邓小平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他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8]邓小平的这些谆谆教导应是我们牢牢记取并予以贯彻的。在高科技领域我们这样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就会受制于人。我们不能指望靠引进高新技术来满足我们发展经济与社会的需要。一则需要很大的资金,二来一些高科技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发达国家出于其自身国家利益考虑是不会向我们出售的。我们应把基点放在自力更生上。由于我们的资金、人才的不足,我们不可能在高科技的各个领域全面铺展开来。但我们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一旦在某些高科技领域我们能处于制高点,我们就有了主动权。试想如果我们五六十年代不研制并拥有核技术,我们当时肯定没有那么高的国际威望。第三代领导也十分重视科技和教育,指出:“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9]这为新世纪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球化的今天,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人才是根本,因为人才是科技活动的承担者和组织者。要制定人才战略规划,开发人才资源;要创造公正、公平的工作环境,使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据统计,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至多达到三分之一。对我国来说这么多的留学人员学成不归,不能说不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我们一定要留住人,用好人,防止智力资源外流。
四
军事上,不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适度发展军事力量。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重视经济发展,强调了经济的作用,但这并不等于说军事不重要。事实上军事还是一个国家安全的强有力的后盾。我们无意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也不能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对外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我们的军事存在是防御性的。中国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如若搞军备竞赛,势必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建设。前苏联由于与美国搞军备竞赛被拖垮了,这个教训不能不令人深思。
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适度发展军事力量。因为世界并不太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某些国家单方面谋求军事优势的动机十分明显,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就是例证。要适度发展军事力量,特别是高技术军事领域要有突破。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告诉人们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不欺负人,也不要被别人欺负,这都要求我们实施积极的防御战略,谨防被动。还有我们未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台独势力还很猖獗。我们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针对台独势力和外来干涉势力的,而非针对台湾人民的。因而面对挑战,我们不能不保持高度警惕,适度发展军事力量。
新晨
【参考文献】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117.
[3]: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12-19.
[4]: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乌杰.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整体发展-系统范式下的思考[M].华文出版社,1999.380.
[6]任俊英.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取向[M].社会主义论丛,2002-02.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
[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